把ba,介詞。將,把後起意義)。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子:西施,春秋時代越國有名的美女。)
我們一起來欣賞蘇軾這首千古傳誦的寫景佳作。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關鍵詞注釋:
·瀲灩:水波蕩漾、波光閃動的樣子。
·空蒙:細雨迷蒙的樣子。
·西子:即西施,春秋時代越國的絕代美女。
·淡妝濃抹:淡雅的妝飾和濃豔的打扮。
·總相宜:都非常合適,總是那麼恰到好處。
白話翻譯:
晴日下,西湖水波蕩漾,光彩熠熠,正是美好的樣子;雨天時,遠處的山色在煙雨中一片迷蒙,也顯得非常奇妙。
若是要把西湖比作那位古代的美人西施,那麼無論是素雅的淡妝,還是豔麗的濃抹,她都是那麼美麗動人,恰到好處。
二、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當時蘇軾在杭州任通判。這是他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自請外放的時期。儘管在政治上有些失意,但杭州的山水極大地慰藉了他的心靈。
·心境與環境:蘇軾深愛杭州,尤其鐘情於西湖。他主持疏浚西湖,修築蘇堤,與這片山水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一個先是晴朗後轉細雨的春日,他與友人在湖上飲酒,被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展現出的截然不同的美所深深觸動,詩興勃發,寫下了這首組詩。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最為著名的一首。
·曆史意義:此詩一出,便被廣為傳唱,從此“西子湖”成了西湖最雅致、最貼切的彆稱。可以說,是蘇軾的這首詩,為西湖注入了不朽的靈魂,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化中“人間天堂”的美學地位。
三、核心寓意與智慧
1.本質之美,超越形式
這首詩最核心的哲理在於揭示了“本質美”與“形式美”的關係。西湖的美,不在於晴天或是雨天某一種特定的形態,而在於其內在的、恒久的本質魅力。正如西施,無論是樸素的淡妝還是華貴的濃抹,都無法掩蓋她天生的麗質。這告訴我們,真正的美是由內而外的,不會因外在條件的變化而減損。
2.豁達包容的審美觀與人生觀
蘇軾欣賞了“瀲灩”的晴,也讚歎“空蒙”的雨。他能平等地欣賞兩種截然不同的美,體現了一種兼容並包、不偏執一端的豁達心態。這種心態延伸到人生中,便是無論在順境晴)還是逆境雨),都能發現其中的“好”與“奇”,坦然處之,隨遇而安。
3.天才的聯想與定格
將湖光山色比作美人,並非蘇軾首創,但將西湖與西施聯係起來,卻是神來之筆。這個比喻之所以千古流傳,在於它既貼切又空靈。它抓住了兩者共有的“神韻”——那種無可言說、動人心魄的天然風致,為後世所有欣賞西湖的人提供了一個永恒的、充滿想象力的審美框架。
四、現實啟示與論述
這首充滿詩意的作品,其蘊含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給予我們多方麵的啟示。
1.在個人成長與內核建設中
·打造“西子之質”:在信息爆炸、風格多變的時代,我們常常忙於追逐各種外在的“妝容”——比如時髦的穿搭、流行的話術、光鮮的標簽。然而,這首詩提醒我們,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修煉自己的“本質”,即紮實的知識儲備、卓越的能力、堅韌的品格和健康的體魄。當你的內在足夠強大豐盈,那麼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你都能從容適應,展現出自己獨特的風采。你的“價值”由你的內核決定,而非一時的包裝。
2.在職場與團隊管理中
·“淡妝濃抹”的用人智慧: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具備蘇軾那樣的眼光,能看到成員多樣化的美。有的員工沉穩內斂,是“淡妝”,適合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工作;有的員工外向張揚,是“濃抹”,適合需要創意和開拓的任務。管理的藝術就在於“總相宜”,即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讓每種特質都能在團隊中發揮出最大的優勢,實現人儘其才。
3.在麵對人生境遇時
·欣賞人生的“晴”與“雨”:人生之路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晴),也難免會遇到坎坷與低穀雨)。這首詩教導我們一種積極的人生哲學:在順境中,我們儘情享受“水光瀲灩”的歡暢;在逆境中,我們也不妨換個角度,品味“山色空蒙”的朦朧與深邃。挫折中可能蘊含著轉機,失敗裡或許積累了經驗。培養這種“總相宜”的心態,能讓我們在任何境遇下都保持從容與樂觀。
4.在品牌與產品打造上
·回歸產品本質:一個成功的品牌或產品,其核心必然是它的“西子之質”——卓越的產品質量或獨特的核心價值。營銷和包裝淡妝或濃抹)固然重要,但這些都是為了襯托和放大其本質美。如果本末倒置,隻注重華麗的宣傳而忽視內在品質,最終是無法經受住市場考驗的。
總結而言,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不僅是一幅生動的風景畫,更是一堂關於如何認識美、對待人生和實現價值的哲學課。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成功與魅力,源於鍛造不可動搖的強大內核,並以此為基礎,以開放和智慧的心態,去擁抱和欣賞生命中的每一種風景。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