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ba,馬籠頭。韁繩。《漢書·王褒傳》:“王良執靶。”王良:古代善駕馬者。)
《漢書·王褒傳》中“王良執靶”這句話,背後確實涉及一些古代文字和曆史文化知識。下麵我來幫您厘清這句話的來龍去脈,並講講它帶給我們的啟示。
“王良執靶”這個故事,源自東漢史學家班固所著的《漢書》,記載在《王褒傳》中王褒所作的《聖主得賢臣頌》一文中。這篇文章是王褒為了勸諫漢宣帝重視賢臣而寫的。
原文與譯文
原文:
及至駕齧鏨,驂乘旦,王良執靶,韓哀附輿,縱馳騁騖,忽如景靡,過都越國,蹶如曆塊;追奔電,逐遺風,周流八極,萬裡壹息。何其遼哉?人馬相得也。
譯文:
等到駕馭著駿馬,讓像乘旦這樣的良馬作為驂馬,王良手持馬轡駕馭,韓哀在車旁護衛,縱馬奔馳,迅疾得像影子飄過一樣,跨越都城和封國,快得如同越過一塊小土塊;可以追逐奔走的閃電,趕上疾風,周遊八方極遠之地,萬裡之遙也在片刻之間到達。這是多麼的遼闊暢快啊?這是因為人和馬互相配合得當。
關鍵字詞辨析
這裡需要注意“靶”字的理解:
·“靶”的通假現象:在《漢書》原文中寫作“王良執靶”。這裡的“靶”字,通常認為是“轡”的通假字,意指馬韁繩。“執靶”即“執轡”,也就是手持馬韁繩駕馭車馬,這符合王良善於駕馭的身份。
·現代漢語中“靶”的常用義如射箭的目標)在這裡並不適用,需要注意區分。
人物介紹
·王良:這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他是春秋時期晉國一位非常著名的馭手駕車能手)。在《孟子·滕文公下》以及《呂氏春秋·觀表》等古籍中都有關於他的記載,常與伯樂善相馬)、造父另一位駕車高手)並提,可見其駕車技術之高超,備受推崇。
典故背景與寓意
王褒在《聖主得賢臣頌》中運用“王良執靶”這個典故,有其深刻的用意:
·強調“人馬相得”:這段文字生動描繪了善禦者王良駕馭良馬時那種風馳電掣、日行千裡的境界,並明確指出關鍵在於“人馬相得也”。這形象地比喻了君主若能得到並善用賢臣,就能事半功倍,治國安邦,馳騁天下。
·呼應文章主旨:王褒寫這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向漢宣帝闡述賢臣對於聖主的重要性。他用“王良執靶”駕馭駿馬這個生動的例子,將抽象的“聖主得賢臣”所帶來的高效與和諧具體化、形象化了。
現實啟示
“王良執靶”這個典故,對於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也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1.重視人才與協作:在任何團隊或組織中,識彆並充分發揮關鍵人才的作用“王良”),同時促進人才與平台、資源之間的有效匹配與協作“人馬相得”),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這提醒管理者要知人善任,團隊成員要善於協作。
2.堅守原則與底線:《孟子·滕文公下》中記載了王良的另一則故事:他為趙簡子的寵臣奚駕車,第一次恪守駕禦規矩,奚一無所獲反怨王良;第二次王良違反法度遷就奚,反而收獲頗豐。王良卻認為第二次是“詭遇”,不光彩,並拒絕再為奚駕車。這展現了王良恪守職業操守、不枉道從勢的品格。這在當今社會,提醒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因外界壓力或誘惑而放棄正確的行事準則。
3.追求精湛的技藝:王良之所以能成為馭手的典範,在於其高超的禦術。這對我們的啟示是,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應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成為領域的“王良”。
簡要總結
“王良執靶”這個典故,不僅讓我們領略了古代善禦者的風采,更通過王良的行為,傳遞了重視人才協作、恪守原則底線的深刻道理。王良其人,既是技藝精湛的象征,也是堅守原則的典範。這些古老的智慧,至今仍能給我們以啟迪。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