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1節6 罷(罷)pi,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11節6 罷(罷)pi,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

第1章 第11節6 罷(罷)pi,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1 / 2)

罷罷)pi,疲遝,無能。與“賢”相對。《荀子·王霸》:“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無國:沒有一個國家。)

我們來詳細解讀《荀子·王霸》中的這句名言。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摘選:

《荀子·王霸》:“無國而不有治法,無國而不有亂法。無國而不有賢士,無國而不有罷士。無國而不有願民,無國而不有悍民。無國而不有美俗,無國而不有惡俗。兩者並行而國在,上偏而國安,下偏而國危;上一而王,下一而亡。”

注釋:

·無國:沒有一個國家。

·賢士:德才兼備的士人、賢能之人。

·罷士:“罷”通“疲”,音pi,指疲遝、無能、品德有虧的士人。

·願民:樸實、恭順的百姓。

·悍民:凶暴、蠻橫的百姓。

·治法亂法:使國家安定的法度使國家混亂的法度。

·美俗惡俗:良好的風俗惡劣的風俗。

·兩者:指上文“治法與亂法”、“賢士與罷士”等對立的兩方麵。

·上偏下偏:偏重於前者治法、賢士等)偏重於後者亂法、罷士等)。

·上一下一:完全致力於前者完全沉溺於後者。

翻譯:

沒有一個國家不存在使國家安定的法度,也沒有一個國家不存在使國家混亂的法度。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德才兼備的賢士,也沒有一個國家沒有無德無才的罷士。沒有一個國家沒有樸實善良的百姓,也沒有一個國家沒有凶暴蠻橫的百姓。沒有一個國家沒有良好的風俗,也沒有一個國家沒有惡劣的風俗。

這兩種對立的情況是同時並存,國家才能勉強維持;如果傾向於前者任用賢士、推行治法),國家就安定;如果傾向於後者任用罷士、縱容亂法),國家就危險;如果完全致力於前者,就能稱王天下;如果完全沉溺於後者,就會招致亡國。

二、典故背景

這段話出自《荀子·王霸》篇。荀子生活在戰國末期,當時諸侯爭霸,社會動蕩。他周遊列國,深刻觀察了各國的政治生態。

·時代背景:戰國時期,各國為求生存和發展,紛紛招攬人才,變法圖強。士人階層知識分子和有能力的人)的地位空前提高,他們遊走於各國,尋求實現抱負的機會。因此,如何識彆、選拔和使用人才,成為君主“王霸天下”的核心課題。

·荀子的思想核心:荀子主張“性惡論”,認為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的,需要後天的禮法來教化和約束。因此,他特彆強調君主領導者)的作用。君主的首要任務就是“立君上之勢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荀子·性惡》)。在《王霸》篇中,他係統地闡述了君主如何通過建立正確的法度、任用合適的人才來實現霸業和王道。

三、寓意

荀子這段話的核心寓意在於:

1.矛盾的普遍性:任何組織國家、團體、公司)內部都天然存在著相互對立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賢與不肖、治與亂、美與惡)。這是一種客觀現實,無法完全消除。

2.領導者的核心職責: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其關鍵作用不在於幻想創造一個純粹由“賢士”和“美俗”構成的理想國,而在於如何在這並存的矛盾雙方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和管理。


最新小说: 祖國母親支援穿甲彈,射爆萬族 靈卡劫:王朝餘燼 關於NBA的那些事 一劍照汗青 大明:開局救活馬皇後 明興祖續命大明600年 鐵血黔軍:從抗戰到解放 碰到手就會變成女孩子是什麼鬼 悄然進行 開局直播賣靈根,我報價百倍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