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3節2 霸(覇)bà,“五霸不同法而霸”_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1章 第13節2 霸(覇)bà,“五霸不同法而霸”

第1章 第13節2 霸(覇)bà,“五霸不同法而霸”(1 / 1)

霸覇)ba,春秋戰國時諸侯的盟主。《商君書·更法》:“五霸不同法而霸。”五霸:指春秋時齊桓公、晉文公等五個諸侯的盟主。)

我們來詳細解讀《商君書·更法》中的這句經典:“五霸不同法而霸”。

一、故事原文、注釋及翻譯

原文選自《商君書·更法》):

公孫鞅曰:“臣聞之:‘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君亟定變法之慮,殆無顧天下之議之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負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語曰:‘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郭偃之法曰:‘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孝公曰:“善。”

甘龍曰:“不然。臣聞之:‘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勞而功成;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今若變法,不循秦國之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願孰察之。”

公孫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製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變。君無疑矣。”

【注釋】

·公孫鞅:即商鞅,衛國公孫,故稱。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在秦孝公支持下實施變法。

·孝公:秦國國君嬴渠梁,他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走向富強。

·甘龍:秦國舊貴族代表,反對變法。

·五霸:指春秋時期的五位霸主,通常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一說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宋襄公)。

·不同法:實行的法令、製度各不相同。

·霸:稱霸,成為諸侯的盟主。

·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

·王(ang):動詞,稱王,行王道。

【翻譯】

商鞅說:“我聽說過:‘行動猶豫不決,就不會有成;做事猶豫不決,就不會有功。’請您儘快下定變法的決心,不必顧忌天下人的議論。況且有高出常人行為的人,本來就會被世俗所非議;有獨到見解的人,必定會被一般人嘲笑。俗話說:‘愚昧的人在事情成功後還弄不明白,聰明的人卻在事情尚未萌發時就已預見到了。不能和百姓謀劃事業的開始,隻可以和他們共享成功的歡樂。’郭偃的法書上說:‘講求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業的人不與眾人謀劃。’法令是用來愛護百姓的,禮製是用來方便行事的。所以聖明的人如果可以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效法舊的成法;如果可以使百姓得益,就不必遵循舊的禮製。”

秦孝公說:“講得好。”

甘龍反駁說:“不對。我聽說過:‘聖人不改變百姓的習俗來施行教化,聰明的人不改變原有的法度來治理國家。’順應民情來施行教化,不費力就能成功;依據舊法來治理國家,官吏熟悉,百姓安心。現在如果變法,不遵循秦國的舊製,更改禮製來教化百姓,我擔心天下人會非議君王,希望您仔細考慮。”

商鞅說:“你所說的,是世俗的言論。平庸的人安於舊有的習俗,學究們沉溺於自己所聽到的見聞。這兩種人,讓他們做官守成還可以,但不能和他們討論成法以外的事情。夏、商、周三代禮製不同,但都成就了王業;春秋五霸法令各異,但都得以稱霸諸侯。所以,智慧的人創製法度,而愚昧的人受法度製約;賢能的人變革禮製,而平庸的人受禮製束縛。受禮製束縛的人,不值得同他商議大事;被法度限製的人,不值得同他討論變革。君主不要再疑慮了。”

二、典故背景

這段對話發生在戰國初期,秦國國力相對落後,秦孝公決心圖強,發布了求賢令。衛國人商鞅來到秦國,與秦國的保守派大臣如甘龍、杜摯等)就是否應該變法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宮廷辯論。

·核心衝突:“變法圖強”與“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路線之爭。

·商鞅的立場:作為法家代表,他主張曆史是發展的,時代變化了,治國之法也必須隨之改變“世事變而行道異”)。他引用曆史,證明變法是成功的先例。

·保守派的立場:認為遵循古法舊禮,可以保持穩定,不擾民,變法會引發動蕩和非議。

·結果:秦孝公被商鞅說服,全力支持其變法,開啟了著名的“商鞅變法”,為日後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霸不同法而霸”就是商鞅在這場辯論中提出的一個核心論據。

三、寓意

這句典故的寓意非常深刻,主要有以下幾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1.反對因循守舊,倡導改革創新:核心思想是“變”的哲學。它指出,沒有一成不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固定模式。成功之路不止一條,關鍵在於找到適合當下時代和具體國情的方法。

2.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五霸的成功,不在於他們遵循了同一個“完美”的法度,而在於他們各自製定的法度在實踐中取得了霸業的成果。這強調了實效性“霸”)高於形式的統一性“同法”)。

3.強調特殊性而非普遍性:每個國家、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殊矛盾和環境,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案也應該是特殊的、定製化的。齊桓公用管仲,靠經濟和政治改革;晉文公整軍經武,靠的是軍事和外交。他們都“不同法”,但都解決了各自的問題,從而稱霸。

4.領導者的魄力與遠見:要實行“不同法”,就需要打破常規,頂住世俗的壓力和非議。這要求領導者具備超凡的魄力和遠見,敢於承擔責任,力排眾議。

四、結合現實論述

“五霸不同法而霸”的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體現在多個層麵:

1.國家治理與經濟發展:

·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正是“不同法而霸”的現代典範。沒有照搬西方模式,而是探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製的轉型,從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到經濟特區的設立,都是一係列“不同法”的創舉,最終實現了經濟騰飛“霸”,即富強)。

·各國的多元化模式:全球範圍內,新加坡的法治嚴明與社會治理、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北歐的福利國家模式等,都是“不同法”而實現國家繁榮穩定的例子。這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發展必須根植於自身的曆史文化傳統和現實條件,不能盲目複製他國經驗。

2.企業管理與商業競爭:

·企業的戰略與文化:成功的公司都有其獨特的管理方法和企業文化。例如,華為的“狼性文化”和全員持股機製,與穀歌的寬鬆創新環境和okr目標管理法截然不同,但它們都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啟示企業家,必須根據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階段和自身資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法”,而不是盲目追隨所謂“最佳實踐”。

·差異化競爭:在商業紅海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霸”),就必須實行“不同法”,即進行差異化競爭。無論是通過技術創新如蘋果)、商業模式創新如亞馬遜),還是服務創新如海底撈),核心都是找到一條與眾不同的成功路徑。

3.個人成長與職業發展:

·人生路徑的選擇:沒有一條標準化的“成功人生模板”。有的人通過學術研究成名成家,有的人在商界縱橫捭闔,有的人在藝術領域綻放光彩,還有的人選擇自由職業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這正是“不同法而霸”在個人層麵的體現。重要的是認清自己的優勢、興趣和所處的環境,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並堅定地走下去。

·學習方法論:最好的學習方法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是視覺學習者,有人是聽覺學習者;有人適合獨自鑽研,有人適合小組討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法”,才能最高效地獲取知識和技能。

結論:

“五霸不同法而霸”穿越兩千多年的時空,告訴我們一個樸素而永恒的真理:世界是變化的,成功是多元的。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實事求是、因地製宜、與時俱進。無論是在宏大的國家敘事中,還是在微觀的個人奮鬥裡,擁抱變化、勇於創新、拒絕僵化,才是應對複雜世界、開創輝煌局麵的不二法門。它既是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批判,也是對創新精神和實踐勇氣的高揚。

喜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請大家收藏:()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故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緬北:強迫臣服 天地翻覆 文娛:北電攝影係大導演 射雕之我為仙帝,當鎮壓此世 混沌奪天訣 葬神之夜 鎏金歲月:妯娌大戰 嬌軟女配被困瘋批修羅場強製掠奪 七零軍婚換嫁高冷軍官後兩胎六寶 緬北歸來:複仇的她致命太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