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扶住她的胳膊,觸到老人毛衣下凸起的肩胛骨,硌得手掌生疼。
那天夜裡,林野在茶幾上放了本空白練習冊,壓著張便簽:"媽,你想寫什麼,都可以。"便簽紙角畫了個小太陽,是她小時候周慧敏在她試卷上常畫的符號。
清晨的陽光漏進紗簾時,練習冊的封皮被翻得卷了邊。
林野湊近看,第一頁畫著三個圓圈,大的套小的,藍粉筆的粉屑沾在紙紋裡;第二頁是五個圓圈,有的扁,有的圓,最下麵那個幾乎要連成線;第三頁更密了,像下雨時水麵的漣漪,從紙角漫到中間。
"這是..."她指尖拂過那些圓圈,忽然想起上周帶母親做音樂治療,儀器上跳動的心電波形圖。
周慧敏當時盯著屏幕看了很久,伸出食指去碰,說:"像...葡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天她在音頻軟件前坐了六個小時。
掃描儀把練習冊上的圓圈轉成黑白位圖,導入聲波生成器時,電腦發出輕微的嗡鳴。
低頻音軌像遠處的雷聲,悶悶的,卻震得音箱外殼發麻。
她翻出童年日記本,找到12歲那年寫的:"媽媽今天打我,因為我數學考了98分。
她的手很涼,像冰箱裡的凍饅頭。"
朗讀時她的聲音在發抖,讀到"凍饅頭"三個字時,突然笑出了聲。
混縮時,低頻音軌剛好漫過"涼"字,像給那句疼痛裹了層柔軟的繭。
聲音劇場展出那天,林野站在玻璃展櫃前,看著觀眾們對著耳機皺眉又微笑。
有個穿米色風衣的女人摘了耳機,在留言本上寫:"我爸直到走都沒說過"愛我",可他每天早上五點起來給我熱牛奶,牛奶鍋的把手都被他摸得發亮。"
林野的手指撫過留言本上的字跡,突然想起周慧敏退休前的最後一堂課。
那天她去學校接母親,看見教室黑板上寫滿公式,周慧敏站在講台上,背挺得筆直,說:"你們要記住,解題步驟比答案重要。"後來她收拾教具時,林野看見粉筆盒底下壓著張便簽,是周慧敏的字跡:"野兒今天生日,記得買草莓蛋糕。"
第五天清晨的廚房飄著豆漿香。
林野握著藍粉筆,在黑板上寫下"媽,我在"。"在"字的豎鉤故意寫得歪歪扭扭,像周慧敏那天的"兒"字。
粉筆尖離開板麵時,身後傳來窸窣的布料摩擦聲。
她沒回頭,隻是把手貼在黑板背麵。
木頭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接著是輕微的震動——周慧敏的粉筆尖碰在"在"字下方,畫了個小小的圓圈。
林野閉了閉眼睛,能想象出老人的模樣:佝僂著背,手腕抖得厲害,卻固執地把圓圈畫圓,像從前批改作業時,非要把紅勾的兩個角都寫得尖尖的。
窗外的風掀起紗簾,吹得風鈴叮當響。
林野轉身時,周慧敏正攥著半截藍粉筆,手指被粉筆灰染成淡藍色。
老人抬頭看她,眼神像杯晃勻的茶水,渾濁卻溫暖。
"媽,"林野蹲下來與她平視,"明天社區有個工作坊,教老人們用舊物講故事。"她指著茶幾上那本畫滿圓圈的練習冊,"我想...帶這個去。"
周慧敏的手指動了動,碰了碰她的手背。
老人的掌心還是粗糙的,卻不再像從前那樣,攥得她生疼。
"好。"周慧敏說,聲音輕得像片落在水麵上的梧桐葉。
喜歡荊棘中的常春藤請大家收藏:()荊棘中的常春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