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過後,春風徹底吹暖了大地,菜藥園裡的泥土變得鬆軟濕潤,散發出淡淡的腥氣——這是最適合播種的時節。
一大早,小安就扛著鋤頭來到菜藥園,遠遠就看見社區的居民們已經到了大半。老周叔推著裝滿農具的小推車,陳姐拎著幾袋自己發酵的有機肥,妞妞和幾個孩子則舉著小鏟子,嘰嘰喳喳地圍著林爺爺問東問西。
“人都到得差不多了,咱們開始分工!”小安拍了拍手,把大家召集起來,“林爺爺帶孩子們選種、泡種;老周叔和幾位叔叔負責翻地、起壟;陳姐和阿姨們幫忙撒有機肥;剩下的人跟我一起準備播種溝!”
分配完任務,大家立刻行動起來。林爺爺坐在小馬紮上,麵前擺著幾排密封袋,裡麵裝著紫蘇、薄荷、桔梗等種子。他耐心地教孩子們分辨:“這是紫蘇種子,顆粒小,顏色偏灰;這是薄荷種子,更細,像小芝麻……泡種要用溫水,泡上兩小時,發芽才快。”孩子們睜大眼睛,認真地把種子倒進溫水碗裡,時不時用小手指輕輕戳一下水麵。
另一邊,老周叔揮著鋤頭翻地,泥土塊被敲得粉碎。“種菜藥跟種莊稼一樣,土得翻透,根才能紮得深!”他一邊忙活,一邊給旁邊學習的年輕人講解,“起壟要高一點,防止下雨積水,把小苗淹了。”
小安則拿著小耙子,在翻好的土地上劃出一道道淺淺的播種溝,間距均勻。“不同的菜藥,行距不一樣。”她指著溝痕解釋,“薄荷長得密,行距窄一點;桔梗要長根,行距得寬些。”居民們跟著她的樣子學,不一會兒,菜藥園裡就出現了一排排整齊的播種溝。
正午時分,播種正式開始。小安抓一把紫蘇種子,均勻地撒在溝裡,然後用土輕輕覆蓋:“種子不能埋太深,不然出不來芽。”大家學著她的動作,把各種種子撒進溝裡,再蓋上一層薄土,最後用腳輕輕踩實。孩子們也不甘示弱,用小鏟子小心翼翼地埋土,臉上沾了泥土也不在意,笑得格外開心。
休息時,陳姐把帶來的饅頭和鹹菜分給大家,還泡了一壺薄荷水。“這薄荷水真解渴!”老周叔喝了一口,讚不絕口,“等咱們種的薄荷長出來,夏天就能天天喝了!”
正說著,小安的手機響了,是希望小學校長打來的視頻電話。接通後,屏幕裡立刻出現了孩子們的笑臉,校長舉著手機,對著菜園方向:“小安老師,你們寄的種子發芽了!你看,這是馬齒莧的芽,這是金銀花的芽,孩子們每天都來澆水,看得可緊了!”
視頻裡,小菜園裡冒出了一片片嫩綠的新芽,幾個孩子正蹲在旁邊,用小水壺輕輕澆水,動作小心翼翼。“小安姐姐,我們種的菜藥發芽啦!”妞妞的好朋友小雨湊到鏡頭前,興奮地大喊,“等它們長大了,我們就寄給你們!”
小安把手機舉高,讓所有居民都能看到:“大家快看,山裡的種子發芽了!”居民們圍過來,看著屏幕裡的新芽,臉上都露出了笑容。林爺爺激動地說:“好啊,好啊,這芽長得壯,以後肯定能長得好!”
下午夕陽西下時,播種終於完成。菜藥園裡,一排排播種溝整齊排列,覆蓋著薄薄的新土,仿佛在孕育著無數的希望。小安和居民們坐在田埂上,看著這片土地,心裡滿是期待。
“等過幾天,這些種子也該發芽了。”小安望著遠方,輕聲說,“到時候,咱們的菜藥園,還有山裡的小菜園,就都綠油油的了。”
老周叔點點頭:“這菜藥不僅能治病,還把咱們和山裡的孩子連在了一起。”
天色漸暗,大家收拾好農具準備回家,妞妞突然拉著小安的衣角:“小安姐,等菜藥長出來,我們還能再來種嗎?”小安笑著摸了摸她的頭:“當然能,以後菜藥園就是咱們大家的,要一起種,一起守護。”
回家的路上,小安收到了校長發來的照片,照片裡,孩子們在菜園旁立了一塊小木牌,上麵寫著:“菜藥園,守護健康,傳遞希望。”看著照片,小安的心裡暖暖的——春風裡播下的不僅是種子,更是守護健康的信念,是人與人之間跨越山海的牽掛。而這些小小的芽,終將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長成一片繁茂的菜藥,也長成一段段溫暖的故事。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