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穿過食堂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林晚秋端著一碗寡淡的白粥,依舊走向了最角落的那個靠窗位置。
今天的她,身邊多了一本半舊的《基層消防管理條例》。
她喝粥的動作很慢,眼神空洞地落在書頁上。
當翻到“隱蔽工程驗收標準”那一章時,她的指尖停在了一行文字下方,無意識地反複摩挲著。
那段文字詳細說明了對預埋管線和內置傳感器的抽檢要求。
鄰桌,兩名鎮政府的年輕乾部壓低了聲音,交談聲斷斷續續地飄了過來。
“聽說了嗎?昨晚鐘樓原址那邊的地質監測信號,突然全斷了。地質站的人查了半天,最後發了個通報,說是雷暴天氣導致的瞬時強電流衝擊。”
“這麼巧?省裡的‘黑盒審計’組眼看就要進鎮了,這節骨眼上傳感器被雷劈了?”另一人嗤笑一聲,語氣裡滿是玩味,“我看不是天災,是人禍吧。”
林晚秋的動作沒有絲毫變化,仿佛那些議論隻是背景裡的雜音。
她將書頁的右上角,仔細地折成一個尖銳的等邊三角形,然後合上了書。
一碗粥喝完,她起身離開。
臨走前,她將那張印著廣告的餐巾紙,同樣疊成一個工整的三角形,輕輕壓在了空碗的碗底。
這個動作與昨日倒扣碗的決絕截然不同。
那是多年前在山區支教時,當她發現有外村的陌生人進村、可能對學生不利時,用來在課桌上給年紀最大的孩子傳遞“有危險,保持警惕”的秘密暗號。
她不知道這個動作的含義,但她身體的記憶,已經將危險等級,悄然提升。
陳秘書再一次回到了青禾鎮,這一次,他的身份是省水利廳派來巡檢管網升級項目的技術員。
他沒有驚動任何人,直接進入了鎮數據中心的備用機房,以測試備用線路為由,成功接入了核心網絡。
他首先調閱了昨夜那台清淤機器人的完整後台日誌。
一行微小的偏差,讓他瞳孔驟縮。
機器人的路徑規劃在淩晨兩點十六分,有過一次0.8秒的臨時變更。
它偏離了主乾道,在地下檔案室的通風管道外,多繞行了七米。
一個早已被注銷、已經刪除的內部賬號,在那一瞬間被激活,發出了這條微調指令,隨即再次陷入沉寂。
賬號的用戶名,是“q_07”。
林晚秋七年前在省紀委實習時,用過的臨時工號。
係統記錄顯示,這個幽靈般的賬號登錄期間,未曾執行任何明麵上的操作。
但它的出現,像一把鑰匙,精準地觸發了三項深埋在係統底層的權限喚醒:檔案加密索引的強製刷新、跨平台日誌鏡像的異地同步、以及……一個名為“哨兵協議”的休眠模塊被徹底激活。
陳秘書的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
“哨兵協議”!
那不是一個程序,而是一個幽靈網絡。
是林為民當年為應對極端情況——例如整個監察係統被物理或高層權限攻陷時,所設計的最後防線。
一旦激活,它會自動在所有關聯設備間,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的、點對點的加密證據鏈。
每一份證據都會被碎片化,加密,並像病毒一樣散布到無數個看似無關的節點上。
除非擁有最初的密鑰,否則無人能夠還原。
這個協議的存在,本身就是最高機密,隻有林為民和當年極少數的核心設計者知曉。
如今,它醒了。
午後的暴雨毫無征兆地傾瀉而下,天地間一片灰蒙。
林晚秋撐著一把黑傘,再次獨自來到鎮中心小學的圖書室。
她徑直走向昨天發現問題的那個角落,再一次核對那份消防安全備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