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滌蕩在清晨的微光中顯露出一種罕見的潔淨。
空氣裡彌漫著泥土與青草混合的清新氣息,仿佛連日來的陰霾與壓抑都被這場天威洗刷一空。
清晨七點整,林晚秋的加密郵箱收到一封新郵件,發件人是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
她的指尖在鼠標上懸停了片刻,昨夜的雷鳴似乎還回蕩在耳邊。
她深吸一口氣,點開了附件。
報告的結論分明、冷酷,像外科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剖開了時間的偽裝。
第一,關於父親遺留的手抄本。
紙張纖維分析指向其生產年份為2006年至2008年間,與會議記錄時間吻合。
墨跡中的碳元素氧化程度,完全符合在正常環境下存放近十五年的自然老化特征。
結論:手抄本的物理屬性不存在任何疑點。
第二,關於周秉義死前提交,由趙立群“發現”的那份“代簽底單”。
紙張年代同樣相符,這是對方偽造時唯一做對的一步。
然而,墨水成分分析結果卻是一記絕殺——其主要成分為快乾型工業印油,含有當年鎮政府統一采購的檔案專用墨水絕不該有的聚合物。
更致命的是,通過高倍顯微鏡與光譜分析,底單上幾個關鍵的簽名,尤其是她父親的那個,筆畫的壓力分布極不均勻,存在明顯的停頓、提筆與二次描摹的痕跡。
林晚秋將報告的pdf文件放大,死死盯住那幾處被紅圈標注出的描摹點。
她的心臟像是被一隻冰冷的手攥緊,不是因為驚駭,而是因為一種塵埃落定的冰冷憤怒。
這不是簡單的篡改,這是在父親死後,對他名譽的二次謀殺。
是成體係、有預謀的批量偽造。
她的目光從鑒定報告上移開,轉向另一塊屏幕。
那裡,是青禾鎮政務內網的後台界麵。
她的手指在鍵盤上敲下一行指令,目標直指那個敏感的“代簽授權備案庫”。
她要看的不是那些偽造的文件本身,而是上傳這些文件的行為日誌。
近十年的操作日誌如瀑布般在屏幕上刷新。
林晚秋設置了篩選條件:上傳、曆史補錄、時間集中。
很快,一個清晰的規律浮現出來。
每逢有重大工程項目立項審批、或是關鍵的財政撥款節點前夕,總會有一批時間戳標注為數年前的“曆史授權文件”被集中上傳至數據庫。
這些上傳行為的時間,往往集中在深夜或節假日。
而所有這些批量操作,其來源ip地址,都指向同一個終端——縣政務信息中心機房,b區,07號服務器。
上午十點,信息中心機房內冷氣呼嘯,服務器指示燈如星海般閃爍。
林晚秋穿著一件印有“係統運維”字樣的藍色馬甲,胸前掛著一張臨時通行證,在中心主任略帶諂媚的陪同下,走到了07號服務器機櫃前。
“林書記,這台服務器……前兩天剛做了係統重裝和硬盤格式化,是常規的季度維護。”主任一邊擦著汗,一邊小心翼翼地解釋。
“常規維護?”林晚秋的語氣聽不出喜怒,“硬盤拆下來,我帶走。”
主任的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但看著林晚秋身後陳秘書那不容置喙的眼神,他隻能顫抖著手,叫來技術員執行命令。
硬盤被裝在防靜電袋中,像一顆沉默的心臟。
在臨時征用的辦公室裡,從省廳緊急調來的技術專家將硬盤接入專業設備。
“格式化了,但沒有進行低級格式化或者物理銷毀。業餘手法。”技術專家言簡意賅。
數據恢複軟件開始運行,屏幕上,無數破碎的文件碎片被一點點檢索、重組、拚接。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空氣仿佛凝固。
終於,一個名為“archiver_repair.exe”的可執行文件,被成功還原。
林晚秋的心跳漏了一拍。
程序被放入沙盒環境中運行。
界麵簡陋,功能卻強大到令人發指。
它可以根據預設的模板,批量生成帶有各級單位電子簽章的虛假備案文件,並能自動填充偽造的時間戳與以假亂真的審批編號。apping_tabe.ini”的配置文件,讓在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那是一個“身份映射表”。項目以來,青禾鎮及縣裡相關單位數十個真實的審批崗位;而表格右側,對應的“授權人”,赫然是一長串已經退休、調離,甚至死亡的乾部名單。
其中,三位早已離世的前任局長、站長的名字赫然在列,他們的“電子簽名”,隨時可以被這個程序調用,簽署任何一份憑空捏造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