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落在了市政府即將召開的一場“鄉村振興戰略座談會”的議程上,劉維民的名字,作為主持人之一,赫然在列。
兩天後,大會秘書處收到了一份來自基層的補充發言材料。
材料題為《關於建立扶貧項目終身責任追溯機製的幾點建議》,內容詳實,邏輯嚴謹,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用加粗字體標出的:“……為確保國家資產安全,杜絕曆史遺留問題成為糊塗賬,建議明確:即便項目原始決策及經手人因死亡、離職、調動等原因脫離崗位,其在任期間經手的重大項目若出現質量或資金問題,相關責任仍應追溯至完整的原始決策鏈條,直至問題厘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份材料的署名,並非任何官員,而是三個簡單的字:“群眾代表”,落款單位是青禾鎮。
這份切中時弊、又充滿民意的建議,被秘書處作為亮點議題,列入了重點討論環節。
座談會上,在多家媒體的鏡頭前,作為主持人的劉維民,麵對這份“來自人民的呼聲”,隻能麵帶微笑,義正詞嚴地表示“完全讚同,並且建議儘快形成提案,推動立法”。
他親手,為自己和周誌邦斬斷了“死者為大,一死百了”的最後退路。
幾乎在劉維民表態的同一時間,林晚秋收到了國際協作的突破性進展。
瑞士方麵通過技術比對,確認了陸承宇那個信托基金的開戶文件上,“親筆簽名”係高精度偽造,視頻認證環節存在深度偽造deepfake)的人臉替換痕跡。
鐵證如山。所謂的“授權轉移”,純屬子虛烏有。
林晚秋立即簽發申請,對劉維民、周誌邦等所有境內關聯人員采取限製出境的強製措施。
命令下達不到六小時,深夜的邊檢係統發出了刺耳的警報。
一名持外交護照的男子在vip通道被攔截,他所攜帶的公文包在x光機下顯示異常。
開包檢查,裡麵赫然藏著陸承宇的私章、多份簽好字的空白授權書,以及數個用於境外通訊的加密電話卡。
此人,正是劉維民的專職司機。
陳秘書親自帶隊,連夜突審。
司機很快崩潰,但隻交代自己是奉命送“重要文件”出境,對內容一無所知。
然而,一個細節引起了陳秘書的注意——在其車載導航的“曆史目的地”中,一個地址出現的頻率高得異常:市殯儀館。
而且,所有前往記錄,時間都集中在深夜十一點到淩晨四點之間。
第二天夜裡,林晚秋獨自驅車,停在了殯儀館外一條僻靜的巷子裡。
她換上一身黑衣,偽裝成前來祭奠的家屬,在監控盲區靜靜等待。
淩晨三點整,一輛黑色奧迪悄然滑入,停在最陰暗的角落。
車門打開,周誌邦獨自一人,快步走進了骨灰寄存大廳。
他沒有走向任何一個祭拜親人的區域,而是徑直去了一間標有“臨時存放”字樣的房間。
四十七分鐘後,他提著一個黑色的防水文件袋,匆匆離去。
林晚秋沒有貿然行動。
次日清晨,她以市紀委“對全市特殊單位進行例行消防安全檢查”的名義,調取了殯儀館的全部內部錄像。
高清畫麵下,一切都無所遁形。
周誌邦熟練地在一排寄存櫃前輸入密碼,櫃門彈開,他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個黑色防水袋。
就在他將袋子抱在懷裡的那一刻,林晚秋的呼吸停滯了。
那袋子的款式、材質,甚至邊角的一個微小磨損痕跡,都與她父親林建國生前從不離身的那個公文包內襯,完全一致。
她猛然想起,父親葬禮那天,那個公文包曾莫名失蹤了二十分鐘。
當時家人都以為是忙亂中不知被誰收起,後來又在休息室找到了,誰也沒有在意。
原來,不是失蹤,而是被調換了。
窗外,醞釀已久的雨水終於傾盆而下,衝刷著這個城市的罪惡與秘密。
林晚秋站在父親的墓前,冰冷的雨水打濕了她的發梢和臉頰,她卻毫無知覺。
手中,緊緊攥著那份從張濤處繳獲的,記錄著所有罪惡源頭的雙套賬原件名單。
遠處,一道閃電撕裂夜空,滾滾雷聲仿佛從地底傳來,像是積壓了十年的冤魂在怒吼,在等待一場遲來的裁決。
林晚秋沒有立即下令調取殯儀館那個防水袋裡的內容。
她深知,那裡麵裝著的,很可能不僅是她父親的罪證,更是周誌邦用來與她同歸於儘的最後底牌。
喜歡執劍者暗流扶貧路請大家收藏:()執劍者暗流扶貧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