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硯舟再次踏入鳳儀宮,已時隔一月之久。這一月的時光,於朝堂而言,宛如一場翻雲覆雨的風暴。
自登基以來,顧硯舟便將目光投向那些前朝老臣。這些老臣盤根錯節,倚仗著往日根基,對新帝政令多有抵觸。顧硯舟深知,若不將他們壓製,新政便難以推行。於是,他以雷霆之勢出手。先是暗中收集那些老臣營私舞弊、結黨營私的罪證,待時機成熟,便在朝堂上一舉發難。禦史台的彈劾奏折如雪片般飛出,一樁樁罪行被公之於眾。老臣們驚惶失措,想要辯解卻又證據確鑿。
朝堂之上,往日趾高氣昂的老臣們如今呼告無門。他們有的伏地痛哭,祈求皇帝開恩;有的憤怒咆哮,指責這是新帝的陰謀。然而,顧硯舟心意已決,不為所動。在牢獄與性命的威懾下,這些老臣最終隻得俯首稱臣,向新帝屈服。
與此同時,後宮之中也悄然生變。禮部依照慣例,為充實後宮,一連甄選了十幾位才貌出眾的女子入宮。她們懷揣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踏入這深宮內苑。然而,顧硯舟整日埋頭於朝堂之事,對這些新入宮的娘娘們連看都不曾看一眼。在他心中,朝堂的穩定、國家的治理遠比後宮的粉黛更為重要。
在法治建設上,顧硯舟幾乎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他忙於與朝中心腹大臣商議,製定和完善一係列律法條規。從市井交易的細則,到官員的考績獎懲,都有了更為嚴苛的準則。
經濟領域中,顧硯舟著力發展民生。他深知農事乃國之根本,果斷頒行減稅輕賦之策,減輕農桑負擔。同時,征調民夫疏浚河道、修築堤壩。無數勞工在河畔揮汗如雨,隨著水利工程的推進,農田灌溉得到極大改善,百姓們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文化與人才方麵,顧硯舟同樣未曾忽視。他下令在各地增辦學堂,廣招鴻儒碩學擔任先生,鼓勵民間子弟入學讀書。還大興文治之風,對優秀的詩詞、書畫佳作予以厚賞。一時間,文化領域呈現出勃勃生機。為選拔賢才,他革新科舉製度,增設新科,選拔那些真正有治國之能、濟世之才的人。被選中的能人誌士們懷著一腔熱血,奔赴各個崗位,為新朝的發展貢獻力量。
儘管顧硯舟因忙於政務未能親自出宮,但他心係黎民。派出的心腹大臣們身著便服,輕車簡從,奔赴各地。他們深入田間地頭,與農夫交談,了解莊稼收成與賦稅情況;走進市井街巷,傾聽百姓對新政的看法;探訪貧苦人家,查看是否有流離失所、衣食無著之人。大臣們將各地民情民意詳細記錄,快馬加鞭送回宮中。顧硯舟收到奏報後,及時做出決策,采取措施解決百姓的疾苦。
漸漸的,百姓們感受到了這位帝王的愛民之心。曾經那些因顧硯舟登基方式而質疑他、認為他謀朝篡位的聲音,也逐漸消失。百姓們其實並不在乎誰坐龍椅,他們隻渴望能安穩地活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交夠賦稅,剩下的能養活一家老小。不用被無端拉去當苦役,也不必在戰場上充當炮灰,這便是他們最大的幸福。而顧硯舟的一係列舉措,正朝著讓百姓過上這種安穩生活的方向前行。
夜色如墨,鳳儀宮在月光下更顯幽靜。簷角銅鈴在夜風中發出細碎聲響,顧硯舟屏退宮人,獨自穿過九曲回廊。
寢殿內燭火搖曳,佩思卿如海棠般靜靜臥於床榻。顧硯舟放輕腳步,在床邊坐下。昏黃光影裡,她眉眼舒展,褪去了白日裡的清冷鋒芒。他伸手為她掖了掖被角,指尖不經意拂過她額前碎發,心底竟泛起一絲久違的柔軟。
許是動作驚擾了淺眠的她,佩思卿輕皺秀眉,未睜眼便往內側翻身。顧硯舟望著她的背影,無聲歎息,起身去淨手更衣。
待他寬衣上床,從背後輕輕攬住佩思卿。她的身子微微一僵,卻並未掙脫。
“怎麼不等我就睡。”顧硯舟的聲音低沉而溫柔,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親昵。
“陛下日理萬機,臣妾當陛下不會來了。”佩思卿的聲音從錦被中傳出,帶著淡淡的疏離。
顧硯舟輕歎一聲,將她往懷裡攏了攏,“這一月,朕的確疏忽了你。”
佩思卿沉默片刻,緩緩道:“陛下心係天下,自是應當。隻是這後宮,如今倒像是一座寂靜的牢籠。”
顧硯舟眉頭微蹙,“朕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讓這天下更好,讓你我能安穩地在一起。”
“可這安穩,是用多少人的鮮血與眼淚換來的?”佩思卿轉過身,直視著他的眼睛,“那些前朝老臣,他們雖有過錯,可陛下手段未免太過狠厲。”
顧硯舟目光堅定,“若不如此,新政難行,這天下又怎會有太平之日?朕身為帝王,有些事不得不做。”
佩思卿彆過頭,“陛下有陛下的考量,臣妾自是不懂。隻是臣妾害怕,害怕陛下在這權力的旋渦中,迷失了自己。”
顧硯舟輕輕撫上她的臉,“朕不會迷失。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的未來,為了這天下蒼生。朕推行法治、發展經濟、重視文化,都是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佩思卿抬眸,眼中有幾分動容,眼眶也微微泛紅,聲音裡帶著懇切:“陛下,臣妾隻願陛下能堅守本心,莫要被權力蒙蔽。這天下,需要的是一位仁君。”
顧硯舟喉頭滾動,將她緊緊擁入懷中,下巴抵著她的發頂,聲音低沉而鄭重:“朕明白了。有你在朕身邊提點,朕定不會辜負這天下,也不會辜負你。”
佩思卿靠在他懷中,思緒卻飄向了曲靖將軍。三日前那個雨夜,她躲在禦書房外陰影裡,聽著顧硯舟冰冷的話語穿透窗紙:“曲靖手握十萬玄甲軍,若不除之,朕夜不能寐。”此刻腰間龍紋玉佩的涼意,恰似曲靖被押赴戰場那日,浸透鮮血的寒甲。她又想起曲靖將軍出征前,在宮門前與她道彆的場景。那時他說:“若有一日陛下迷失,還望娘娘能勸他回頭。”如今,那個忠勇的將軍已魂歸九泉,而他拚死守護的陛下,卻成了他口中可能迷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