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光陰,對於凡人而言,是數十代的更迭繁衍;
對於尋常修士,或許是一次漫長的閉關;
但對於如今氣象萬千、本源雄厚的炎黃世界而言,卻恰似一輪朝氣蓬勃的日出,將無儘的光與熱灑向每一個角落。
不朽神山依舊是人皇權柄與力量的象征,巍然矗立於神州中央,高不可攀,望之令人生畏。
山巔的人皇殿內,大部分時間都靜謐無聲。
混元大羅金仙,人皇帝霸天,已無需通過頻繁的朝會來處理政務。
他的神念與整個炎黃世界相合,與那蘇醒的人道意誌共鳴,九洲萬物,星海疆域,皆在他一念觀照之下。
千年休養生息,帶來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
最大的體現,便在“傳承”的普及與“人才”的井噴。
炎黃學院,這座由王霸天重新親自下令設立、遍布九洲乃至重要海外島嶼的最高學府,已然成為了炎黃仙朝的基石。
學院不分貴賤,隻論天賦與心性,廣納九洲英才。
其核心傳承,正是當年王霸天賴以崛起、並經過他與王飛改良完善的四大體係:
天罡三十六變,斡旋造化,顛倒陰陽,不再是傳說中的秘術。
學院中專設“天罡院”,資質卓絕者,可逐步修習呼風喚雨、劃江成陸、縱地金光乃至更高深的變化,以此為基,參悟天地法則。
時常可見,有學子在試煉場上化身巨鵬搏擊長空,或潛入深海引動暗流,將神通運用於勘測地脈、調理氣候、甚至輔助農耕畜牧,真正做到了道法自然,福澤蒼生。
地煞七十二變,通幽、驅神、擔山、禁水……這些更為精微奧妙的變化之術,則在“地煞院”中大放異彩。
精於此道的學子,往往成為九洲各部司的中堅力量,負責追蹤緝凶、溝通各地山神水伯、處理各類超自然事件、構建城市防禦陣法等,將神通融入民生治理的方方麵麵。
八九玄功,這門錘煉肉身、證道不滅的無上法門,是“戰神院”與軍方最為推崇的傳承。修行者肉身強橫,力大無窮,更能千變萬化,避災躲劫。
炎黃仙朝的軍隊中,幾乎人人必修此功,隻是根據天賦深淺境界不同。
一支由修煉八九玄功有成者組成的“玄甲衛”,其衝鋒之勢,足以撼動星辰,撞破界壁。
民間亦不乏苦修此功的體修,開山裂石隻是等閒。
百戰訣,這門源自戰場殺伐、凝聚軍魂戰意的功法,經過王飛融入現代軍事思想改良後,更顯淩厲。
它不僅是提升個人戰力、凝聚意誌的法門,更演化出種種合擊戰陣。
軍中普及之下,使得炎黃仙朝的軍隊,哪怕是最低階的士卒,也擁有著鋼鐵般的意誌和令行禁止的紀律,個體與整體完美結合,爆發出恐怖的戰鬥力。
這四大體係的普及,並非簡單的功法傳授,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選拔、培養、考核、晉升機製,並與九洲各地的政務、軍務體係緊密掛鉤。
資源,向著有天賦、肯努力的人傾斜;功勳,可以通過完成任務、做出貢獻來積累,用以兌換更高級的傳承指點或修煉資源。
於是,在這千年裡,炎黃世界仿佛進入了一個修煉的“黃金時代”。
突破,不再是難得一見的盛事,而是隨時可能發生在身邊。
或許是在某座學院的講道堂上,一位聆聽師長剖析地煞“劍術”變化的學子,心有所感,周身劍氣衝霄,當場凝聚劍道金丹,踏入仙途。
或許是在西涼洲的某處礦脈深處,一位憑借八九玄功日夜錘煉肉身的礦工統領,在挖掘出一塊罕見的天外隕鐵時,引動其中庚金煞氣入體,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突破至天仙境界,被直接擢升為當地鎮守軍校尉。
或許是在南疆洲的莽荒叢林裡,一支執行清剿殘餘凶獸任務的小隊,憑借精熟的百戰訣合擊之術,絕境反殺一頭堪比金仙的太古遺種,血戰之後,小隊成員氣息聯結,竟集體引動天劫,渡劫成仙。
或許是在北冥州的冰原哨所,一位值守了三百年的老卒,觀漫天極光與風雪變幻,心合天罡“喚雨呼風”與“推山填海”之妙,一朝頓悟,風雪為其號令,冰原為其領域,悄無聲息地邁入了太乙之境。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