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陽光斜照進書房,在光潔的紅木桌麵上投下溫暖的光斑。蘇清雅坐在電腦前,屏幕上是工作室需要審閱的下一季度形象策劃初稿,但她的目光有些遊離,指尖無意識地在鼠標邊緣輕輕敲擊。
手機震動起來,屏幕上顯示“趙敏”。她深吸一口氣,接通電話,同時點開了免提。
“清雅,在看數據嗎?”趙敏的聲音傳來,一如既往的乾練,聽不出太多情緒。
“還沒顧上。”蘇清雅如實回答,目光掠過窗外,能看到林楓正陪著已經能下地走動的思柔在花園裡慢慢曬太陽,思清和思雅像兩隻小尾巴跟在旁邊。
“我發你一份簡要分析報告。”趙敏語速很快,“重點看一下林楓相關的部分。”
郵件提示音幾乎同時響起。蘇清雅移動鼠標,點開附件。
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和關鍵詞雲映入眼簾。熱度曲線、搜索指數、輿情正負麵占比、關聯話題……冷冰冰的數字和百分比,此刻卻仿佛帶著溫度,描繪出一幅她未曾預料到的圖景。
“看到了嗎?”趙敏的聲音透過揚聲器傳來,帶著一種冷靜的審視,“‘林楓通宵守護’、‘程序員爸爸’、‘硬核帶娃’這幾個關鍵詞,在過去二十四小時內的搜索量和討論度呈爆發式增長。之前那些關於他‘素人’、‘不配’的負麵聲量,被壓縮到了不足百分之五。”
蘇清雅的目光落在那個“硬核帶娃”的詞條上,眼前仿佛又浮現出林楓守在思柔床邊,一遍遍測量體溫、更換毛巾時那沉默而專注的側影。
趙敏繼續分析,語氣像在評估一件突然增值的資產。“更重要的是受眾畫像的轉變。之前關注你的粉絲,以年輕女性和事業粉為主。但這次事件後,大量家庭用戶、尤其是已婚已育群體開始關注他。這部分受眾黏性高,消費能力穩定,商業價值……非常可觀。”
她頓了頓,似乎在斟酌用詞。“簡單來說,林楓現在立住的這個‘負責任、有擔當、行動力強的父親’形象,極具市場穿透力。它彌補了你形象中過於‘完美’和‘疏離’的部分,為你們這個‘家庭單元’注入了強大的真實感和親和力。”
蘇清雅沉默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蜷縮起來。她想起之前趙敏對林楓的警惕和評估,那時的結論似乎與現在截然不同。
“所以,”趙敏話鋒一轉,提出了核心建議,“在後續的節目互動中,我的建議是,可以更……自然地展現這一麵。不需要刻意表演,就像這次一樣。這種基於真實生活的互動,產生的化學反應,比任何精心設計的人設都更有力量。”
她特意強調了“自然”兩個字。
蘇清雅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林楓正蹲下身,耐心地聽思柔小聲說著什麼,陽光灑在他肩頭,也落在思柔仰起的小臉上。那畫麵平和而溫暖。
她想起他熬的那碗看似普通、卻處處用心的粥,想起他徹夜不眠後眼底的青色,想起他接過那杯茶時平靜的眼神。
這些片段,與報告上那些冰冷而權威的數據漸漸重疊。
趙敏的聲音將她從思緒中拉回。“當然,最終如何把握這個度,由你決定。我隻是從商業價值和公眾形象的角度提供分析。你感覺呢?”
感覺?
蘇清雅發現,自己此刻的感覺非常複雜。有對數據變化的驚訝,有對趙敏專業判斷的認同,但更多的,是一種連她自己都難以精準定義的……悸動。
那份報告,像一麵鏡子,不僅照出了林楓在公眾眼中的價值,也照出了她內心深處某些正在悄然鬆動和改變的東西。
“我明白了,敏姐。”她最終開口,聲音比平時低沉一些,“數據我看了,你的建議……我會考慮。”
“好。”趙敏利落地結束通話,“有情況隨時溝通。”
電話掛斷。
書房裡恢複了安靜,隻剩下電腦風扇輕微的嗡鳴。
蘇清雅沒有立刻繼續工作。她靠在椅背上,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那幅溫馨的畫麵上。
數據是理性的,分析是客觀的。
但它們指向的那個男人,以及他帶來的這一切改變,卻在她心裡攪起了感性的、無法用數據衡量的波瀾。
趙敏的報告像一份來自外界的、蓋著權威印章的認證,無聲地告訴她——你看,他並非一無是處,他擁有的,是另一種形式的、沉甸甸的價值。
這份認知,比任何人的勸說都更有力地,推動著她內心那架搖擺不定的天平,向著某個方向,又傾斜了一分。
她看著林楓牽著思柔的手,慢慢走回屋內的身影,一個念頭清晰地浮現。
也許,她真的應該,試著用新的眼光,重新看一看這個法律意義上的丈夫,孩子們的父親了。不僅僅是通過自己的感覺,也包括這些……數據背後所揭示的,她可能忽略了的重量。
喜歡帶娃綜藝?我靠毒舌奶爸爆紅了請大家收藏:()帶娃綜藝?我靠毒舌奶爸爆紅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