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謀定國是(下)_神州明夷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神州明夷錄 > 第119章 謀定國是(下)

第119章 謀定國是(下)(1 / 2)

稍後,吳一波仿佛是為了衝淡方才那略顯壓抑的任命氛圍,將身體微微前傾,目光掃過在場除世子外的所有人,語氣變得隨意卻帶著不容抗拒的意味:

“中樞架構已定其綱,但各方麵主官尚多空缺。我大吳基業,非一人一姓之功,乃眾賢彙聚之力。今日在座諸位,皆是我股肱心膂,對各方人才應有了解。這樣吧——”

他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停頓了一會繼續說道:“諸位,每人皆可提名二到三人,擔任尚未落實的巡撫、布政使乃至中樞各部正、副職等要缺。特彆是地方主官,原先在我軍內部長期領兵的將領,若有治理之才,也當大膽嘗試,文武轉換,未嘗不可。現在便提,我等現場商議,儘快定下。”

這話一出,廳內除了早有心理準備的諸葛明華和懵懂的吳三折,其餘幾人皆是一震,臉上難掩驚愕。羅至正、胡海洺這些武將還好,呂良、汪應真、曹安等人心中更是掀起了巨浪。

這……這豈是兒戲?封疆大吏、部院重臣的人選,竟如同市集買菜一般,當場提名,現場決定?

他們猜不透吳一波這看似隨意的背後,究竟是何等深意。是真正的廣開言路,集思廣益?還是一場對各自派係、識人眼光、乃至忠誠度的隱秘考校?

這提名,儼然成了一場孰親孰疏、誰舉賢誰護私、誰能誰不能的當庭判決!

一時間,廳內落針可聞,氣氛比剛才討論丞相、大將軍時還要凝重數分。幾人或低頭品茶,或整理衣冠,或目光遊移,都不敢做那出頭之鳥。

吳三折眼見形勢僵持,父親的目光漸趨深沉,他深吸一口氣,起身拱手道:

“父王,兒臣年輕識淺,本不敢妄議重臣人選。然父王有命,兒臣便拋磚引玉。”

他聲音清朗,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如今各省基本皆有我吳軍主力兵團覆蓋駐防,安全無虞。因而兒臣隻薦巡撫、布政使等文治之職。”

“兒臣以為,「長沙戍衛兵團副總兵」陳鳴遠,雖出身行伍,然平日處事縝密,曾協助地方安撫流民、修繕水利,頗通政事,可試任「湖南巡撫」;另,「武陵兵團節度參軍」司馬叩,精通算學,理事井井有條,在軍中專司糧秣分配、統籌協調從未出錯,可試任「貴州布政使」。”

吳一波聞言,臉上露出讚許之色,微微頷首:“陳鳴遠確是個細心人,司馬叩之才朕亦有所耳聞。此二議,可納入考量。”

他並未立刻拍板,但肯定的態度無疑給眾人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吳一澄見侄子開了頭,且得了好評,自己雖心中鬱結,卻也不願在舉賢上落於人後,免得被看輕,便收拾心情,接口道:

“王兄,臣弟也鬥膽推薦二人。一是臣弟同鄉,「典製大使」武元直,此人一直負責我軍典章製度的設計與編修,學識淵博,精通典章,行事方正,可擔任「吏部左侍郎」;另一人乃是「招賢大使」宋明山,多年來為我大吳招攬四方人才,兢兢業業,識人頗準,可任「吏部右侍郎」。”

吳一波聽了,隻是“嗯”了一聲,未置可否,目光卻轉向了諸葛明華:“彥曦,你呢?你可不能藏私。”

諸葛明華在此之前已暗暗思慮了許久,將可能的人選在腦中過了數遍,權衡著各方關係與才能匹配。此時被點名,他從容應道:

“回王爺,臣推薦二人。其一,「武陵兵團副總兵」吳三俊,勇猛善戰,尤擅騎兵奔襲,治軍嚴謹,可調入中樞,任「騎兵都指揮使」,專司騎兵操練與征戰;其二……”

他略一停頓,說出了一個人令在場大多數人都感到陌生的名字,“乃是常年負責屯田、水利等事的「農政大使」章顯。”

“此人默默無聞,然臣曾詳細查閱其曆年所上條陳及所轄之地收成報表,其於農事、工役一道,見解深刻,所提之法往往能切中要害,且身體力行,成效卓著。如今與民生息,工部職責重中之重在於勸課農桑、興修水利,臣以為,章顯可任「工部尚書令」。”

推薦吳三俊無人有異議,畢竟其戰功和能力有目共睹,而且其父吳一澄端坐於此,於情於理都是適當的。

但舉薦默默無聞的章顯一躍成為執掌一部的「工部尚書令」,這著實震驚了呂良、汪應真等人。他們麵麵相覷,似乎想從對方眼中確認自己是否聽錯。

眼見吳一波依舊隻是聽著,不露聲色,眾人也隻能按下心中驚疑,兀自揣測諸葛明華此舉是真正舉賢不避卑,還是另有所圖。

緊接著,羅至正、胡海洺、呂良、汪應真、曹安幾人,見局勢如此,也隻得紛紛開口,各自推薦了兩三名自己認為得力或素有往來、才能尚可的屬官、同鄉、舊部。

所薦職位遍布即將設立的各省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以及中樞各部的侍郎等職,廳內一時竟有了幾分“爭相薦賢”的熱鬨景象,雖然這熱鬨底下藏著多少私心,唯有各自知曉。

待到最後一人曹安推薦完畢,廳內再次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於吳一波身上,等待著他的最終裁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吳一波也思量了許久,手指在扶手上輕輕劃動,仿佛在梳理著剛才聽到的每一個名字和職位。

恰在此時,下人悄無聲息地入內,為眾人更換了已涼的茶水。待到下人退去,廳內重新恢複安靜之後,吳一波才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清晰:

“方才諸位所薦,本王已一一聽清。除卻……”他目光掃過吳一澄,“幼賢所薦之武元直、宋明山二人,才學相當,不宜同處吏部這般要害部門,以免職責難分,或生掣肘。”

他一句話便否定了吳一澄的部分提議,吳一澄臉色微白,卻不敢反駁。

“其餘推薦,無論出自何心,細究其人選履曆、才能,均各有其道理,並非全無根據之私舉。”吳一波這句話,讓剛才薦人的幾位心下稍安。

“然,”他話鋒一轉,“官職非兒戲,尤其是初次授此重任。因此,朕決意,方才所議定之地方巡撫、布政使、中樞侍郎、尚書令等職,皆先以‘署理’之名行事,而非正式擔任。署理之期,定為半年。半年之內,本王與中樞會嚴加考績,觀其成效。能者轉正,庸者罷黜,若有貪瀆不法,更當嚴懲不貸!”

他接著具體安排:“宋明山,可任「署理吏部左侍郎」;武元直,改任「署理禮部尚書令」為好,其精通典章,正合禮部之責。”

這話一出,又把眾人驚了一下。他們原本以為吳一波會否定大部分推薦,或者大幅修改,沒想到他幾乎全盤接受了框架,隻是加上了“署理”的限製,並且對吳一澄的推薦做出了看似合理且更顯重用的調整。

他們這才真正看出來,王上並非隨意為之,他是真的在認真考慮每個人的想法,並且他心中自有一杆明確的秤在衡量每個人的才能與職位是否匹配,同時巧妙地平衡著各方勢力。

隨後,吳一波又憑借自己的印象和判斷,親自敲定了幾個剛才未被提及但至關重要的省份,如「廣東布政使」、「雲南布政使」等的人選,大多是從現有表現出色的中軍人士中提拔。

最後,吳一波端正了身子,總結道:“今日所議,已定下十之七八。六部九卿其餘空缺職務,以及一些品階稍低但亦關鍵的位置,這幾日由彥曦和幼賢牽頭,會同呂良、汪應真、曹安,一一核查補齊名單,再報於本王核定。另外,”

他特意強調,“今日未曾到場的,如「右軍都督」薄雲、「四川黜置使」胡好等幾位元勳老臣,他們亦有推薦之權,諸位議定名單時,需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適當職位,應當留給他們舉薦之人。大吳非朕一人之大吳,亦非在座諸位之大吳,乃是所有為之效力者共同之大吳!”


最新小说: 我,天羅煞星,鎮守人間五十年 最後的一位將軍 大明:我朱老三,解鎖呂布模版! 這就是你的宿命 秦朝曆險記 網遊:女神升級我變強 絕世之暗夜至尊 戰神潛龍歸來 開局賣家業?反手打造最強軍工 重生:舔狗的終極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