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同誌,以我之見,現如今三黨之中,真正能為我們所用,願意與我們合作的,隻有齊黨一家。”
程光陽麵無表情,語氣淡淡道:
“至於楚黨和浙黨,楚黨對我們興明社的態度向來中立,既不敵視,也不支持。浙黨就不好說了,他們雖說和我們一樣,也與東林黨有宿怨,可浙黨中的一些人物,卻對我們懷有敵意。”
“明年京察大計,咱們興明社的目標,首先是保住自己人,不要在察計中被貶官、被罷黜,其次是儘量庇護齊黨。至於浙黨和楚黨,隻能讓他們自求多福了。”
洪承疇聞言,心中對此有不同意見,但考慮到程光陽在社團中,向來一言九鼎,所以他動了動嘴唇,張口欲言,最後卻還是沒說。
好在程光陽察覺到了他的表情,主動向他抬了抬手道:
“彥演,你有什麼想說的,儘管暢所欲言。”
“是……”
有了程光陽的允許,洪承疇這才放心大膽地開口道:
“社長,你以前說過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你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如今誰是我們的敵人?毫無疑問,是東林黨。那東林黨的敵人是誰?除了我們興明社以外,其他所有派係,都是他們的敵人。”
“既然其他派係,都是東林黨的敵人,那咱們就應該主動與他們做朋友,無論他們是齊黨、楚黨、還是浙黨,不管他們對我們的態度,是親近、中立,還是有什麼誤會。”
聽到洪承疇這麼說,在場的社員們,全都沉默了。
洪承疇抬頭看了一眼程光陽,見對方臉上並無慍怒之色,而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於是接著開口道:
“所以在下以為,社長方才說,明年京察大計,咱們隻要保住本社成員和齊黨不受波及,對楚黨和浙黨可以不管不顧,這個說法,似乎有些不太妥當。”
“要對付東林黨人,楚黨和浙黨,無疑是兩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尤其是浙黨,他們在朝堂和地方上,底蘊非常深厚,不管將來這些人與我們是敵是友,但至少現在,我認為大家還是可以合作的對象。”
“彥演,你的想法雖好,但也未免有些太婦人之仁。”
聽罷洪承疇的話,耿如杞忍不住開口反駁道:
“如今無論是內閣、吏部,還是都察院,處處都有東林黨人在盤踞,說直白點,明年的京察大計,完全就是東林黨一家在做主,到時候我等保全自己都不容易,怎麼保全其他人?”
“是啊,耿世兄說得對……咱們現在官微言輕,要不是社長深受皇上器重,咱們能不能自保都成問題,哪裡還管得了其他三黨。”
“哼,齊黨倒也罷了,楚黨和浙黨,平日根本不與我們往來,憑什麼要管他們的死活?”
耿如杞的話,很快便得到了很多社員的認可。
見這麼多人反對袒護楚黨和浙黨,洪承疇不敢再說話,仰起頭來望著程光陽。
此時此刻,不隻是他如此,其他所有社員的目光,也齊刷刷地集中在程光陽身上。
程光陽皺著眉頭,反複思索了許久,最後頷首道:
“其實彥演方才所言,並非全無得道理。不錯,哪怕浙黨與我們興明社之間,也許確實存在誤會,但最起碼,他們現在還不像東林黨那樣,處處和我們針鋒相對,隻要能保住他們,就能間接打擊東林黨的氣焰。”
“明年京察大計,多的程某不敢妄言,但是保全齊楚浙三黨中的一些關鍵人物,我還是有這個能力的。”
明代的京察大計,雖是由吏部和都察院來負責主持,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得經過皇帝親自批複,才能生效。
理論上來說,倘若皇帝對察計的結果有所不滿,想要格外升遷或者貶謫某位官員,是可以通過下中旨來決定的。
隻不過這種行為,很容易引起群臣的不滿,導致輿論沸騰。
所以通常情況下,皇帝就算要下旨,對京察名單中的官員進行挽留或者罷黜,涉及的人數也並不會太多。否則的話,所謂的京察大計,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憑程光陽和天啟帝如今的關係,屆時如果他親自出麵,請皇帝幫忙,多的不說,起碼保住齊楚浙三黨中的幾個關鍵人物,應該還是能做到的。
當然,程光陽也清楚,如果自己真這樣做的話,那事後東林黨那邊,肯定會想辦法對自己瘋狂報複。
不過無所謂,反正興明社和東林黨,早就已經結怨極深,報複就報複吧。
封建時代最大的是什麼,是皇權。
隻要皇帝還信任自己,那再多的政敵也鬥不倒自己,有什麼好怕的。
…
時間來到天啟元年的十一月。
距離京察大計正式開始,其實還有兩三個月,不過吏部和都察院方麵,已經開始著手,提前製作起了訪單——所謂訪單,類似於後世的調查表。
明代,負責京察大計的部門,主要是吏部考功司、都察院、六科。
京察正式開始前,吏部考功司會提前製作數百份訪單,發放給六科給事中以及十三道監察禦史,讓這些言官在訪單中,寫下對某某官員品德和能力的看法,作為後續參考。
等到京察正式開始後,所有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員,需要親自給皇帝寫“自陳疏”,反省自己這幾年做官有哪些過失,由皇帝決定升降去留。
五品及五品以下的在京官吏,則需要到吏部衙門,統一參加“堂審”,屆時吏部和都察院,會專門安排一批堂官,當麵對受察官員進行各種提問和考核,並寫下評語。
“堂審”結束後,由堂官將考核的結果整理成冊,先交給內閣,再送入大內,皇帝親自批複。
等皇帝批複完成,將冊子交還內閣後,京察就算結束了。所有在考核中不合格的官吏,輕則會被降級貶黜,重則直接削去官籍。
明代中後期,所謂的京察大計,幾乎完全淪為了文官們黨爭的工具。
由於京察大計的考核,主要由吏部和都察院決定,因此哪個派係的官員,若能長期把持這兩個部門,基本就能在黨爭中穩據上風。
喜歡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請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