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興明社的禮堂內,除了六名內閣大臣不在場,大明朝其他各級官吏,基本都到齊了,場麵堪比上朝——
幸好現在的言官群體,基本都是程光陽的自己人,不然他非得被彈劾死不可。
程光陽一番話說完,在場的一眾官員,頓時鴉雀無聲,誰也不知道該如何接茬。
程光陽方才所說的內容,很多人其實是心知肚明的。畢竟大明的這些財政積弊,早已存在了上百年,並不是一天兩天才形成的。
隻是眾人雖然知道,卻很少有誰想過,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不敢去想。
這些問題,牽涉了太多人的利益,弄不好就可能引火燒身。
反正國家財政崩壞,也不影響自己升官發財,還不如得過且過,能混一天算一天——這是在場大多數人的心態,尤其是齊黨和楚黨官員。
程光陽當然清楚眾人是怎麼想的,心裡又無奈,又悲哀。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能直接出言責怪眾人,隻能是想辦法,引導眾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諸位同誌,所謂同朝為官,如同乘一船,現在的大明仿佛一艘破船,千瘡百孔、四麵漏風,隨時都有觸礁沉船的風險,我輩作為舵手和棹夫,事到如今,應該想辦法著手修補船體,控製船身,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渾渾噩噩、糊裡糊塗了。”
“程某雖不才,願為大家做掌舵人,大家堅定不移地跟著我,咱們同心協力,推行新政,讓大明這艘船重新駛回航道,這不僅僅是我的心願,也是我對皇上的承諾……”
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程光陽提高聲音道:
“你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我推薦給皇上的。接下來這幾年,朝政基本由我們做主,如果我們什麼成績也乾不出來,或者說還是和當初東林黨主政時差不多,那皇上遲早會對我們失去信任。”
“我當然知道,推行新政之事,千難萬險、困難重重,可這件事我們必須去做,而且一定要做成。”
“做成了,皇上會繼續信任我們,大家都能保住烏紗帽,將來的史書中也會留下我們的名字。做不成,那最後大家就隻能是樹倒猢猻散,諸位都是聰明人,這些話不用我多說。”
聽罷程光陽的話,在場眾人先是愣了愣,隨後彼此交頭接耳,小聲議論了不知多久,終於有人開口了。
“社長,我等願意追隨你共事,也相信你有能力帶領大家一起中興大明,隻是不知道,社長都有些什麼計劃呢?”
此時起身說話的,乃是齊黨出身,現任工部尚書的薛鳳翔。此人雖不是興明社嫡係,但平日對程光陽也算馬首是瞻,忠誠度很高。
“計劃當然是有的。”
程光陽擺了擺手,示意薛鳳翔坐回原位,接著道:
“夫子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程某推行新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對大明的賦稅製度,進行改革,不先完成這一步,接下來做什麼都不可能成功!”
說白了,程光陽之所以要對賦稅製度改革,無非是現在大明各級衙門的貪腐現象,太過嚴重,已經到了不整治不行的地步了。
“具體應該如何著手,從哪些地方開始呢?”
程光陽抬頭望著眾人,自顧自道:“方才我說過,目前大明財政的三大弊病。一是地方審計部門過於依附於本地衙門,戶部無法直接管理。二是是各地財政管理混亂。三是缺失監督機製和追責機製。”
“針對地方審計部門的問題,我有一個想法,從今以後,戶部應該加強對地方財政的管理。”
“要做到這一點,勢必要將各地府、州、縣的審計部門,從原來的衙門中摘出來,自成一體,層層隸屬,直達戶部。當然,具體到去民間征稅的任務,還是由地方衙門負責。”
“這樣地方上的財政狀況,是好是壞,每年能征收多少賦稅,需要起解多少,留存多少,朝廷就能一清二楚,不會再受地方官員的蒙蔽了。”
聽了程光陽的話,在場眾官員理解了片刻,再度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很快又有人站起來,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社長此法,恐怕是行不通的。曆來府、州、縣賦稅的征收和統計,都是當地的知府、知州、知縣在統籌。事權在他們,責任也在他們。”
“這個過程裡,他們既有足夠的權威,又能落到一定好處,所以才有動力,替朝廷征收賦稅、治理地方。”
這次說話的,是興明社骨乾成員,現任禮部右侍郎的馮銓。
馮銓出身官宦家庭,父親馮盛明當年從知縣做起,一路做到山東左布政使。馮銓自幼跟在父親身邊,對地方官場上的事,比很多人都熟稔。
對方頓了頓,繼續說道:
“如今社長的意思,是想讓通判、主簿之類的地方屬官,脫離原來的體製,自立門戶,國朝二百年來,從無此等先例,恐怕哪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各地主官的抗拒,天下大亂啊……”
程光陽的意思,是把府、州、縣裡的審計部門,單獨摘出來,歸戶部十三清吏司直轄,不讓地方官府過問,這樣朝廷對地方財政是好是壞,便能有清晰直觀的了解。
在程光陽自己看來,自己這麼做,並沒有直接插手地方征稅,隻是想厘清賬目而已,已經算非常溫和的改革手段了。
然而在馮銓眼中,卻還是行不通。
官場有官場的潛規則,對於很多地方官員而言,自己每年多征點稅,完成上麵交代的任務,剩下的留一部分給衙門做日常開支,自己再貪一點,這很正常。
如今程光陽要讓審計部門獨立,不受主官支配,那這群地方官員,還能有上下其手的空間嗎?
到時候要是引起他們的集體抵製,誰去替朝廷征稅?難道讓新獨立出來的審計部門去征稅?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得給審計部門安排更多的從屬人員,增加衙役等武裝力量。這豈不是和地方衙門職能重疊,故意增加行政成本嗎?
國庫現在已經空蕩成什麼樣子了,哪還有多餘的錢去折騰這些?
喜歡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請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