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廠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
聚集了古舊書刊、文獻典籍、傳統字畫、文房四寶等店鋪,
直直一條街的琉璃廠,各個店鋪前,擺放不少古董地攤。
和尚蹲在(張一元)店鋪門口的地攤邊,與人聊天。
也許緣分就是如此,一句話,一塊卷餅,一碗茶,居然能搭上進入古玩行業的契機。
車夫這個行業,他沒打算一直乾下去。
身懷巨款的他,又沒個由頭,來洗白那些錢。
一個車夫突然變得有錢可不是件好事。
一個弄不好,就會被黑幫,警察,漢奸,特務,日本人盯上。
所以他一直想找個機會,能洗白那些錢。
這次機會來了,隻要他能進古玩這一行,他有的是辦法洗白那些東西。
和尚聽到老爺子願意收他入門,他二話沒說,噗通就跪在老頭麵前磕頭。
年過六旬的老頭,被他這一跪弄得不知所措。
他連忙起身說道。
“幾個意思?”
“我可沒說收你為徒,你彆賴上爺。”
人精一樣的和尚,怎麼會不懂老頭的意思。
他站起身,半彎著腰笑著回話。
“沒彆的意思,謝謝您願意帶我入門。”
“您放心,小子不會讓您難做。”
旁邊的古玩商販,看到這副場景笑著打擦。
“老王,怎麼收起徒弟來了~”
老爺子,擺擺手,笑著回話。
“被這小子,賴上了~”
“整天閒著也是閒著,跟這小子逗逗悶子。”
和尚可不管彆人的看法,收徒哪有那麼簡單。
這年頭,不管什麼行業,拜師收徒可講究呢。
師傅收徒,先看人品,再看眼緣,其次還要看對方適不適合入行。
正所謂,三年學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師傅。
古玩這行,收徒也差不多,同樣有著三年學徒兩年效力的規矩。
學徒期間無固定工資,但可獲得師傅生活補貼。?
至於給多少,全憑師傅良心。
和尚估計這老頭,最少會考察他半年,才會把他收入門下。
老爺子,坐回馬紮上,擺了擺手示意他蹲下。
“我可跟你說,想入這行沒那麼多簡單。”
“三百六十行,古玩為首,七十二業,盜墓為王。”
“這行水深著呢,一個不小心,就能被人騙的傾家蕩產。”
“琉璃廠上百年曆史,因為古玩買賣,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主可不少。”
“你小子,真有這個心,先看段時間再說。”
這個意外之喜,讓和尚猝不及防。
他原本想著來琉璃廠,見見世麵,打探古董珠寶文玩的行情,沒成想陰差陽錯下快拜師了。
和尚心眼多著呢,不光老頭考察他的為人品行,同時他也要考察對方的為人。
他又不是走投無路,為了生計拜師學藝。
不弄清老頭的人品,他也不敢拜師。
老頭說完幾句話,開始吃剩下的卷餅。
和尚試探性的問句。
“師傅,您尊姓大名?”
老爺子手握卷餅,不假思索回道。
“老夫姓金~”
他隻說了個姓,其他的閉口不談。
顯然老頭防備之心,還是不小。
和尚撓了撓自己的毛寸腦袋。
“師傅,我叫和尚,至於大名我也不知道。”
“小的時候,老家發生大洪水,全家遭了難,隻剩我一個。”
“後來跟著一個乞丐,討飯到北平。”
“長大後為了生計,經人介紹入了車夫這行。”
還沒等他自我介紹完,一個身穿長袍的男人,站到洋車邊喊道。
“有人沒人~”
和尚看著兩米外的客人,他不好意思的對著老爺子說道。
“師傅,我先做單生意,回頭再來找您。”
金老爺子,擺了擺手示意他去做生意。
和尚把人請上洋車上後,小心翼翼拉著車走出琉璃廠。
出了主街道,他這才放開跑。
這單生意做完後,還沒喘口氣,又接兩單活。
下雨過後的北平,是車夫們最好做生意的時間段。
這個時候,隻要車夫能拉得動,收入至少翻一倍。
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氣喘籲籲的和尚,原本想去琉璃廠,他一看天色,估計人家收攤了。
今天和尚拉車賺了三塊半大洋。
他這一天的收入,抵上普通老百姓小半個月工錢。
有一說一,他也不是每天都有這麼多收入。
下雨天基本上不出去拉車,碰到鬼子封城時,也不出去拉車。
平均一個月,他收入在十五到二十塊大洋。
他能收入這麼多,可沒少花心思。
車墊每個月換張新的,他每天最少洗一次澡,衣服也是一天一換。
有些車夫,一個季度都不換身衣服,身上的味順風熏死人。
夏天出車汗餿味,也是客人挑選洋車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