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廳內的燭火比往日更亮,桌上的沙盤被重新修整,細沙堆出的劉家堡城牆輪廓分明,東、南、西、北四麵牆用黑色石子標記,牆外的官道上插著幾根紅色小旗,代表清軍可能的進攻路線。劉江端坐主位,孫承宗、趙忠分坐兩側,四個護衛小隊的頭目、火器小隊負責人張獵戶、工匠坊主王鐵山依次列坐,每個人麵前都擺著一碗濃茶,驅散連日備戰的疲憊,眼神卻都緊緊鎖在沙盤上。
“人到齊了,開始吧。”劉江手指輕點沙盤,“先把敵我情況再捋一遍,知己知彼,才能守住堡子。”
孫承宗率先開口,語氣凝重:“敵軍情況已明確,鑲白旗甲喇額真多隆麾下五百人,核心是一百名滿洲馬甲,騎的是草原戰馬,披兩層鐵甲,馬刀和弓箭皆精,衝擊力遠勝之前的蒙古遊騎;兩百步甲是漢軍旗或蒙古旗兵,穿棉甲,持長刀、盾牌,能結陣攻堅;兩百跟役雖戰力弱,卻攜帶鐵鍬、鋤頭,是清軍填溝、架梯的主力。更要注意,多隆極可能帶了兩到三門小型將軍炮或佛郎機,之前他攻小堡時,常用火炮轟開缺口。”
他頓了頓,補充道:“清軍的優勢是精銳、裝備齊、戰術成熟;劣勢是客場作戰,對咱們的工事不熟悉,且騎兵在攻城戰中發揮受限,隻能在外圍警戒或衝擊缺口。”
趙忠接著道:“我軍情況:護衛隊加補充的明軍殘兵,共兩百一十人;流民壯丁挑選出五十人,負責協助搬運物資、修補城牆;合計兩百六十人。裝備有鳥銃二十杆、佛郎機兩尊、震天雷約五十枚、長槍一百五十杆、弓箭五十副。工事方麵,東牆加築了三尺胸牆,牆外五十步挖了三道淺溝,埋了拒馬樁和十枚震天雷;南北西三牆也補了漏洞,儲備了滾木和擂石。”
他看向劉江:“咱們的優勢是據守堅城、火器搭配合理、士氣尚可;劣勢是總人數比清軍少,且流民壯丁缺乏實戰經驗,一旦城牆出現缺口,很難快速封堵。”
劉江點頭,拿起一根木棍,在沙盤上比劃:“基於此,咱們的防守策略定為八個字,依托工事,遠近結合,重點防禦,伺機反擊。”
“第一,依托工事。”劉江的木棍點在沙盤的城牆和淺溝上,“牆外的三道淺溝和拒馬樁,是第一道防線,用來延緩清軍步甲推進,限製騎兵靠近;城牆胸牆是第二道,掩護咱們的鳥銃手和弓手;牆內的備用沙袋和木板,是第三道,隨時準備修補缺口。”
“第二,遠近結合。”他指向火器小隊的位置,“遠程用佛郎機轟擊清軍集結點或火炮陣地,鳥銃手分兩排輪射,壓製清軍步甲;中程用弓手拋射,打擊淺溝後的清軍;近程用長槍兵守在垛口,防止清軍登城,刀盾手在牆後待命,隨時補位。”
“第三,重點防禦。”木棍重重敲在東牆位置,“清軍從清源城來,必走東邊官道,東牆是主攻方向,需投入主力;北牆離官道近,可能被清軍側翼牽製,需留次主力;南、西牆暫無敵情,各留少量人手警戒即可。”
“第四,伺機反擊。”劉江看向趙忠,“你帶三十名精銳原護衛隊老卒),在北牆後待命。若清軍久攻不下、陣型混亂,或其火炮陣地暴露,就從側門突襲,打掉火炮或衝散其步甲,打完立刻回撤,不可戀戰。”
策略定完,便是具體分工。劉江的目光掃過眾人,一一分配任務:
東牆主攻方向):由趙忠總負責,率八十人含十個鳥銃手、兩尊佛郎機)防守。鳥銃手分兩排,在胸牆後輪射;二十名長槍手守垛口,三十名刀盾手和二十名流民壯丁,負責搬運物資、修補城牆。孫承宗協助趙忠,重點應對清軍火炮和步甲結陣。
北牆次重點):由護衛三隊頭目李虎負責,率四十人含五個鳥銃手)防守。除常規防禦外,需密切關注清軍騎兵動向,若其試圖繞後,用弓箭和鳥銃逼退;趙忠的三十名精銳在此牆後待命,由劉江直接指揮。
南牆:由護衛一隊頭目王強負責,率三十人防守,以弓手為主,重點警戒,若有清軍遊騎騷擾,隻守不攻,立刻通報。
西牆:由護衛二隊頭目陳武負責,率二十人防守,任務與南牆相同,同時看管堡內物資和俘虜,防止混亂。
火器與補給:王鐵山總負責,帶十名工匠,在東牆和北牆之間的臨時作坊,隨時修補佛郎機、裝填鳥銃火藥,震天雷按需求分發給各牆;夥房保障熱粥供應,每兩個時辰送一次到牆頭。
統籌指揮:劉江坐鎮東牆城樓,通過旗語和傳令兵,協調各牆作戰;張獵戶帶五名弓手,在東牆城樓製高點,負責觀察清軍動向,尤其是火炮位置,及時通報。
“都清楚自己的任務了?”劉江問。
“清楚!”眾人齊聲應和,聲音裡沒有了之前的猶豫,多了幾分臨戰前的堅定。
“再推演一次清軍主攻東牆的場景。”劉江拿起紅色小旗,代表清軍步甲的小旗朝著東牆移動,“假設清軍先用跟役填淺溝,步甲在後麵掩護,火炮開始轟擊東牆胸牆,趙忠,你怎麼應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趙忠站起身,走到沙盤旁:“第一步,佛郎機先轟擊填溝的跟役,打亂他們的節奏;第二步,鳥銃手和弓手集中火力,壓製掩護的步甲;第三步,若清軍火炮轟擊胸牆,立刻讓流民壯丁用沙袋修補,長槍手頂住垛口,防止清軍趁機登城。”
“若清軍騎兵試圖衝擊側門,接應步甲呢?”劉江又問。
負責北牆的李虎立刻道:“北牆的鳥銃手和弓手轉向東側,用火力封鎖側門方向;趙頭領的精銳小隊做好準備,若騎兵靠近,就用震天雷扔過去,逼退他們。”
孫承宗補充道:“多隆大概率會讓騎兵在外圍遊走,吸引咱們的火力,真正的殺招還是步甲和火炮。咱們要記住,彆被騎兵牽製,重點盯著步甲的推進和火炮的位置,隻要打掉他們的火炮,東牆的防禦就穩了一半。”
劉江點頭,最後強調:“戰鬥開始後,各牆要保持聯絡,哪怕是小股清軍異動,也要立刻通報。記住,咱們守的不是一道牆,是整個劉家堡,是四百多口人的命。誰要是畏戰、擅離職守,軍法處置,絕不姑息!”
“是!”眾人再次應和,聲音震得燭火微微晃動。
會議結束時,天已蒙蒙亮。眾人各自離去,奔赴自己的防守位置——趙忠去東牆檢查佛郎機的架設,孫承宗跟著他,指點胸牆的射擊孔調整;王鐵山回到工匠坊,催促工匠們加快裝填火藥;各隊頭目則召集手下,重申防守任務,檢查武器裝備。
東牆城樓的風有些冷,劉江望著遠處漸漸亮起來的地平線,心裡沒有絲毫慌亂。戰前的推演和分工已清晰,接下來,就是用手中的刀槍、牆上的工事,和這兩百六十人,擋住那五百名精銳清軍的進攻。
決戰的號角,即將吹響。
喜歡明末鐵院請大家收藏:()明末鐵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