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三臣初議:蕭規曹隨穩乾坤_漢闕驚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漢闕驚瀾 > 第3章 三臣初議:蕭規曹隨穩乾坤

第3章 三臣初議:蕭規曹隨穩乾坤(1 / 1)

尚書台禁中議政室的空氣,沉滯得如同凝固的鉛塊。巨大的紫檀木長案橫亙中央,案麵光滑如鏡,倒映著屋頂藻井繁複的彩繪,也倒映著圍案而坐的三張麵孔,在跳躍的牛油燭光下,顯得晦暗不明。沉重的宮門緊閉,隔絕了未央宮前殿那山呼海嘯的餘音,也隔絕了冬日的天光,隻餘下燭火燃燒時細微的劈啪聲,以及更細微的、三人壓抑的呼吸聲。一股濃重的墨香混合著陳年木料的氣息彌漫開來,卻無法驅散那無形無質、卻又無處不在的權力重壓。

霍光端坐於長案主位。他已褪去朝會時的十二章紋玄服,換上了一身深青色常服,腰間束著玉帶,樸素卻更顯凝重。他麵前攤開一卷厚重的竹簡,是禦史大夫桑弘羊呈上的《鹽鐵均輸諸策損益疏》,密密麻麻的墨字如同無數隻窺探的眼睛。他沒有立刻去看那奏疏,而是將目光投向長案中央那幅巨大的、用細密絲線精繡在素帛上的《大漢疆域輿圖》。輿圖上,蜿蜒的墨線勾勒出帝國遼闊的疆域,山川河流、郡縣關隘清晰可見,那一道道朱砂標注的烽燧驛路,如同帝國跳動的血脈。

“前殿喧囂已歇,社稷重擔方始。”霍光的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如同冰珠落入玉盤,在這密閉的空間裡激起無形的漣漪。他緩緩抬起眼,目光如同打磨過的黑曜石,沉穩而銳利,依次掃過坐在下首兩側的上官桀和金日磾。“陛下年幼,國喪新舉,朝野內外,人心浮動。當此非常之時,你我三人受先帝托付,一言一行,關乎國本。”他頓了頓,指尖輕輕敲擊著輿圖上長安的位置,發出篤篤的輕響。“當務之急,便是‘穩’字當頭。穩朝局,穩民心,穩邊陲。一切,當以‘蕭規曹隨’為圭臬。”

“蕭規曹隨”四字一出,上官桀端坐的身軀幾不可察地微微一僵。他正襟危坐,一身赭色武官常服襯得他麵膛微赤,虯髯濃密,眼神銳利如鷹隼。放在膝蓋上的大手,指節粗壯有力,此刻卻下意識地微微收攏。他臉上迅速堆起讚同的笑容,聲音洪亮地接口道:“大將軍所言極是!‘蕭規曹隨’,此乃老成謀國之道!先帝宏圖偉業,法度森嚴,豈是我等後輩可輕易更張?眼下最要緊的,便是穩住這局麵!”他一邊說著,目光卻飛快地瞟了一眼霍光手邊那份桑弘羊的奏疏,眼底深處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異樣光芒,隨即又落回輿圖之上,手指在靠近北疆代郡的位置點了點,那裡朱砂標注的烽燧格外密集。“大將軍,依桀之見,當務之急,除了朝堂安穩,邊關軍心亦不可輕忽。李廣利將軍雖兵敗降胡,然其舊部散落北疆諸郡,難免人心惶惶。是否應速派得力乾員,攜陛下新登大寶之撫慰詔書,前往代郡、雲中、雁門諸邊塞,宣諭天恩,厚加犒賞,以安軍心?”

上官桀的話語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意圖在平靜的水麵下攪動波瀾。他特意提到李廣利舊部,看似為國分憂,實則暗藏機鋒——李廣利乃武帝寵將,其舊部盤根錯節,安撫還是清洗,牽涉甚廣。此舉既可試探霍光對軍中勢力的態度,又能為他這位左將軍在邊軍體係中安插人手、收攬人心提供名正言順的契機。他說話時氣息沉穩,目光灼灼地盯著霍光,仿佛一片赤誠。

金日磾坐在上官桀對麵,一直沉默著。他身形魁梧,麵容忠厚,濃眉下一雙眼睛深邃而平靜,帶著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包容與悲憫。他身著深褐色文官常服,雙手交疊置於案上,指腹帶著常年握筆留下的薄繭。聽著霍光“蕭規曹隨”的定調,他緩緩頷首,目光中流露出深切的認同。當上官桀慷慨激昂地提出撫慰邊將時,金日磾的眉頭卻不易察覺地輕輕蹙了一下。他沒有立刻反駁,隻是將目光投向輿圖上標注著“關東”的大片區域,那裡是帝國腹心,也是桑弘羊鹽鐵專賣、均輸平準等政策施行最廣、爭議也最大的地方。

“大將軍所定‘穩’字要訣,金磾深以為然。”金日磾的聲音低沉渾厚,帶著一種令人信服的沉穩力量。他緩緩開口,語速不快,字字清晰。“邊軍安撫,固是必要。然則,”他話鋒一轉,目光從輿圖上抬起,溫和卻堅定地看向霍光,“關東諸郡,去歲大水,今春又遇蝗災。桑大夫之策,為國聚財,功在社稷。然值此災年,苛捐雜稅若再循舊例,恐傷民生根本,動搖國本之‘穩’。”他頓了頓,手指在輿圖上幾個受災嚴重的郡縣位置輕輕劃過。“當此之時,是否可斟酌損益?或暫緩部分郡國鹽鐵之貢,或調撥均輸之糧優先賑濟災民?‘蕭規曹隨’,乃循先帝治國之大法,然法度之外,亦需體察時艱,存恤民之心。”

金日磾的話,如同溫潤的玉石,不疾不徐,卻直指核心。他沒有直接反對上官桀的提議,卻將話題引向了更根本、也更棘手的民生問題。他提到了桑弘羊的功績,也點明了其政策在災年的殘酷性,更提出了具體的、需要打破部分“舊規”的賑濟建議。這既是對霍光“穩定”方針的補充,也是對上官桀過於側重軍務、忽視民瘼的無聲提醒。他說話時,目光始終帶著一種深沉的憂慮,仿佛能看到千裡之外災民嗷嗷待哺的景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霍光端坐不動,如同風暴中心的礁石。他深邃的目光在輿圖上遊移,從北疆烽燧移到關東受災的郡縣,又從郡縣移回長安。上官桀的“安邊策”帶著武人特有的銳氣和對軍權的敏感,金日磾的“恤民論”則飽含著文臣的仁厚與對根基的擔憂。兩股無形的力量,在這張輿圖之上,在這小小的議政室內,無聲地碰撞、交鋒。

燭火跳躍著,將霍光的身影拉長,投在身後繪有瑞獸祥雲的精美屏風上,那影子微微晃動,如同蟄伏的巨獸。他拿起案上那份桑弘羊的奏疏,指腹緩緩撫過冰冷的竹簡,感受著那上麵墨跡的凹凸。桑弘羊的字跡剛勁有力,條陳清晰,數據詳實,字裡行間充滿了對自身政策的強大自信和不容置疑的權威感。這份奏書,本身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蕭規曹隨’…”霍光再次緩緩吐出這四個字,聲音低沉,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他放下奏書,目光重新聚焦在輿圖上長安的位置,指尖輕輕叩擊著。“此四字,非為守舊,乃為定鼎。”他抬起頭,目光如電,先看向金日磾,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金公體恤民艱,此心可鑒。關東災情,刻不容緩。著大司農部、少府寺,即刻核算倉廩,三日內擬定具體賑濟章程,以陛下名義下詔,優先調撥均輸之糧入災區,減免受災郡縣三成鹽鐵之貢一年。”他的語速不快,卻字字千鈞,不容置疑地定下了基調——民生為重,法度可權變。

金日磾眼中憂色稍緩,微微躬身:“大將軍明斷。”

霍光的目光隨即轉向一旁的上官桀,那眼神依舊沉穩,卻多了一絲無形的壓力:“至於邊軍…”他略作停頓,目光在輿圖北疆掃過。“左將軍所慮不無道理。然李廣利之事,牽連甚廣,處置不當,反易激變。”他拿起案上一枚小小的、代表“羽林軍”的玉質兵符把玩著,語氣平淡卻帶著千鈞之力:“撫慰詔書當發,然人選…需慎之又慎。”他的目光落在上官桀臉上,仿佛能穿透他慷慨激昂的表象,直視其內心。“著執金吾、衛尉府,嚴查李廣利舊部中與降胡有勾連之嫌者,甄彆清楚,再論撫慰。至於人選…”他放下兵符,指尖在輿圖上代郡的位置輕輕一點。“中郎將範明友,為人沉穩,素知邊事,可擔此任。”

上官桀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了一瞬。範明友!此人雖非霍光嫡係,卻也是霍光提拔起來、頗受信任的少壯將領!他本想借機將自己親信安插進去的算盤,被霍光輕描淡寫地撥開了。他心中一股無名火起,臉上肌肉微不可察地抽動了一下,但很快又擠出一個更深的笑容,聲音依舊洪亮:“大將軍思慮周全!範中郎將確為良選!桀附議!”

議政室內再次陷入沉寂。燭火在霍光深邃的眼眸中跳動,映照出輿圖上那幅遠萬裡的錦繡江山,也映照出這方寸案頭之上,剛剛落下的那一枚無聲的棋子。權力格局的冰山,在這“蕭規曹隨”的定調下,在看似平和的議事氛圍中,已悄然顯露出它鋒利而冰冷的棱角。金日磾的目光在霍光與輿圖之間流連,忠厚的麵容下,那深沉的憂慮並未因賑濟之策的確定而消散,反而如同墨滴入水,暈染得更深、更廣。

喜歡漢闕驚瀾請大家收藏:()漢闕驚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炮灰:苟住!彆浪!活著萬歲 八零小廚娘的紅火日子 星際戰艦赤壁號劉關張天團曆險記 穹界強製入職:我在廢土撿隊友 共餐者 洪武:醫聖朱橚 為了賣皮膚,我成了文娛之王 你一神棍,怎麼就渡劫了 富養女兒30年,她叫我生物學爹 淨身分家,我靠著靈泉空間當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