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肇元封勳_強漢之墨色如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2章 肇元封勳(2 / 2)

擢橫江將軍朱然為南海都督,晉爵‘歸義將軍’,加食邑千五百戶,分遣戰船六十,迫林邑歲貢,季報水師整備於校事府!

上述五將軍以下從軍者,皆按照上述將軍推薦任職奉賞。

三、地方州牧,撫民安境:

加封交州刺史士徽為鎮南將軍虛銜),世襲交州刺史,然須交州兵虎符於都督府,海貿稅課統歸番禺市舶司,質子士廞即刻入長安歸化館!

擢原魏國幽州刺史王雄為幽州牧,賜爵關內侯,專行‘恩威並濟,分化瓦解,文化浸潤’之策,歲末具奏成效,定為九邊圭臬!

四、專才異士,各儘其用:

前吳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平,以‘叛臣未冠者’入歸化館,然敏而好學,通曉文牘,特擢為江東轉運使司八品文書,佐蔣仆射清丈田畝、核計降卒名冊,戴罪立功!

格物院大匠魯大,造曲轅犁有功,授‘格物院首席大匠師’銜,秩同七品,專司新式農器、軍械推廣督造,專利所得,依《宏綱》卷三計利分紅!

前吳名將陸遜之子陸抗,暫居長安‘悟道齋’,習《正心論》,旬考其心。然將才難得,特授安南中郎將虛銜待實),待其悟道歸心,考績合格,即遣專任!

前吳太傅諸葛恪,羈留長安,待考績後,視其才德,遣為扶南國宣威使,揚我漢德!

——以上諸卿,印綬袍服,即刻頒賜!望爾等體察朕心與相父之重托,克儘職守,鞠躬儘瘁,共繪肇元山河如鐵之畫卷!欽此——

“臣等叩謝天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丞相千歲!”

山呼之聲再起,比之前更加洶湧澎湃,仿佛要將未央宮的琉璃瓦震落。無數道目光交織著狂喜、震撼、複雜與嶄新的希望。

內侍們手捧鎏金托盤魚貫而出,托盤上紫綬金印、侯爵冠冕、特製官袍在朝陽下流光溢彩。薑維昂首闊步上前,雙手接過象征京畿兵權的虎符與金印,玄甲鏗鏘,目光銳利如即將出鞘的寶劍。蔣琬深吸一口氣,鄭重捧起左仆射的印信,那沉甸甸的感覺,正是江東千頭萬緒的整合重擔。朱然看著“歸義將軍”的印綬,眼神複雜難辨,最終化為一聲沉沉的歎息,躬身領受。年輕的周平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那身象征轉運使司文書的青色袍服和腰牌被放到手中,冰涼的觸感才讓他渾身一顫,死死攥住,指節發白。魯大黝黑的臉上滿是激動與茫然,首席大匠師的銅印和綬帶被他粗糙的大手反複摩挲,仿佛在確認這不是一場夢。

幾名內侍手捧成摞的《宏綱》文本,如流水般分發給各部主官。蔣琬作為尚書左仆射,位列文官之首,率先接過那沉甸甸的卷冊。深藍色的封麵,燙金的“肇元宏綱”四字莊重奪目。他手指微顫,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翻開。

目光首先落在“卷二·政體架構:三省六部,皇權相權共治”一行。當看到“尚書省:‘整編司’專責降卒安置、府庫審計、田畝清丈例:蔣琬督建業轉運使司)”時,饒是蔣琬素來沉穩如山,呼吸也不由得一窒!這並非虛銜,而是將整個新朝最繁雜、最緊要的戰後整合重擔,明明白白壓在了他的肩上!建業吳宮府庫的龐大物資、江東數十萬頃待清丈的土地、數萬降卒及其家眷的安置去向……千頭萬緒,樁樁件件都關乎國本。一股沉甸甸的壓力與隨之而來的、被賦予重任的灼熱感,瞬間攥緊了他的心臟。他下意識地摸了摸懷中那枚尚帶著體溫的左仆射印信,分量似乎更重了。

“整編司……田畝清丈……府庫審計……”蔣琬低聲咀嚼著這幾個字眼,腦中已飛速運轉起來。江東豪強隱匿田產、舊吳府庫賬目混亂、降卒人心浮動……這些都是亟待“整編司”這把新鑄利刃去斬開的亂麻。他下意識地抬頭,目光穿過人群,恰好與站在武官隊列中的朱然相遇。這位新晉的南海都督、歸義將軍,正捧著同樣的文本和新得的印綬,眉頭緊鎖,眼神複雜地落在“卷一·思想統合”中關於“朱然統東海而建功,實順命承天”的評述,以及“卷二”裡關於他麾下“焚江艦”歸屬“江東都督府黃權統轄”的條款上。

朱然感受到蔣琬的目光,微微頷首,嘴角扯出一絲意義難明的弧度。是慶幸?是無奈?還是對權力更迭的審慎?蔣琬讀不透,隻知這“順命承天”四字背後,是無數血火交織的抉擇,也是新政對歸附者功績的定調與未來方向的約束。他收回目光,繼續翻閱,當看到“卷三·經濟體係”中關於“鑄肇元通寶”、“興水利絲路”、“抑豪強兼並”的國策,以及“降卒參與三大工程滿三年者賜漢民籍”的具體條款時,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了些許。這是活路,是凝聚人心的根本!他心中已有計較,待散朝,當立刻召集戶部、工部及新設“整編司”僚屬,首要之事便是厘清江東田畝、核定降卒名冊!那個叫周平的年輕人,既是江東舊人,又通文牘,或可一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歸化館”設在長安太學西側,原本是一處閒置的官署院落,如今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高高的圍牆隔絕了外界的喧囂,院內古柏森森,氣氛肅穆到近乎壓抑。前廳懸掛著諸葛亮親筆題寫的匾額,墨色凝重。廳內,數十名年齡不一的“歸化學子”正襟危坐,鴉雀無聲。他們大多是原魏、吳舊吏子孫,也有少數如周平這般因家族牽連獲罪、未及弱冠的“叛臣之子”,還有幾位來自邊地的質子,眼神中帶著明顯的疏離與戒備。

一名身著博士袍服的學官立於堂前,神情嚴肅,手中捧著的正是剛剛頒行天下的《鼎新革故策》,以及兩本墨跡猶新的小冊子——《大漢訓》與《正心論》。

“天命在漢,順昌逆亡!凡疆域之民皆為大漢子民!”學官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如錘,敲在每個人心上,“此乃陛下與丞相親定之宏綱根本!爾等細聽‘卷一·思想統合’:‘以忠君護國立魂,以華夷共治立心’!”

他翻開《大漢訓》,開始逐句講解。內容直白而犀利,將蜀漢承繼漢室正統、魏吳割據篡逆的史觀闡述得不容置疑。堂下學子們聽得麵色各異,有人低頭不語,有人眼神閃爍,更有人如坐針氈,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

坐在後排角落的周平,雙手死死攥著粗糙的麻布衣襟下擺,指節因為用力而發白。他是原吳國鄱陽太守周魴的幼子。周魴曾以“斷發賺曹休”聞名,卻在蜀漢大軍壓境、吳主孫皓投降前夕,因力主死戰而被部將所殺,其家眷亦被定為“逆黨”。周平因年僅十五,未及冠禮,按新朝律法未入死罪,卻被歸入“叛臣未冠者”之列,送入這歸化館。

“叛臣未冠者……”這幾個字如同燒紅的烙鐵,日日灼燙著他的心。他以為自己這一生都將背負著父親的“汙名”,在這高牆內耗儘餘生,最終無聲無息地死去。

然而,當學官清晰念出“卷一·教化萬民”中那句:“歸化館專授三類子弟:魏吳舊吏子孫、邊裔質子、叛臣未冠者;必修《大漢訓》《正心論》……”時,周平渾身猛地一震!一股難以言喻的電流瞬間竄過他的四肢百骸!不是“囚徒”!不是“罪人”!是“子弟”!是“歸化學子”!新政宏綱,竟在這冰冷的製度縫隙裡,為他這樣的“未冠者”,留下了一道狹窄卻清晰無比的——生門!

他顫抖著手,幾乎是搶過放到麵前的《大漢訓》和《正心論》。粗糙的紙張,清晰的墨字。他貪婪地看著,仿佛要透過紙背,看清這新朝律法賦予他的、那渺茫卻真實存在的未來。隻要在歸化館修習,通過考核,便有脫去“叛臣之子”枷鎖的希望!父親……父親寧死不降的抉擇,在“天命在漢”的大勢麵前,已被定性。但他周平,似乎不必再為這已定的過去殉葬了。一股混雜著屈辱、慶幸、迷茫的複雜熱流湧上眼眶,他死死咬住下唇,才沒讓那酸澀的液體落下。

就在此時,歸化館沉重的大門被推開,一隊身著禁衛服飾的羽林郎簇擁著一名手持敕書的中書省官員昂然而入。肅穆的氣氛瞬間被打破,所有學子驚疑不定地抬起頭。

“江東轉運使司文書周平聽宣!”中書官員的聲音清晰有力,目光如電般掃過全場,落在角落那個瘦削蒼白的少年身上。

周平渾身劇震,難以置信地抬起頭,大腦一片空白。

“肇元皇帝敕命:前吳鄱陽太守周魴之子周平,敏而向學,通曉文牘,雖屬叛臣未冠者,然新政宏綱,恩澤廣布,特許戴罪立功!即日擢為江東轉運使司八品文書,佐尚書左仆射蔣琬,清點吳國田冊,核定降卒名冊!著即刻赴建業,至尚書省‘整編司’報到,不得延誤!欽此!”

“轟!”整個歸化館如同投入了一塊巨石,瞬間嘩然!無數道驚愕、羨慕、甚至嫉妒的目光齊刷刷射向周平。叛臣之子……八品文書……江東轉運使司……蔣琬蔣仆射!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衝擊力不啻於驚雷!

周平隻覺得一股滾燙的血直衝頭頂,耳朵裡嗡嗡作響。他幾乎是踉蹌著撲到堂前,伸出顫抖的雙手,接過那卷代表著生路與新生的敕書。冰冷的卷軸觸碰到指尖,卻仿佛有灼人的溫度。他張開嘴,想謝恩,喉嚨卻像被堵住,隻能發出嗬嗬的嘶啞聲,唯有重重地將額頭磕在冰冷的地磚上,咚!咚!咚!三記響頭,額上瞬間一片青紅。淚水終於再也遏製不住,混合著塵埃,滾落在地。是文書!不是囚徒!是赴任!不是苦役!父親……您看見了嗎?兒子……兒子有路了!

喜歡強漢之墨色如血請大家收藏:()強漢之墨色如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羅德裡空間 姚浩大王曆險記 末世禦屍:隻收無敵的異種喪屍 穿越變成ai,科技全靠挖墳 血色的春天 民間冤洗錄之天選打工人 特工穿成小農女:戰神王爺追妻忙 隔壁童養媳上岸日常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