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夷州受賞_強漢之墨色如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章 夷州受賞(1 / 2)

仲夏夷州熱浪揚,旌旄映日耀金湯。

羽林護節傳天語,將士披堅列陣行。

紫詔褒功封列將,青碑勒名慰忠良。

長安恩澤逾江表,已動江東俊傑腸。

公元238年,肇元二年夏。

夷州安吳堡卻洋溢著比烈日更熾熱的氣氛。來自長安的欽使船隊抵達港口,旌旗招展,甲胄鮮明的鐵衛營將士手捧象征皇帝權威的節信與詔書,踏上了這片剛剛經曆鐵血洗禮的土地。消息早已傳開,全軍上下,從將軍到士卒,無不翹首以盼,空氣中彌漫著激動與期待,連海風似乎都帶來了長安的榮光。

堡內校場,早已清掃肅整,黃土墊道。全軍將士,依序列隊,盔明甲亮,刀槍如林,在陽光下閃爍著肅殺而榮耀的光芒。隊列前方,是以征東將軍黃權為首的一眾將領。黃權神色沉靜,目光如炬,身著擦得鋥亮的明光鎧,猩紅披風垂於身後,雖靜立如山嶽,卻自有一股曆經沙場的威嚴。他的左側,是臉色仍顯蒼白、需親兵稍稍攙扶卻堅持挺直脊梁的霍峻;右側則是按捺不住興奮、虎目精光四射的朱然。

再往後,是年輕一代的翹楚:張紹昂首挺胸,戰意未消;孫恪目光敏銳,沉靜觀察;李旻身著雖經漿洗仍帶淡淡藥漬的醫官服,神情專注;諸葛謙則儒巾青衫,在一群武將中顯得格外突出,卻自有一股從容氣度;就連朱桓,也努力模仿著老兵的沉穩,站得筆直。

吉時已到,鼓樂齊鳴。宣詔天使——一位麵容肅穆、聲若洪鐘的尚書台官員——緩步登上臨時搭建的高台,展開手中紫綾為軸、祥雲瑞鶴紋樣的詔書。

“製曰:朕聞褒有德,賞有功,國之令典也。征東將軍、領夷州事黃權,受命危難之際,統兵於波濤之間,沉毅有謀,臨機果決。先定安吳之亂,後破山魈於黑齒,犁庭掃穴,誅厥酋魁,築京觀以懾不臣,揚漢威於海外。功績彪炳,深慰朕心。特晉黃權為衛將軍,假節,增食邑二千戶,賜金五百斤,帛千匹,東海明珠一斛,玉帶一圍,紫騮馬一匹,以彰其功!”

聲浪在校場上空回蕩,每一個字都重若千鈞。衛將軍!位次上卿,掌京師兵衛,邊防警備,假節,可專賞罰!此等殊榮,堪稱武人極致。黃權深吸一口氣,壓下胸腔中翻湧的熱流,上前一步,單膝跪地,雙手接過那沉甸甸的詔書,聲音沉穩卻難掩激越:“臣權,謝陛下天恩!陛下信重,恩同再造!臣必肝腦塗地,鎮守海疆,揚我國威,衛我社稷,以報陛下於萬一!”身後眾將乃至全軍士卒,皆感與有榮焉。

天使微微頷首,繼續宣詔,聲音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橫江將軍朱然,率舟師破浪,銳不可當,先登鬼牙,血戰灘頭,封鎖海道,斷敵退路,功勳卓著。晉為安東將軍,假節,督夷州水軍事,增食邑千五百戶,賜金三百斤,帛六百匹,犀甲一副,寶雕弓一把!”

朱然大步出列,聲如洪鐘:“末將朱然,領旨謝恩!陛下天威浩蕩,臣願為陛下前驅,率大漢舟師,犁遍四海,令漢旗所指,萬邦俯首!”

安東將軍,假節,獨掌一方水師,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舞台。

“裨將軍霍峻,雖身負戰創,然心係全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整頓後方,安撫新附,調和諸將,軍政兼通,卓有勞績。晉為翊軍將軍,領夷州太守,增食邑千二百戶,賜金二百五十斤,帛五百匹,禦用藥材十盒,人參五對,望卿悉心調養,早日康複,為朕牧守新土,教化萬民。”

霍峻在親兵攙扶下,鄭重行禮,聲音雖虛卻無比堅定:“臣峻,叩謝陛下隆恩!必竭儘殘軀,梳理夷州,安民墾殖,興文教,修武備,為陛下,為大漢,奠定東南萬年之基!”翊軍將軍領太守實職,可謂人儘其才。

“銳士營督張紹,勇冠三軍,破陣斬將,親誅元惡木鹿,銳不可當,提振三軍士氣。晉為偏將軍,賜爵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帛四百匹,精鍛金絲龍鱗明光鎧一領,禦賜百煉镔鐵破陣刀一柄!”

張紹昂首挺胸,激動得臉龐發紅,猛地抱拳:“末將張紹,謝陛下厚賞!此刀此甲,便是末將為陛下掃蕩群醜、開疆拓土之膽!陛下劍鋒所指,便是末將死戰之地!”偏將軍、關內侯,如此年輕的列侯,引得無數羨慕目光。

“斥候督孫恪,洞察秋毫,深入險地,火攻亂敵,厥功至偉,於大軍合圍前奠定勝勢。晉為討逆中郎將,賜爵不更,增食邑六百戶,賜金百五十斤,帛三百匹,賜夜眼金睛猞猁裘一領,精鐵手弩一副,弩箭五十支!”

孫恪沉穩出列,單膝跪地:“末將孫恪,謝陛下恩典!必更加勤勉,為大軍之耳目,探敵之虛實,不負陛下期望!”

“都尉雷銅,焚寨掃穴,執法如山,令行禁止,使蠻夷喪膽,穩固後方。晉為牙門將,賜爵公乘,增食邑四百戶,賜金百斤,帛二百匹,賜鎏金虎頭護腕一對,烈酒十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雷銅咧嘴大笑,聲震四野:“哈哈哈!謝陛下!俺老雷就是個粗人,就知道陛下不會忘了俺!這酒俺留著,等下次砍了衛溫那老狗的腦袋,再與兄弟們痛飲!”憨直的話語引來一陣善意的哄笑,衝淡了現場的莊嚴,卻更顯真實。

“醫官李旻,仁心仁術,妙手回春,於血火硝煙間臨危不懼,救死扶傷,保全眾多將士性命,功在無聲,德澤三軍。特擢為太醫令丞,領夷州醫官事,賜爵五大夫,食邑三百戶,賜金八十斤,帛百五十匹,賜《神農本草經》精繕本一部、宮中秘製金瘡藥及解毒散各十瓶,銀針一套。”

李旻沒想到自己竟得如此重賞,且爵位、官職、賞賜一樣不少,眼眶瞬間紅了,上前深深一揖,聲音哽咽:“卑……卑職李旻,謝陛下天恩!陛下如此看重醫道,體恤士卒,卑職……卑職唯有殫精竭慮,精研醫術,教習生徒,讓我大漢軍中,少一份傷亡,多一份保障!”其言真摯,聞者動容。

“參軍諸葛謙,明察秋毫,心思縝密,梳理情報,甄彆供詞,於細微處洞察衛溫遁逃之秘,年輕有為,頗有父風。擢為參軍祭酒,賜爵官大夫,食邑二百戶,賜金五十斤,帛百匹,賜帛書《孫子兵法》及《吳起兵法》各一套,紫檀木算盤一具。”

諸葛謙深吸一口氣,努力保持儀態,出列行禮,聲音清越:“臣謙,謝陛下恩典!陛下勵精圖治,目光如炬,方能從諫如流,明察萬裡之外。臣願效仿家父,竭儘智慮,於幕府之中,為陛下、為大軍貢獻綿薄之力!”

隨後,天使又宣讀了對雷銅麾下表現突出的軍士、李旻醫護營中的得力助手、朱然水師中勇猛舵手炮手等數十人的具體封賞,或晉爵一級,或賜金帛,或擢升軍職,無一遺漏。每一個名字被念出,都引起一陣小小的騷動和羨慕的讚歎。最後詔書明言:“其餘各級將校士卒,依功各有封賞,或晉爵,或賜金帛,或增餉祿,皆由尚書台、大司農府協同兵部,嚴格核驗功績,造冊下發,絕不使一人向隅!所有陣亡將士,撫恤加倍,由其同袍及地方官共同見證,送至家中,家中免賦稅三年,子女由官府撫養至成年,擇優入學!”

“陛下萬歲!大漢萬歲!”校場上終於爆發出震耳欲聾的、發自肺腑的歡呼聲,聲浪直衝雲霄,海鳥驚飛。恩賞如此豐厚、公平、細致,覆蓋了從統帥到最底層士卒的每一個有功之人,甚至連犧牲者的身後事都安排得如此周到,如何不讓人熱血沸騰,誓死效忠?

然而,天子的恩澤與遠見並未止步於此。待歡呼聲稍歇,天使請出第二道詔書,語氣變得無比莊重沉凝,仿佛帶著來自長安未央宮的肅穆與哀思:

“製曰:夫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何以撫眾?曰念功恤亡。今夷州之捷,將士用命,固有封賞以酬生者,然黑夫等五斥候,及此役所有殉國將士,捐軀疆場,血染異土,其忠烈之氣,可貫長虹,其英靈之名,豈可湮沒?”

“朕每思之,未嘗不扼腕歎息,痛徹心扉。將士為國效死,非為爵祿,乃為忠義,為社稷,為黎民。其身雖歿,其功永存,其名當永昭日月,受國人之敬仰,享萬世之香火!”

“特旨:於長安城北,渭水之陽,擇風景秀美、地勢高亢之吉地,興建‘大漢英烈陵園’!敕令將作大匠,精選石材,延聘名匠,勒石立碑,永銘所有為國捐軀將士之姓名、籍貫、爵位、功績!自黑夫、王戟、趙勇、孫荊、陳膽五義士始,凡我大漢將士,無論官職高低,出身何處,但為守土開疆、討逆平叛而歿者,經兵部核驗,其名皆可入此陵園,受千秋萬代之祭奠!”

“朕將手書首碑之文:‘大漢英烈,永鎮河山’,並命每年清明,由丞相或太尉率文武百官,具太牢之禮,親往致祭,誦讀祭文,安英魂,慰忠烈。朕若得暇,亦必親往!此製,非獨為今日,乃為萬世法!永為定例!”

靜!

死一般的寂靜!

詔書的聲音早已停止,但每一個字卻像驚雷一樣,反複在每一位將士的腦海中炸響。他們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是簡單的撫恤,不是短暫的哀榮。是陵園!是碑林!是天子手書!是百官年祭!是萬世香火!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們的犧牲,將被國家以最高規格永久銘記!意味著他們不再是史書上冰冷的數字或無名無姓的“某卒”,而是有名有姓、有籍貫有功績、被後代子孫瞻仰的英雄!意味著他們用生命換來的,不僅僅是家人的撫恤,更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和社會的尊崇!

不知是誰先發出了第一聲壓抑不住的哽咽,像一根導火索,瞬間點燃了全場的情感。那些在戰場上斷胳膊斷腿都不曾皺眉的硬漢,那些麵對屍山血海都不曾退縮的銳士,此刻卻如同孩子一般,淚水奪眶而出。他們用力咬著嘴唇,肩膀劇烈地顫抖著。


最新小说: 次元之手 無限技能,開局嚇哭S級天驕 大佬的專屬珍寵 斬神:覺醒替身 神豪係統:從大一開啟巔峰人生 我一戶外博主,怎麼都叫我男媽媽 老祖宗重返人間 九尾狐:仙凡兩世渡 萬神皆終 西遊惡人攻略錄:哪吒總騙我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