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元三載夏初長,未央天子訪工坊。
百煉精鋼映日色,一腔雷火破天荒。
仁心妙手備金創,巧思奇技探雲翔。
雖言蒸汽猶遙遠,已見巨輪啟遠航。
肇元三年的春,長安城外的渭水河畔,一片占地廣闊的官營作坊區比往日更加戒備森嚴。這裡彙聚了大漢最為頂尖的工匠和最為機密的研製項目,堪稱帝國強盛的基石所在。今日,皇帝劉禪在丞相諸葛亮及數位重臣的陪同下,輕車簡從,親臨視察。
此行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周密安排。東疆雖暫告平定,然劉禪與諸葛亮皆深知,疆場上的勝利固然依靠將士用命、統帥謀略,但更深層次的支撐,則來自於國力的雄厚與技器的精良。此次視察,意在檢閱關乎未來國運的幾項關鍵技藝的進展。
皇帝鑾駕首先抵達的是規模宏大的“尚方”冶鐵工坊。還未靠近,便覺熱浪撲麵,叮當鏗鏘之聲不絕於耳。工坊大監早已率眾跪迎。
步入其中,但見巨大的水力鼓風機利用渭水支流修建的水渠驅動)轟隆作響,將空氣源源不斷壓入高大的煉鐵豎爐,爐火純青,烈焰升騰。另一側,更有數座形製稍異、以石炭煤)為燃料的“坩堝爐”正在運作,這是根據劉禪多年前模糊提出的“提高爐溫”設想,由工匠們反複試驗改進而成。
“陛下,丞相。”工坊大監恭敬引路,來到一處成品陳列區。這裡陳列著新近冶煉出的鋼鐵樣品,以及用其打造的兵器、甲胄。
“托陛下洪福,賴丞相督導,去歲以來,工坊依‘炒鋼法’‘灌鋼法’之要訣,又借鑒西域傳來之部分技法,反複試驗,如今所出之鋼,品質確勝往年!”大監拿起一柄尚未安裝木柄的環首刀胚,其刃口在工坊火光下閃爍著幽藍泛青的冷光,“此刀胚經反複折疊鍛打、淬火、回火,韌性、硬度皆大有提升。尋常舊式劄甲,已難擋其奮力一劈。”
他又指向一副新製的魚鱗甲:“此甲葉亦為新鋼所製,更薄更韌,等重之下,防護力卻較舊甲提升近兩成。若能全軍換裝,將士傷亡必可大減。”
劉禪接過那沉甸甸的刀胚,仔細端詳其紋理,又用手指輕彈刃口,其聲清越。他雖不通具體技藝,卻能感受到手中之物所蘊含的鋒銳與力量。
“好!”劉禪讚道,“此乃強軍之本!產量如何?可能滿足大軍需求?”
大監麵露難色,回稟道:“回陛下,新法雖佳,然耗費工時、燃料甚巨,尤其對工匠技藝要求極高。目前月產此類精良刀劍僅千餘口,甲胄不過三百副……若要全軍換裝,恐需數年之功,且所費錢糧……”
諸葛亮在一旁接口道:“陛下,此事急不得。可令工坊優先供給禁軍、邊軍精銳及軍官。同時,需大力培養熟練工匠,改進水力機械,或可設法提升石炭開采與運輸效率,以降低燃料成本。此乃長久之計,需持之以恒。”
劉禪點頭:“相父所言甚是。質量與產量,需得兼顧。賞!所有參與此事的工匠,按功績大小,重重有賞!務必勉勵他們精益求精!”
“謝陛下隆恩!”工坊大監及周圍工匠頭目激動跪拜。
離開冶鐵工坊,一行人移步至戒備更為森嚴的“火器作”。此地遠離其他作坊,周圍有高牆和精銳士兵守衛,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獨特的硝磺氣味。
主持此處的是那位曾被陸抗推薦、於軍械改良上極有天分的蒲遠,他如今已升任“火器作”監事,官秩不高,權責卻重。
“臣蒲遠,叩見陛下,丞相!”蒲遠雖年輕,但在自己專長的領域顯得自信沉著。
“平身。蒲監事,朕聽聞‘霹靂神彈’又有新進展?”劉禪興致勃勃地問道。
“回陛下,確有進展,主要在兩方麵。”蒲元引著眾人參觀,“其一,乃是‘由宏入微’,奉陛下此前‘便於單兵攜行使用’之旨,臣等一直在嘗試將神彈小型化。”
他呈上一個比拳頭略大、表麵粗糙、帶有小耳環可係繩的鐵殼圓球,引信處做了防水和防意外撞擊的處理。
“此物臣等暫命名為‘震天雷’或‘手擲雷’。內填精煉火藥及鐵蒺藜、碎瓷片。使用時,士兵隻需用力將其投出,或借助小型擲彈帶拋射,落地或撞擊後爆炸,聲若霹靂,破片飛濺,可有效殺傷方圓數步內的無甲或輕甲目標,尤其適用於巷戰、山地戰、守城時向下投擲,或驚擾敵軍馬隊。”
劉禪拿起這沉甸甸的鐵疙瘩,想象著它在敵群中炸開的場景,不由點頭:“妙!此物若能大量製備,我軍步卒近戰之威,將大增矣!測試過否?安全性、可靠性如何?”
“已小規模測試數十次。”蒲元回答,“仍有改進之處,主要是引信燃燒時間穩定性及投擲距離問題。目前臂力強者,約可投擲三十至四十步。臣等正在試驗加裝木柄,或可投得更遠更準。”
“好!繼續改進!務必確保安全可靠!”劉禪叮囑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其二,”蒲遠又引眾人來到一處空曠試射場,“乃是‘由近及遠’。陛下曾言,若能造巨器,將更大更重之彈丸拋射至極遠,則破堅城、摧敵陣,易如反掌。臣等受水力鍛錘啟發,嘗試製造大型拋射器械。”
場中,赫然陳列著一尊龐然大物!它並非傳統的扭力或配重拋石機,而是一尊粗獷巨大的青銅鑄炮的雛形!
炮身極厚,口徑約有碗口粗細,架在一個堅固的木製炮架上,炮尾有火門。旁邊還放著數枚打磨過的圓形石彈以及一些粗糙的鐵殼開花彈大型化霹靂彈)。
“此物臣等暫稱‘將軍炮’或‘震天炮’。”蒲元介紹道,“原理與霹靂彈、震天雷類似,但以精煉火藥為推力,將彈丸從這堅固的銅管中射出。目前試射,可將十斤石彈射出二百餘步約300米),威力驚人,可洞穿磚牆!若使用內填火藥鐵珠的開花彈,落地爆炸,威力範圍更廣!”
劉禪與諸葛亮等人皆被這原始而充滿力量感的巨獸所吸引。雖然它看起來笨重無比,裝填繁瑣,射速緩慢,且安全性顯然還需極大提升炮身甚至能看到一些早期炸膛留下的修補痕跡),但其展現出的遠程毀滅性潛力,足以讓任何軍事家心動。
“試射與朕看!”劉禪下令。
操作工匠們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準備:清理炮膛,裝入定量火藥並用杵壓實,填入彈丸,從火門插入引信……一切就緒後,眾人退至安全距離。
“點火!”
引信嗤嗤燃燒,迅速沒入火門。
轟隆!!!
一聲遠超霹靂彈爆炸的巨響震得人耳膜嗡嗡作響,大地似乎都微微顫動。濃烈的白煙瞬間籠罩炮身。遠處作為靶子的厚木板牆被石彈輕易擊穿出一個大洞,碎木紛飛!
“好!好一尊將軍炮!”劉禪雖被巨響震得心跳加速,卻撫掌大笑,“此器若成,何愁堅城不破?!”
諸葛亮亦頷首,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此器威力巨大,然亦顯笨重,運輸、架設、裝填皆非易事,且看來風險不小。蒲監事,後續當著力於減輕重量、提高射速、確保安全、統一彈藥規格。此物或可先用於重要城防及水師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