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帶領著科研意識的團隊,開始瘋狂記錄、分析每一次係統掃描的規則特征,試圖從中剝離出關於係統“分析工具”的信息。
林凡和徐婉則專注於內視。林凡依靠“星雲”和伊莎碎片,徐婉依靠其獨特的光輝之力,開始細致入微地剖析自身意識體的構成,感知那維持他們存在的、來自係統的、極其微弱卻至關重要的“規則錨定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過程緩慢而痛苦。每一次掃描都如同一次酷刑,需要極強的意誌力才能在意識被撕裂的痛苦中保持清醒並記錄數據。內視自身則如同在解剖自己的靈魂,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意識結構不穩甚至消散。
但在絕望的驅動下,進展開始一點一滴地出現。
他們發現,維持他們存在的“規則錨定力”,並非均勻分布,而是如同一個極其複雜的、無形的網絡,鏈接著他們每一個意識光團,並最終彙入琥珀的“邊界”。這個網絡,似乎就是係統用來“固定”和“保存”他們的框架。
他們發現,係統的掃描波並非一成不變,其規則結構會根據他們自身的狀態發生微妙的調整,仿佛在持續學習和優化分析方式。
他們還發現,在那浩瀚的背景規則流中,偶爾會傳來一些極其微弱、斷斷續續的、非係統的規則波動碎片。它們與係統冰冷有序的波動截然不同,更…混亂、原始,甚至帶著一絲…熟悉感?
“這些碎片…”林凡捕捉到一絲極其微弱的波動,其規則標識讓他感到一絲心悸的熟悉,“…很像‘源初’的瘋狂碎片,但又有些不同…更…古老?更…破碎?”
仿佛…是其他同樣被係統捕獲、消化、卻未能完全抹除的…“殘渣”?其他文明的…遺跡?
這個發現讓所有人不寒而栗。
他們的“琥珀囚籠”,或許並非孤例。在這個巨大的、自動運行的宇宙篩係統內部,可能存在著大量類似的“隔離區”或“存檔點”,封存著無數被它吞噬的文明的…最後殘響。
他們是新的“標本”,而一些更古老的“標本”,可能早已在漫長的時光中,被係統徹底“分析”完畢並“格式化”,隻留下這些無意識的、混亂的規則殘渣,如同博物館倉庫角落裡被遺忘的、標簽脫落的化石碎片。
這更加深了他們的危機感。他們的“臨時”身份,有效期是多久?
就在這種緊迫感的驅動下,林凡和徐婉的內視,取得了第一個突破性進展。
他們終於定位並初步解析了那股“規則錨定力”最核心的幾個節點在他們意識體內的映射點!
這些節點,就像是係統打在他們意識上的“烙印”,既是囚籠的鎖,也是維持他們存在的“電源”。
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徐婉的光輝之力,似乎能對其中最微弱的一個節點,產生極其細微的…交互!不是破壞,而是像最精密的探針,能引起節點規則結構極其微弱的、幾乎無法察覺的共鳴!
“徐婉!”林凡的意識波動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激動,“你的力量…能‘觸摸’到它!雖然極其微弱,但這可能是…鑰匙!理解這囚籠,甚至…未來可能與之‘對話’的鑰匙!”
徐婉也感受到了,她集中全部精神,引導著那縷微弱的光輝,如同在萬丈深淵上繃緊一根發絲,小心翼翼地與那個節點保持著脆弱的連接。
它太微弱了,遠不足以改變什麼。但這無疑是在絕對的黑暗中,劃亮的第一根火柴!
它證明了,這冰冷的琥珀,並非完全無懈可擊。係統用來封存他們的規則,與徐婉所繼承的、那來自遠古“光裔”的、帶著守護與淨化特質的力量之間,存在著某種極其深層的、或許連係統本身都未完全察覺的…微妙聯係?
這一絲微弱的共鳴,如同投入死寂深潭的一顆石子,在所有幸存者的意識中蕩開了希望的漣漪。
他們依然是被困在琥珀中的囚徒,前途未卜,危機四伏。
但他們終於找到了第一個方向,窺見了第一絲微光。
琥珀紀元的漫漫長夜,迎來了第一縷極其微弱、卻真實存在的——破曉之光。
喜歡腫瘤進化,我在末世開腦域請大家收藏:()腫瘤進化,我在末世開腦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