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潛鋒築鏈拓新局,智投生態暖民生
2029年12月29日周一)的江蘇常州,禦景園6幢1601的晨光裹著八寶粥的甜香——媽媽正扶著剛滿一歲的小電走學步車,小家夥攥著車把,路過茶幾上小雨畫的“科技鄉村”草稿,突然指著上麵的機器人圖案,清晰喊出“機、機”;林凡蹲在旁邊笑,伸手點了點畫裡的機器人:“對,是機器人,以後幫爺爺澆地的。”蘇晚晴幫小雨整理新畫稿,姑娘捏著平板皺眉:“哥,農智科技的張總說,想把‘ai監測儀+機器人巡檢’畫一起,可怎麼把‘光儲供電’串起來?總不能畫三根線吧?”
“用一條金色的能量線,從光儲站連到監測儀,再連到機器人,旁邊標‘全鏈供電’,畫個小電的卡通舉著能量線,既顯整合又貼咱們的業務。”林凡剛說完,目光落在手機“初創科技融資周報”上,腦海裡突然湧來比上次更清晰的預知畫麵——不是零散的公司信息,是五家深耕硬核科技的初創公司,連他們的技術卡點、資金缺口、未來價值都清清楚楚:
一家叫“銳芯微”,做車規級固態電池管理芯片,設計稿已完成,卻缺2000萬流片資金,3個月後會因沒錢流片,被國外芯片巨頭低價收購;一家叫“靈行機器人”,做鄉村巡檢機器人,樣機已出,但“履帶式底盤在田埂易卡殼”,缺適配的微型電機技術,半年後會放棄鄉村市場;一家叫“智農腦”,做農業ai大模型,能精準測產,但缺邊緣算力服務器,沒法在無網的偏遠村落地;一家叫“量核科技”,做小型化量子計算溫控設備,卡在“270c超低溫製冷效率”,急需新型隔熱材料;最後一家叫“聚核能”,做可控核聚變實驗裝置的超導線圈,材料強度不夠,實驗屢次失敗,快撐不下去——這五家的痛點,剛好全是雲帆能補上的:錢,有之前股市賺的閒置資金;技術,陳教授團隊的材料、強子的電機、公司的光儲算力,全能對接;更關鍵的是,預知裡明確,這些公司3年後會成為國內硬核科技的“隱形冠軍”,投資他們不是單純賺錢,是能把“芯片機器人ai量子核聚變”串成鏈,以後鄉村的巡檢、農田的ai測產、甚至未來的清潔能源,都能靠自己的生態搞定。
林凡把小電抱到懷裡,摸出手機給強子、周彤、陳教授發消息:“上午9點開會,帶齊技術、法務、資金的資料,有五家初創公司要布局。”轉頭對蘇晚晴說:“晚晴,這周不跑項目,專門對接這五家——咱們設個‘潛鋒科技基金’,隻給錢給技術,不乾涉他們管理,讓他們安心搞研發,以後這些技術全能用在鄉村、醫療上。”媽媽把剛熱的糖糕遞過來:“去吧,小電有我呢,剛又指著畫喊‘機’,糕揣著,上午餓了墊肚子。”
上午9點,會議室裡坐滿了人——強子帶了技術團隊的核心,周彤備了股權協議模板,陳教授手裡攥著材料樣本。林凡把五家公司的信息投在屏幕上,每一家都標清“痛點”“雲帆能提供的支持”“合作方式”:
“第一家銳芯微,車規芯片缺流片錢。”林凡指著屏幕,“周彤,從閒置資金裡劃2000萬,不要股權,算‘無息借款’,等他們流片成功,優先給咱們的車載電池供貨就行——不占人股份,免得他們有顧慮。”周彤點頭:“我查過他們的設計稿,技術達標,借款協議加‘優先供貨’條款,上午就能擬出來。”
“第二家靈行機器人,履帶底盤卡殼。”林凡轉向強子,“他們的問題是電機扭矩不夠,咱們車間不是剛做了‘微型高扭矩電機’?給他們送10套樣品,派2個工程師去指導改裝,技術免費共享,隻要求他們的機器人優先用咱們的光儲電池。”強子掏出電機樣品:“這電機剛測完,田埂通過率95,今天就能送過去。”
“第三家智農腦,缺邊緣算力。”林凡看向陳教授,“咱們鄉村光儲站不是有閒置的算力服務器?拆10台給他們,裝個‘低功耗係統’,剛好夠偏遠村的ai測產用——算力免費借,以後他們的ai模型優先適配咱們的監測儀。”陳教授點頭:“服務器改改係統就行,下午就能調通。”
“第四家量核科技,缺超低溫隔熱材料。”林凡敲了敲屏幕,“咱們給醫療設備做的‘真空隔熱棉’,270c導熱率達標,陳教授帶團隊去對接,材料按成本價供,不占股,隻要求他們的設備優先給國內實驗室用。”老教授立馬起身:“我現在就聯係他們,下午去他們實驗室。”
“第五家聚核能,超導線圈材料不行。”林凡最後說,“強子,把咱們給風電設備做的‘碳纖維複合導線’樣品送過去——強度比他們現在用的高30,技術團隊幫他們測試參數,同樣不占股,隻盼著他們的核聚變實驗能成,以後鄉村能用上清潔能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一步“精準對接,去繁就簡”,周一12.29)到周二12.30)——沒開冗長的談判會,全是“直接解決問題”:
周彤上午把2000萬借款打到銳芯微的專項賬戶,協議隻簽了兩頁紙,沒加任何乾涉條款;強子中午把電機、導線樣品送到靈行機器人、聚核能,工程師跟著駐場,當場拆樣機改;陳教授下午去量核科技,用雲帆的隔熱棉做實驗,製冷效率立馬提升20;智農腦的人傍晚來拉服務器,當場就在公司調通了係統,工程師笑著說:“你們這效率,比找投資機構快10倍!”
第二步“實地驗證,不搞虛的”,周三12.31)——林凡帶核心團隊去五家公司跑了一圈:在銳芯微的設計室,看了他們的芯片布局圖,確認技術達標;在靈行機器人的測試場,看改裝電機的機器人在田埂上跑,沒再卡殼;在智農腦的實驗室,看ai模型用雲帆的服務器,在無網狀態下精準測出小麥產量;在量核科技的低溫實驗室,摸了摸裹著雲帆隔熱棉的設備,外殼不結霜;在聚核能的車間,看他們用雲帆的導線纏線圈,強度測試一次過。
每到一家,林凡隻說一句話:“你們專心搞研發,錢、技術、資源我們補,絕不插手你們的管理,咱們隻做‘幫襯’,不做‘老板’。”銳芯微的創始人王銳紅著眼眶:“之前找了8家投資機構,全要占30以上股份,還要派董事,你們是第一個隻幫不搶的。”
第三步“簽框架,定長期”,周四1.1,元旦)——雖然是假期,五家公司的創始人全主動來雲帆簽框架協議:沒有複雜的對賭條款,隻有“資源支持+優先合作”的約定:銳芯微流片後優先供雲帆車載電池;靈行機器人的巡檢車全用雲帆光儲;智農腦的ai模型隻適配雲帆設備;量核科技、聚核能的技術優先給國內用。
簽完字,聚核能的創始人李岩握著林凡的手說:“之前外資給1億,要我們把技術賣給他們,我們沒同意,現在有你們支持,咱們中國人自己的核聚變,肯定能成!”
第四步“落地保障,穩後續”,周五1.2)——強子派了10個工程師,分駐五家公司,做“技術顧問”,隻答疑不決策;周彤設了“潛鋒基金”專戶,每家公司的後續需求,24小時內響應;陳教授把五家的技術卡點,列成“協同研發清單”,雲帆的實驗室免費對他們開放。
晚上回家,客廳裡掛著小雨剛畫完的“科技鄉村全景圖”——光儲站連著ai監測儀,機器人在田埂上跑,芯片、量子設備的小圖標藏在角落,小電的卡通舉著金色能量線,把所有設備串在一起。小電扶著畫,指著機器人喊“機、機”;媽媽燉了羊肉火鍋,強子、周彤、陳教授帶著家人來做客,靈行機器人的張總還送了個縮小版的機器人模型,強強和小電圍著模型爬;蘇晚晴笑著說:“以前總覺得搞科技離咱們遠,現在才知道,幫著這些小公司,就是幫著咱們自己的日子越來越好。”
林凡看著滿屋子的暖,突然覺得能力升級的真正意義,不是能預知多少機會,是能把那些“快撐不下去的堅持”、“想做卻沒條件的夢想”,用自己的力量托一把——不用占股、不用控製,就單純地“你缺啥,我有,就給你”,看著他們把芯片做出來、把機器人改好、把ai用到田裡,比賺多少倍回報都踏實。
周末,銳芯微的流片申請提交了;靈行機器人的改裝樣機送到了西北村,村民圍著看機器人澆地;智農腦的ai模型在石窪村測產,誤差不到3;量核科技的製冷設備效率達標了;聚核能用雲帆的導線,纏出了第一組合格的超導線圈。林凡抱著小電,陪蘇晚晴在陽台看雪,雪花飄落在小雨的畫稿上,畫裡的金色能量線,像極了此刻的日子——暖乎乎的,又充滿了盼頭。
喜歡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請大家收藏:()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