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鄰村邀機鄉韻遠家vog暖歲月長
“家和院”的清晨總浸在玉米發糕的甜香裡。母親站在智能蒸箱前,正將最後一籠玉米發糕放進蒸箱——麵團裡摻了碾碎的紅棗和核桃碎,蒸出來既有玉米的清甜,又有堅果的醇香,是特意給今天來考察農機的鄰村老鄉準備的。“晴晴,快把寶寶的小圍嘴戴上,發糕快好了,給他們喂點軟的。”母親回頭喊,目光落在爬爬墊上的兩個小家夥身上,哥哥已經能扶著嬰兒車站穩了,小腳丫踮著,想去夠車把上的玉米掛件;妹妹則趴在旁邊,小手撐著地,努力想撐起身子,小臉憋得通紅。
蘇晚晴笑著走過去,給雙胞胎戴上印著玉米圖案的小圍嘴:“這倆小家夥越來越能乾了,哥哥快會走了,妹妹也想爬得更快。”她從蒸箱裡拿出一塊剛熟的發糕,掰成碎末,喂給妹妹,小家夥張嘴就含,小嘴巴動得飛快,還清晰地喊了聲“媽媽”!蘇晚晴眼睛一亮,抱起妹妹親了親:“再喊一聲!我的乖寶寶!”妹妹像是聽懂了,又脆生生地喊了聲“媽媽”,院子裡頓時響起母親的笑聲:“這孩子,真會挑時候,趕在老鄉來之前喊媽媽,真喜慶!”
“爸爸!爸爸!”小電背著書包從房間跑出來,手裡攥著一張畫紙,上麵畫著種植角的玉米苗和一台小小的智能農機,“王老師說,下周鄰村的小學要來參觀咱們的種植角!我要給他們當小導遊,講怎麼種玉米,還有咱們村的智能農機!”林凡剛洗漱完,手裡拿著鄰村發來的農機邀請函,摸了摸小電的頭:“好啊,爸爸今天要去鄰村談農機推廣的事,帶你一起去,讓你先熟悉熟悉,到時候給小朋友們講得更清楚。”小電眼睛一亮,抓起一塊玉米發糕就往外跑:“太好了!我要讓鄰村的小朋友也喜歡上玉米和智能農機!”
送完小電去學校,林凡和蘇晚晴直奔鄰村——東河村的村長早就帶著幾個老鄉在村口等著了,遠遠看見林凡的車,就熱情地揮手:“林總!蘇女士!可把你們盼來了!我們村的老鄉早就聽說西坡村的智能農機好用,都想親眼看看,試試效果。”東河村以山地為主,玉米地大多在坡上,以前播種收割全靠人力,老鄉們早就盼著有適合山地的農機了。
跟著村長來到東河村的試驗田,強子已經帶著兩台智能農機和技術員在等著了。“凡哥!蘇姐!農機都調試好了,按東河村的地形,調了坡地模式,最大坡度能適應25度。”強子說著,讓技術員啟動農機,農機緩緩駛入試驗田的坡地,底盤自動調整傾斜角度,車身穩穩當當,播種口均勻地撒出種子,沒有一點卡頓。東河村的老鄉們圍在田埂上,看得眼睛都亮了,一位大爺拄著拐杖說:“這農機真神了!這麼陡的坡都能走,比進口的還好用,還便宜一半多!”
村長拉著林凡的手說:“林總,我們村有80多戶種玉米,總共300多畝地,大家都想訂這智能農機,就是擔心貸款能不能覆蓋到我們村,還有後續的維修問題。”林凡笑著說:“村長放心,低息貸款已經跟銀行談好了,擴展到周邊10個村,東河村的老鄉隨時能申請;維修方麵,我們會在鎮上建一個農機維修站,技術員每周來一次,有問題也能隨時打電話,24小時上門服務。”蘇晚晴補充道:“要是老鄉們想學做玉米輔食,我也可以把‘媽媽課堂’開到東河村,教大家用玉米做健康又好吃的輔食。”
正說著,林凡的手機響了,是智艙芯科研發負責人打來的,語氣帶著喜悅:“林總!國產化傳感器批量生產成功了!首批500套已經送到農機廠,完全能滿足後續訂單需求,而且經過測試,在各種地形和光照條件下,性能都比進口的穩定,成本還降了15!”林凡心裡一塊大石落地——之前擔心的傳感器供應問題徹底解決了,再也不怕某國卡脖子了。“太好了!讓生產部門加快裝配,優先給東河村的老鄉供貨,保證他們秋收前都能用上農機。”
中午,東河村的村長非要留大家吃午飯,老鄉們殺了自家養的土雞,燉了玉米排骨湯,還蒸了自家種的紅薯和玉米。母親特意帶來的玉米發糕被一搶而空,老鄉們紛紛說:“這發糕比咱們自己做的好吃,又軟又甜,回頭得跟阿姨學學做法。”母親笑著說:“簡單得很,用農數科技的細玉米粉,加溫水和麵,放紅棗核桃碎,蒸20分鐘就行,回頭我把配方寫給你們。”
下午,林凡帶著小電去東河村的小學,提前給孩子們講講玉米種植和智能農機。小電站在講台上,拿著自己畫的圖紙,像個小老師一樣說:“這是西坡村的玉米種子,發芽特彆快;這是智能農機,能自動爬坡,一小時能種兩畝地,比人工快10倍!”孩子們聽得認真,紛紛舉手提問:“林小電,玉米苗長蚜蟲了怎麼辦?”“智能農機真的不用人開嗎?”小電一一解答,還邀請他們下周去參觀種植角,孩子們都興奮地答應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晚晴則在東河村的活動室,給幾位寶媽講嬰幼兒輔食做法。“玉米泥要從稀到稠,剛開始每次喂一兩勺,觀察寶寶有沒有過敏;等寶寶大點,可以加胡蘿卜泥、南瓜泥,營養更全麵。”她邊說邊演示,用農數科技的細玉米粉衝調玉米糊,老鄉們看得認真,手裡的筆記本記滿了要點:“蘇女士,你教的方法真簡單,以後再也不用給娃買進口輔食了,咱們自己種的玉米就好。”
傍晚回到“家和院”,一家人圍坐在客廳裡,準備剪輯家庭vog。蘇晚晴打開電腦,裡麵存滿了最近的照片和視頻:雲棲山秋遊時的野餐場景、雙胞胎的百天照、小電種植角的玉米苗、老鄉們提農機的熱鬨畫麵、東河村農機演示的場景……小電湊在電腦前,指著視頻裡的自己說:“媽媽,把我給東河村小朋友講課的片段也加上!還有玉米苗發芽和蚜蟲消失的對比,這樣更有意思!”
母親端來剛榨的玉米汁,遞給大家:“把這些都剪進去,以後老了,看看這些視頻,就能想起現在的好日子。”林凡坐在旁邊,看著屏幕裡的歡聲笑語,心裡滿是暖意:“再加上智能農機在坡地作業的畫麵,讓大家看看咱們自己的技術有多厲害。”蘇晚晴笑著點頭,手指在鍵盤上敲擊,把這些溫馨的片段串聯起來,配上輕柔的音樂,畫麵裡,金黃的玉米地、嶄新的智能農機、孩子們的笑臉、老鄉們的喜悅,構成了一幅最動人的鄉村振興畫卷。
晚飯時,桌子上擺著玉米排骨湯、炒青菜、玉米發糕,還有剛煮好的嫩玉米。大家邊吃邊聊,小電興奮地說:“下周鄰村的小朋友來參觀,我要帶他們去看智能農機,還要教他們怎麼給玉米苗澆水!”母親說:“我準備點玉米餅乾,讓孩子們嘗嘗,都是用咱們自己種的玉米做的。”林凡點頭:“等東河村的農機都到位了,咱們組織一次‘農機秋收大賽’,看看誰用農機收得又快又好,讓更多老鄉感受到智能農機的好處。”
夜色漸深,“家和院”的燈光暖得像一團火。林凡抱著哥哥,蘇晚晴抱著妹妹,坐在院子裡的藤椅上,小電靠在他們身邊,一起看著剪輯好的vog。視頻裡,玉米苗在陽光下茁壯成長,智能農機在田野裡穿梭,一家人的笑聲在山間回蕩。“你看,”蘇晚晴輕聲說,“農機走進了鄰村,孩子們收獲了快樂,咱們的日子,就這樣被這些溫暖的瞬間填滿了。”
林凡握緊她的手,目光望向遠處的田野——東河村的方向,隱約能看到農機的燈光在閃爍,像是星星落在了田埂上。“是啊,”他輕聲說,“實業紮根鄉村,技術服務百姓,這就是咱們努力的意義。以後,還要讓更多的鄉村用上智能農機,讓更多的家庭擁有這樣的溫暖,讓咱們的國產技術,在土地上結出更多幸福的果實。”
喜歡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請大家收藏:()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