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完二女的事情之後,眾人又聊了一些彆的事情,一陣頗為愉快的夕食就這麼結束了。
又是一個明月夜,林鋌坐在目前還算是工地的院子裡,找了一塊兒乾淨的地方席地而坐,手上拎著一斛酒對月獨酌。
“這時代的酒還真是不敢恭維,看來有必要把蒸餾酒給整出來了,這樣又可以增加一個收入進項了。”林鋌邊飲酒邊思考道。
“主公~”劉巴和廖化二人一同前來尋林鋌。
“二位都互相知曉了吧?在其他人麵前切勿稱我為’主公’。”林鋌交代道。
二人連忙稱是,隨即也一同席地而坐。
這時鮑達屁顛屁顛的端著一個棜案,棜案上放著幾斛酒和兩個杯子。
“阿達,你怎麼知道此時我們這裡需要酒?”林鋌調笑鮑達道。
“是子初先生吩咐的,說鋌哥兒這裡需要酒,多準備兩個杯子。”鮑達傻嗬嗬的回答道。
“聽說方才一日你便與莊外蘇銘家的內人翁娘子走的很近?”林鋌有意識的問道。
鮑達聞言也是一陣臉紅道:“那個莊外的蘇銘身無分文,手無縛雞之力,翁娘子這麼一個清麗女子跟了這麼一個人,我都感覺糟踐了她。”
“混賬!”林鋌聞言暴怒而起。
不止是鮑達,連劉巴和廖化都被林鋌這一聲怒喝嚇了一大跳。
“你可知翁娘子其人以是有夫之婦!我不管是她勾引你在先!還是你勾引她在先!這都是於理不容之事!你鮑達要是想女人了,同時鮑家村出來的弟兄,我大可為你說一門親事,你的聘禮我給你出了!但是蘇家的翁娘子你就莫要再與其有糾葛了!如果再讓我聽到,彆怪我不跟你鮑達講弟兄情麵!”林鋌憤怒的對鮑達責問道。
鮑達被林鋌這一怒給嚇得愣在原許久,等緩過勁兒來亦眼含淚光,畢竟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換做現代都還是半大的孩子。主要是平日裡好脾氣好說話的林鋌今天竟然如此暴怒的責罵自己,鮑達既委屈又害怕。
林鋌見把鮑達嚇到了也就換了一個口氣道:“阿達,你須知對於有夫之婦,需保持距離和禮節。而且我觀這翁娘子也非良配,待他們稍加穩定我便想讓他們離開’莊子’。你還是少年人心性,你怎知翁娘子隻對你一人表現出有意?”
鮑達此時也是有了些少年人的叛逆道:“鋌哥兒,我相信翁娘子隻對我有意。”
“鮑達兄弟,你還是想得太簡單了些。你可知在跟隨我的一路上這兩位翁娘子可沒有一刻清閒,尤其是蘇銘家的翁娘子更甚,引得我手下的曹吉和伊疆等幾位弟兄差點兒大打出手。所以鮑達兄弟心中還是需計較幾分的。”廖化見此也類似打圓場的說了一些一路上的情況。
鮑達聞言還是有些不相信,林鋌見此也是很無奈。
“你如果還是執意要跟翁娘子攀扯不清,那你就隨我到軍中曆練,莊內之事自今日起你便不需要參與了。我定然不會害你。”林鋌有點兒恨鐵不成鋼的道。
“鋌哥兒,不要送我去軍營,我想留在’莊子’裡,想侍奉在俺娘身邊。”鮑達哀求的道。
“那你能跟我保證從此以後與蘇銘家的翁娘子不再有任何攀扯嗎?”林鋌問道。
鮑達點了點頭答應了,眼角的淚水不爭氣的滑落了。
林鋌又補充道:“林素家的翁娘子也不行!”
被訓了一頓,鮑達也沒有待在這裡的心情了,便匆匆起身告退了。
“這鮑達我還是不太放心,鮑喜、鮑威、鮑武和鮑富都去軍中曆練了,也不知道還有誰能看住鮑達。”林鋌在那邊自己嘀咕著。
劉巴聽聞便道:“鮑喜家中堂兄鮑謙如何?我觀其老實沉穩,不如讓他分擔一下鮑達手中事宜,順便幫主公看著點兒鮑達。”
林鋌說道:“也隻能如此了,那就有勞子初兄囑咐鮑謙一下。”
劉巴躬身一禮口稱明白。
三人又繼續邊飲酒邊暢聊起來。
林鋌突然想到什麼般對著廖化道:“元儉,先前你帶過來的三十人能否先安排在莊中當護衛?如果有統領經驗的可以讓他們嘗試帶領一部分護衛試試。其餘的七十人我想再留二十人在莊內充當護衛,五十人隨你我歸入軍中可否?”
廖化聞言也是一喜道:“主公能給手下弟兄一個官軍身份,他們從此之後便不再是山賊盜匪,屬下感激不儘!多謝主公!”
林鋌擺了擺手道:“你我何須客氣呢?”
廖化心裡那是一個感激,本來以為隻有自己能成為正規的官軍將領,沒想到手下的大部分弟兄也能成為官軍。
“主公,兩位翁娘子雖留在莊外恐莊子之內也會不那麼融洽。”廖化想到了什麼便道。
“元儉之意我又豈會不知,隻是現下暫時沒有什麼太好的理由驅離,隻能多安排人留意,待他們賺取些許錢糧就打發他們離開吧。尤其是蘇銘家的翁娘子,那容貌長得……………我就不予置評了,關鍵是怎麼還有這麼多人會為其爭風吃醋?此二人留在此地終究是個禍害。在我們家鄉稱之為“碧池”。所以二位還是要多費心此事。”林鋌關鍵說道。
“碧池?”劉巴和廖化同時有些好奇到這個詞。
“反正不是什麼好詞就是了,我就順嘴一說。”林鋌也有些尷尬道。
二人便也不再深究,隻是這莊子恐怕短時間內不會太平了。
三人也都有同樣的擔憂,不由的同時歎了口氣。
同時歎完三人皆詫異的看著彼此,隨即相視苦笑。
靜夜如水,夜是那麼的長。
【東漢時期的托盤稱為?棜案?,這是一種無足的食案家具,類似於托盤,主要用於放置耳杯等器物。??{曆史背景}棜案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東漢時期延續了這種無足食案的傳統,主要用於宴飲場合。??{功能與形態}棜案通常與耳杯配套使用,盤內可放置四至六隻耳杯,形態上與現代托盤相似但無足部設計】
喜歡風起荊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荊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