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會盟之後,暗流湧動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1章 會盟之後,暗流湧動(1 / 1)

初平元年的深秋,中原大地的心臟——酸棗,成為了整個天下目光彙聚的焦點。來自關東各州郡的旌旗,如同百川歸海,在此地彙聚成一片色彩的海洋。營寨連綿百餘裡,人喊馬嘶,日夜不息,空氣中彌漫著皮革、鋼鐵、塵土與一種名為“野心”的混合氣息。

袁紹主角)親率的冀州主力,無疑是這片海洋中最引人注目的巨艦。其軍容之盛,甲械之精,紀律之嚴明,遠非其他諸侯的部隊可比。當那麵高高飄揚的“大將軍袁”纛旗和“冀州牧”的旗幟出現在地平線上時,早已抵達的諸侯們,無論內心作何想法,都不得不親自出營迎接。

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以及那位在汴水之戰後實力受損,但聲望反而因忠勇而高漲的曹操,皆立於道旁。

袁紹金甲紅袍,騎乘神駿,在顏良、文醜兩員虎將及一眾剽悍親衛的簇擁下,緩緩行來。他目光平和,卻自帶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與諸侯見禮時,既不顯得倨傲,又恰到好處地保持著上位者的威儀。

“本初兄!終於等到你了!”曹操率先迎上,臉上帶著真摯至少表麵如此)的熱情,“兄台執河北牛耳,威震北疆,今又總領大軍前來,董卓老賊聞之,必已膽裂!”

劉岱等人也紛紛上前,言語間多是恭維與對盟主的期盼。然而,袁紹敏銳地捕捉到,在一些人熱切的眼神背後,隱藏著審視、忌憚,甚至是一絲不易察覺的嫉妒。尤其是劉岱,作為漢室宗親、一州刺史,對屈居於袁紹之下,似乎並非全然心甘情願。

“諸公謬讚了。”袁紹淡然一笑,從容下馬,“討董滅卓,乃天下臣子之分,紹何德何能,敢居首功?唯願與諸公同心戮力,共襄義舉,則社稷幸甚,萬民幸甚!”

簡單的寒暄,已定下了基調。眾人擁簇著袁紹,進入早已為他準備好的、最為寬敞堅固的中軍大營。

當晚,袁紹並未急於召開盟會,而是先在自家大帳內,與心腹們進行了一場核心會議。

“主公,今日觀察,諸侯心思,各不相同。”沮授沉聲道,“曹操新敗,急於雪恥,必是主戰最力者;劉岱身為宗室,恐不甘久居人下;孔伷、張邈等,名士之風,清談或可,實務難料;鮑信倒是知兵之人,或可引為臂助。”

田豐冷聲道:“烏合之眾!看似兵多將廣,實則號令不一,各懷異誌。主公切不可被其表象所惑,需謹記,我軍方是此戰之中流砥柱。”

袁紹微微頷首,手指在地圖上劃過酸棗至洛陽的路線:“元皓所言極是。然,既為盟主,便需行盟主之事。明日登壇盟誓,需以絕對威望,壓服眾心,至少在大局上,要讓他們聽從號令。至於後續……”他嘴角勾起一絲莫測的笑意,“事在人為。”

許攸笑道:“主公放心,明日盟誓,一切已安排妥當。必讓主公威儀,深入人心。”

次日,晴空萬裡。酸棗城外,早已築起一座高大的祭壇,壇上旌旗招展,壇下甲士林立,肅殺之氣直衝霄漢。各路諸侯依序列隊,其麾下兵馬亦在外圍列成數個巨大的方陣,放眼望去,刀槍如林,旌旗蔽日,怕是不下二十萬之眾,場麵恢宏壯闊。

吉時已至,鼓樂齊鳴。

袁紹身著諸侯盟主的特製禮服,神色莊重,緩步登上祭壇頂端。顏良、文醜按劍侍立壇下左右,如同門神。田豐、沮授、許攸、郭圖等謀士,以及張合、高覽、麴義、徐晃等將領,皆立於壇前顯要位置,彰顯著冀州集團的人才鼎盛。

壇上,陳列著太牢牛、羊、豬)祭品,香燭繚繞。

袁紹焚香跪拜,禱告天地,誦讀由陳琳精心撰寫的盟誓祝文。文中再次痛陳董卓罪狀,申明討賊大義,並誓言: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殄除凶逆!有渝此盟,神明殛之,俾墜其師,無克祚國!”

其聲朗朗,借助壇下的傳聲布置,清晰地傳入了在場絕大多數人的耳中。這一刻,無論是真心討董,還是虛應故事,所有人的表情都變得肅穆起來。

祝文誦讀完畢,袁紹站起身,轉向壇下如林般的將士與諸侯,他並未立刻走下祭壇,而是目光如電,掃過全場。陽光照在他身上,仿佛為他鍍上了一層金邊,那挺拔的身姿與凜然的氣度,竟讓人不敢直視。

“諸公!三軍將士!”袁紹的聲音如同洪鐘,在曠野中回蕩,“董卓之惡,罄竹難書!今日我等彙聚於此,非為功名利祿,乃為天下蒼生,為漢室江山!”

“自桓靈以來,朝綱不振,宦官外戚,交替為禍。然未有如董卓者,凶殘暴虐,人神共憤!我等起兵,上承天意,下順民心!此戰,必勝!”

他每說一句,台下冀州軍陣中便爆發出雷鳴般的呼應,這整齊劃一、充滿力量的呐喊,極大地感染和震懾了其他諸侯的部隊,使得整個會場的氣氛,被袁紹牢牢掌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紹不才,蒙諸公推舉,暫居盟主之位。既居此位,必當秉公持正,賞罰分明!自即日起,凡我軍令,諸軍皆需遵從!有功者,雖微必賞;有過者,雖親必罰!畏縮不前者,斬!貽誤軍機者,斬!私通敵寇者,斬!”

三個“斬”字,帶著凜冽的殺氣,如同寒風吹過戰場,讓一些心懷鬼胎者不由得打了個冷顫。

“我等目標,唯有一個——西向長安,誅殺國賊,迎回天子,再造太平!”袁紹猛地拔出腰間寶劍,直指西方,“大軍所指,日月重光!”

“萬歲!”

“盟主萬歲!”

“討董滅卓!興複漢室!”

這一次,不再僅僅是冀州軍,幾乎所有在場的士卒,都被這氣氛感染,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聲浪如同實質的衝擊波,席卷整個酸棗原野!袁紹登壇盟誓,慷慨陳詞,以其強大的個人魅力和無可爭議的實力,在這一刻,真正奠定了其關東聯軍盟主的無上權威!

盛大的盟誓儀式結束後,各路諸侯齊聚中軍大帳,舉行第一次軍事會議。帳內的氣氛,與壇前的同仇敵愾相比,頓時微妙了許多。

袁紹端坐主位,自然有一股威儀。他環視眾人,緩緩開口:“盟誓已畢,大義已定。接下來,便是如何用兵。諸公皆國之棟梁,可有良策以教我?”

話音未落,曹操便迫不及待地出列,他臉上帶著未儘的悲憤與急迫:“盟主!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操願為前鋒,星夜引兵西進,直叩汜水關,為我大軍打開通道!”

他的主張十分明確:趁董卓遷都未穩,民心惶惶,聯軍士氣正盛,速戰速決,直搗黃龍。

袁紹聞言,並未立刻表態,而是將目光投向其他人:“孟德曹操字)勇烈可嘉。諸公以為如何?”

劉岱捋了捋胡須,慢條斯理地道:“孟德之言,不無道理。然我軍新合,各部協調尚需時日。董卓雖遷都,然其麾下西涼鐵騎精銳猶在,更有呂布這等猛將為爪牙,貿然輕進,恐有閃失。”他這話聽起來持重,實則隱含了對曹操這種急切心態的不以為然,也透露出不願損耗自身實力的心思。

孔伷接口,帶著名士的清談習氣:“是啊,用兵之道,在於廟算。今我軍雖眾,然糧草轉運,器械補充,皆需統籌。不若穩紮穩打,先取滎陽、敖倉,鞏固糧道,再圖西進。”他的建議更偏向於保守。

張邈、張超兄弟等人也多附和劉岱、孔伷之意,認為應當謹慎。

曹操見眾人如此,心中大急,聲音也提高了幾分:“諸公!董卓暴虐,天下共擊!今遲疑不進,大失天下之望!且遷都之後,洛陽空虛,若能速克汜水,兵臨城下,則關中震動,董卓內部必生變亂!此乃戰機,稍縱即逝啊!”

他說的並非沒有道理,但在座諸侯,大多更關心自己的實力保存。速戰的風險,他們不願承擔。

這時,袁紹終於開口,他聲音平穩,卻帶著決定性的力量:“孟德之心,紹深知之。然劉公山劉岱字)、孔公緒孔伷字)等所言,亦是為大局計。”他先安撫了雙方,隨即定下調子,“董卓西遷,實力未損,虎牢、汜水等關隘險峻,急切難下。我軍初合,確需時日整合,暢通糧道。”

他看向曹操,語氣誠懇:“孟德勇銳,可為先鋒,但不急於叩關。可先率本部,並調王匡河內之兵,前出至滎陽一帶,清掃敵軍斥候,鞏固前沿,探查虛實。待我軍糧草齊備,各部磨合已畢,再大舉西進,一舉破敵!屆時,仍以孟德為前驅,如何?”

這番安排,既肯定了曹操的積極性,賦予了他前敵指揮的權限,又避免了聯軍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貿然決戰,符合大多數諸侯包括袁紹自身)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將曹操的部隊頂在最前麵,既利用了其戰鬥力,也在某種程度上……消耗了其力量。

曹操何等聰明,立刻聽出了袁紹的弦外之音。他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霾,但此刻勢單力薄,且袁紹的安排在明麵上無可指摘,他隻能壓下心中不甘,拱手道:“……操,遵盟主之令。”

這一刻,帳內的氣氛變得有些微妙。袁紹的盟主權威得到了貫徹,但聯軍內部,因戰略分歧和各自利益而產生的裂痕,已悄然顯現。曹操的急切與隱忍,劉岱等人的保守與私心,都與袁紹那看似公允、實則掌控全局的姿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會盟的盛況之下,權力的博弈與利益的暗流,已然開始湧動。討董之路,注定不會是一片坦途。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浮墟 第十三道蝕痕 契約變大蛟胡黃虎眾仙獵東北嶺 此生不如不見 轉生八零年代漁獵東北 都重生了,當個海王怎麼了 老子有係統,顫抖吧小鬼子 剛提離婚,影後老婆怎麼成病嬌了 重生了農民修真世界冒險 說打暑假工,你去當星際雇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