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官學遍地,文教始興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5章 官學遍地,文教始興(1 / 1)

夏末的清晨,鄴城東南角,一座新落成的院落內,傳出了陣陣稚嫩而清朗的誦讀聲。這聲音穿透薄霧,與市集的喧囂、工坊的錘擊聲交織在一起,譜成了一曲奇特的都市交響。院門之上,懸掛著一塊嶄新的匾額,上書四個大字——“鄴城官學”。

學堂內,數十名年齡不一的學子正襟危坐,他們衣著各異,有的綾羅綢緞,有的粗布短衫,此刻卻同樣沉浸在對《倉頡篇》、《急就章》等基礎字書的誦讀中。授業的先生,是一位由州府征辟的寒門老儒,神情專注,一絲不苟。

大將軍府內,袁紹負手立於窗邊,似乎也在傾聽著這遠處飄來的、象征著秩序與希望的讀書聲。他身後,長史荀諶正在彙報官學推廣的初步情況。

“主公,鄴城官學已招收首批學子一百二十人,其中寒門子弟逾六成。各郡縣依令,亦在籌建官學,然……”荀諶頓了頓,“阻力亦是不小。地方大族多以‘庠序之教,古禮所在,不宜輕動’為由,或消極應付,或仍欲將官學置於其族學影響之下。”

袁紹轉過身,臉上並無意外之色。他深知,爭奪下一代的思想與忠誠,其重要性不亞於度田括戶,其阻力也同樣源於舊有的利益格局。“友若荀諶字),可知我為何定要推行官學,甚至允許寒門與庶民子弟入學?”

荀諶沉吟片刻:“為主公攬天下英才,固河北根基。”

“不錯,但不止於此。”袁紹目光深遠,“我要打破的,是知識之壟斷!門閥何以成為門閥?不止田畝僮仆,更在於詩書傳家,學問隻在其族內流轉。寒門縱有俊才,無書可讀,無師可拜,如明珠蒙塵,終老於荒野。我設官學,便是要讓明珠有機會拭去塵埃,讓我河北人才,如滔滔江水,後繼有人!此事,關乎百年大計,縱有千難萬阻,亦不可動搖。”

他看向荀諶,語氣堅定:“你與季珪崔琰字)繼續全力推動,一應錢糧用度,由府庫直接撥付。告訴各地郡守,籌建官學、選拔師資質效,將納入其年終考功,優者擢升,劣者黜落!”

一場與時間賽跑、與舊觀念博弈的文教革新,在這琅琅書聲中,進入了深水區。

在大將軍府的強力推動下,河北四州,尤其是冀州、並州等核心區域,官學的建設如火如荼地展開。沮授統籌錢糧,確保府庫支持;田豐則以其鐵麵,將官學建設納入郡縣考核,使得地方官員不敢怠慢。

1.體係初建與人才選用

官學體係被粗略分為三級:州學設於鄴城,麵向全州選拔優秀學子,授以經史子集、律法算學,旨在培養高端人才;郡學設於各郡郡治,縣學則普及至各縣。各級官學的師長,由州郡征辟、考核後任命,其俸祿由官府發放,使其能專心教學,不必仰人鼻息。

首批師資,除了征辟的一些有名望、且願意合作的在野名儒外,更多來自於“招賢館”中通曉經史、卻因出身無法被察舉的寒門士子。他們對於能擁有教授之職、傳播學問的機會倍感珍惜,教學極為用心。同時,袁紹也特意安排了一些如王淩、劉放等新晉乾吏,偶爾前往州學講授實務策論,讓學子們不至於脫離實際。

2.寒門機遇與觀念衝擊

官學的設立,尤其是明確規定招收寒門乃至資質優異的平民子弟,在底層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無數過去隻能仰望士族高牆的家庭,將省吃儉用攢下的微薄資財作為束修,滿懷希望地將孩子送入學堂。學堂內,那些布衣學子往往更加刻苦,眸中燃燒著改變命運的火光。

然而,新舊觀念的碰撞無處不在。一些世家子弟初入學時,難免帶有優越感,與寒門學子之間時有摩擦。更有甚者,一些固守傳統的地方大族,私下裡嘲諷官學是“速成之塾,難登大雅之堂”,認為其教授的內容過於功利,破壞了經學的純粹性。他們雖不敢明著對抗,卻暗中阻撓族中旁支或依附他們的佃戶送子弟入學,試圖以此削弱官學的影響力。

3.鄭玄北來,文教之幸

就在官學推廣遭遇無形壁壘之時,一個意外的喜訊傳來:隱居青州,被譽為“經神”的當世大儒鄭玄,因感念袁紹平定青州黃巾使其家鄉免受兵燹,加之袁紹屢次遣使厚禮征辟,並表示願在鄴城為其開設學館、整理典籍,終於決定攜弟子北上來鄴!

消息傳出,整個河北士林為之震動!鄭康成之名,天下皆知,其學問之淵博,品行之高潔,無人能出其右。他的到來,無疑是為袁紹推行的文教事業,注入了一劑最強的強心針。

袁紹聞訊大喜,親自出城十裡相迎,以弟子禮敬之,並將鄴城最好的一處宅院辟為“鄭氏學館”,同時聘請鄭玄為鄴城州學名譽祭酒,允其不受拘束,自由講學。

高潮:康成講經,文脈歸心

鄭玄的到來,讓鄴城官學乃至整個河北的文化地位瞬間提升。他並未因為官學接納寒門而輕視,反而對袁紹“有教無類”的舉措表示了讚賞。在稍事安頓後,鄭玄欣然應允,在鄴城州學舉行一場公開講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一日,州學那足以容納數百人的大堂內,人頭攢動,座無虛席。前排就坐的是沮授、田豐、荀諶、崔琰等河北重臣,以及眾多投效袁紹的文人謀士。後麵則擠滿了州學的學子、鄴城的士人,甚至還有一些聽聞消息從各地趕來的儒生。許多寒門學子更是激動得麵色潮紅,能親耳聆聽“經神”講學,這是他們過去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鄭玄身著樸素儒服,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他講的並非高深莫測的微言大義,而是深入淺出地闡釋《詩經》中“風”的部分,聯係民間疾苦,講述先王教化之本意。他的聲音平和而清晰,引經據典,博洽貫通,卻又句句落到實處,充滿了對世道人心的關懷。

一堂課講完,滿堂寂靜,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讚歎與掌聲。無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學子,都被其學問與胸襟所折服。鄭玄的存在,本身就在向所有人宣告:真正的學問,不在於門戶之見,而在於其是否有利於世道人心,是否能滋養這片土地上的生靈。

在隨後的問答中,甚至有寒門學子鼓起勇氣,提出了一個關於《周禮》中賦稅製度的問題。鄭玄並未因提問者身份低微而不悅,反而認真解答,並引申到當下度田括戶、均平賦稅的意義,無形中為袁紹的新政提供了來自經典權威的支持。

這一幕,被沮授、崔琰等人看在眼裡,心中感慨萬千。他們知道,鄭玄的這次講學,其意義遠超十道政令。它極大地提升了河北官學的聲譽和正統性,有力地回擊了那些質疑官學“不正宗”的言論,更在精神層麵,將眾多士子,尤其是寒門學子的心,牢牢係在了袁紹所代表的河北政權之上。

鄭玄在鄴城定居講學,如同樹立了一麵文化的旗幟。各地士人慕名而來,鄴城文風大盛。官學的推行自此勢不可擋,越來越多的家族開始主動將子弟送入官學,因為他們知道,這裡不僅有入仕的機會,更有真正的學問大家。

秋去冬來,鄴城官學的第一批學子中,已有佼佼者開始嶄露頭角,被選拔至大將軍府或郡縣為吏。雖然職位不高,卻代表著一個全新的、憑借學識而非門第晉升的渠道已經打通。

袁紹與麾下重臣再次巡視官學,看著那些在冬日的暖陽下刻苦研讀的年輕麵孔,他對眾人說道:“亂世爭雄,非止於兵甲之利,糧草之豐,更在於人心之向背,文脈之傳承。今我河北,武有精兵良將,文有官學英才,府庫充盈,百姓安樂。此等氣象,方是立國根基,霸業之始!”

琅琅書聲,從鄴城傳出,回蕩在河北四州的上空。這聲音,不僅在傳授知識,更在塑造著未來的官員、謀士與棟梁。袁紹深知,他播下的這些文教種子,將在不遠的將來,成長為支撐其霸業的參天森林,其影響力,將遠比一場戰爭的勝利,更為深遠和持久。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苟在美女宗門當廚師 當AI名叫利維坦時 資治通鑒白話版 四合院:穿成傻柱,開啟逆襲人生 奇葩皇帝合集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腦子科舉 從少爺到皇帝 回到東漢當趙雲 大陣主 天幕:保成二廢三立,胤禛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