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映照在大將軍府兵曹衙署內陳列的幾副鎧甲上。袁紹的手指緩緩拂過一副皮甲的邊緣,那裡有一道明顯的、被利刃劈開的舊痕;他又掂了掂一柄環首刀,刀身黯淡,刃口甚至有些卷曲。這些都是從北疆前線輪換下來的武備,無聲地訴說著戰爭的殘酷與裝備的局限。
“主公,”陪同視察的軍師中郎將荀攸沉聲道,“去歲北疆、並州兩戰,我軍雖勝,然將士浴血,損傷亦不小。胡騎弓馬嫻熟,甲胄或不如我,然其來去如風,衝擊力極強。我軍現有軍械,守成有餘,若欲主動出擊,橫掃中原,則……尤需利器。”
袁紹沉默不語。他深知,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裝備的代差足以決定勝負。曆史上的官渡之戰,曹操能以弱勝強,固然有計謀因素,但袁紹軍隊的裝備是否真的具有壓倒性優勢,本就存疑。如今他既然來了,就絕不能讓曆史重演。他要的不是勢均力敵,而是碾壓性的優勢。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遠處,鄴城官營匠作監的方向,隱約有黑煙升起。那裡,彙聚了來自河北四州最優秀的工匠,但他們目前的生產方式,仍是各自為戰,效率低下,標準不一。
“公達所言極是。”袁紹收回目光,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光有良將精兵、充足糧草還不夠,還需有能破堅甲、摧敵鋒的利器!是時候,讓我們的工坊,真正‘林立’起來了。傳令,召大匠作馬鈞,及兵曹、匠作監主事,即刻議事!”
一場旨在打造這個時代最強大戰爭兵器的變革,在袁紹對現有裝備的不滿與對未來霸業的野心中,悄然啟動。
大將軍府的意誌,迅速轉化為行動。在袁紹的親自督導下,在總攬全局的監軍沮授的協調下,一場對河北軍工體係的深度改造轟轟烈烈地展開。核心負責人,正是被授予全權的大匠作馬鈞。
1.改組與集中:三大匠城
首先進行的是資源整合。袁紹采納馬鈞與沮授的建議,不再滿足於各郡國零散的工坊,而是確立了以鄴城、晉陽、薊城為核心的三大軍工生產基地。將分散在各處的優秀工匠、關鍵原材料如幽州的優質鐵礦石、並州的煤炭、各地的皮革、木材)向這三處集中。
鄴城匠作監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主要負責研發、定型以及生產最精良的鎧甲、強弓、弩機以及馬鈞主導的各種新式器械。晉陽匠作監依托並州煤鐵之利和邊境戰事經驗,重點生產製式刀矛、箭簇以及騎兵裝備。薊城匠作監則兼顧幽州邊防需求,生產皮甲、騎弓以及適應北方氣候的軍需品。
三大匠作監由大將軍府直轄,其主官由馬棟推薦、袁紹親自任命,直接對沮授和馬鈞負責。此舉打破了地方豪強對軍工資源的潛在影響,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生產體係。
2.技術革新:大匠作的神工
馬鈞的作用在此刻發揮得淋漓儘致。他幾乎住在了鄴城匠作監,帶領著他直屬的“技研坊”工匠,日夜攻關。
水力之力:馬鈞首先瞄準了動力源。他在漳水支流選址,設計並督建了數座水排水力鼓風機)和水碓水力錘打設備)。當清澈的河水驅動巨大的木輪,通過複雜的連杆機構帶動皮囊鼓風、重錘起落時,所有的工匠都驚呆了。強勁而穩定的水力,使得冶鐵爐溫更高更穩定,鍛打鐵料的效率和質量提升了數倍不止!以往需要數名壯漢輪番錘打半天的鐵胚,在水碓的連續錘擊下,很快就能成型。
灌鋼之法:馬鈞並不滿足於此。他根據古籍記載和自己的理解,開始試驗並推廣灌鋼法。將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在高溫下熔合,使生鐵中的碳份向熟鐵擴散,從而得到性能優於普通鍛鐵、材質更加均勻的鋼。以此法打造的刀劍刃口,更加堅硬鋒利,韌性也更好。雖然良品率初期不高,但已顯露出革命性的潛力。
標準化與流水作業:在袁紹的提示下,馬鈞極力推行“標準化”。他製作了標準的弩機望山刻度)、箭簇範模、甲片衝壓模具。要求所有同類部件必須尺寸統一,可以互換。同時,將複雜的兵器製作過程分解為數十道工序,工匠各司其職,有的專司鍛打甲片,有的專司鑽孔,有的專司編綴,形成了早期流水線作業的雛形。效率再次飆升。
3.甲兵之威:從圖紙到成列
在新工坊、新技術、新模式的合力下,成果開始井噴。
玄甲營:鄴城匠作監出產的新型鐵劄甲,采用灌鋼法製出的甲片,經過水力反複鍛打,更加堅韌。甲片之間以熟牛皮繩精密編綴,防護麵積更大,重量卻比舊甲更輕。當首批三千副新甲交付袁紹親衛“玄甲營”時,黝黑的甲葉在陽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移動間鏗鏘作響,宛如移動的鋼鐵叢林。
破軍弩:馬鈞改進了漢弩的結構,設計了新的腰引上弦裝置,並配備了標準化的望山,使得弩箭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且瞄準更加便捷。這種被命名為“破軍弩”的強弩開始批量生產,優先裝備先登營及各部精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製式環首刀:晉陽匠作監生產的製式環首刀,采用統一的“三十煉”灌鋼工藝,刀身修長,刃口鋒銳,刀背厚實,兼具劈砍與刺殺之利。數以萬計的新刀被生產出來,替換著軍中那些參差不齊的舊兵刃。
箭雨:標準化箭簇範模的使用,使得箭矢的生產速度驚人。三大匠作監日夜不停,庫房中堆積的箭矢,很快便以“百萬”為單位計算。
數月之後,鄴城西郊大型校場。一場非同尋常的演武在此舉行。觀武台上,袁紹端坐中央,文武重臣分列兩側,甚至連劉備、關羽、張飛也被邀請在列。
首先出場的是裝備舊式皮甲和兵器的五千步卒,他們演練了基礎的陣型進退,雖也算整齊,卻總讓人覺得少了些什麼。
緊接著,鼓聲一變,號角長鳴。地平線上,出現了一片移動的“黑雲”。那是三千完全裝備了新式鐵劄甲、手持製式環首刀和大型櫓盾的“玄甲營”重步兵。他們邁著整齊劃一、沉重無比的步伐向前推進,甲葉摩擦之聲彙成一股低沉的金屬風暴,一股令人窒息的壓迫感撲麵而來。陽光照射在那片黑色的甲胄上,竟反射不出多少光亮,仿佛光線都被那深邃的黑色吞噬了。
觀武台上,文官們麵露驚容,武將們則眼神熾熱。關羽微闔的丹鳳眼猛然睜開,閃過一絲精光;張飛環眼圓瞪,忍不住低聲嘟囔:“好家夥,這鐵罐頭,看著就結實!”
接下來是弩兵展示。一千名手持“破軍弩”的弩兵出列,對著三百步外的包鐵木盾進行齊射。隻聽一陣令人牙酸的機括震響,一片烏雲般的弩矢呼嘯而出,瞬間便將那些木盾射得千瘡百孔,甚至有不少弩矢深深釘入了後麵的土牆!
最後,則由一隊輕騎兵演示新式馬刀和騎弓。馬蹄如雷,刀光如雪,衝擊之間,淩厲無比。
為了直觀對比,袁紹甚至下令,讓一隊穿著舊皮甲的士卒,使用舊式兵刃,與一隊同樣人數、裝備新式鎧甲的士卒進行“對抗演練”使用未開刃的武器和包裹槍頭的長杆)。結果毫無懸念,“舊軍”的劈砍突刺很難對新甲造成有效傷害,而“新軍”的反擊則輕易地將“舊軍”打得“潰不成軍”。
校場之上,一片寂靜。唯有秋風卷動旗幟的獵獵之聲。
袁紹緩緩起身,走到觀武台邊緣,目光掃過台下肅立的鋼鐵之師,聲音透過初冬的寒風,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此,便是我河北今日之甲兵!此,便是我等未來掃平群雄、澄清玉宇之依仗!工坊林立,乃為甲兵已足!甲兵已足,乃為天下安寧!”
他頓了頓,聲音陡然提高:“諸君!可願隨我,以此雷霆之勢,創不世之功?!”
“願隨主公!掃平群雄!澄清玉宇!”山呼海嘯般的呐喊聲瞬間爆發出來,聲震四野,連天上的浮雲似乎都被驅散。
劉備站在人群中,麵帶慣有的溫和笑容,鼓掌讚歎,但袖中的手卻不自覺地握緊。他身後的關羽、張飛,亦是麵色凝重。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感受到,袁紹麾下的這支軍隊,與昔日他們見過的任何諸侯的軍隊都不同,它更加龐大,更加正規,而現在,它正在變得前所未有的……鋒利和致命。
校場演武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遍河北,也必然通過各種渠道,流向南方的曹操、呂布耳中。
袁紹並未因此自滿。他在大將軍府內,對沮授、田豐、荀攸等人說道:“工坊之效,已顯崢嶸。然,此非終點。馬德衡正在研製的‘投石機’、‘攻城車’,需加緊進行。我要的,是一支無論野戰、攻城、守險,皆能碾壓對手的天下強軍!”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輕輕點在中原的位置:“我們的刀已經磨得足夠快,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最佳的下刀之處。繼續密切關注曹操與呂布的動向,同時,青州麴義部,並州張合部,需加緊整合換裝,以備不時之需。”
河北的戰爭機器,在完成了內政梳理、人才儲備、糧食積累之後,終於在最關鍵的武器裝備環節,完成了質的飛躍。工坊林立的背後,是冷兵器時代巔峰的工業實力。這股龐大的力量已然成型,如同蓄勢待發的洪流,隻待袁紹一聲令下,便將洶湧南下,重塑整個天下的格局。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