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的秋天,河北大地呈現出一派罕見的豐收景象。金黃的粟穗在陽光下搖曳,滿載糧草的牛車在官道上絡繹不絕。袁紹站在鄴城城樓上,望著這座北方第一雄城的繁華景象,心中感慨萬千。
主公,沮授站在身側,語氣中帶著欣慰,去歲此時,我們還在為黑山賊患憂心。如今不過一年光景,河北已然氣象一新。
田豐難得地露出笑容:四州安定,倉廩充實,甲兵已足,賢才畢至。此誠霸業之基也。
正說話間,忽見東方煙塵滾滾,一隊旌旗招展的騎兵疾馳而來。為首兩員大將,金盔金甲,威風凜凜,正是顏良、文醜二將。
哦?顏良、文醜從遼東回來了。袁紹眼中露出期待之色,不知公孫度可曾臣服?
顏良、文醜二人風塵仆仆地登上城樓,單膝跪地:末將奉命東征遼東,今已凱旋!
原來,在袁紹推行新政、招納賢才的同時,他深知遼東公孫度始終是心腹之患。三個月前,他派遣顏良、文醜率領三萬精兵東征,一方麵震懾公孫度,另一方麵也為將來南下解除後顧之憂。
啟稟主公,顏良聲如洪鐘,我軍連破遼東三城,公孫度已遣使請和,願歲歲朝貢,永為藩屬。
文醜補充道:此戰繳獲戰馬兩千匹,貂皮三千張,人參等藥材無算。更收編遼東精騎千人,皆善射之士。
袁紹大喜:二位將軍辛苦!有此大功,遼東可保十年無憂。
此時,各地捷報也相繼傳來:
張合從並州來報,胡漢共治成效顯著,邊境五市交易額較去年翻了三番;
審配自幽州上書,水軍初具規模,已能巡防渤海;
麴義、徐晃從青州傳來消息,新軍練成,水陸並進;
荀諶整理各地文書,報告今歲賦稅較去歲增加五成。
最讓人欣喜的是人才的彙聚。這一日,招賢館舉行季度考核,來自各地的士子濟濟一堂。年輕的諸葛亮雖然年僅十五,卻在策論中提出了改良漕運的妙計;龐統雖然相貌醜陋,但其論及天下大勢的見識令人驚歎。
主公,程昱在審閱完考核文書後感歎,如今河北人才之盛,可謂冠絕天下。文武兼備,老少鹹集,此誠興旺之兆。
袁紹特意召見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位少年才俊,勉勵他們繼續深造。這個消息傳出後,更多年輕士子慕名而來。
秋分這一日,袁紹在鄴城舉行了一場空前盛大的宴會。不僅河北文武百官齊聚,各地士族代表、歸附的胡人首領、甚至周邊勢力的使者都前來觀禮。
宴會設在新建的群英堂內,堂上高懸袁紹親筆題寫的海納百川匾額。來自青徐的孫乾、王修,來自兗州的程昱,來自並州的張遼,來自幽州的鮮於輔,以及太史慈、趙雲等將領分坐左右。顏良、文醜因東征之功,座位僅次於幾位核心謀士。
宴會開始前,先舉行了獻捷儀式。各地使者依次上前:
青州使者獻上東海珍珠和鹽鐵之利;
並州使者獻上良馬五千匹;
幽州使者獻上貂皮人參;
冀州使者獻上豐收的穀穗;
顏良、文醜獻上遼東貢品清單。
最後,全體文武齊聲高呼:願輔明公,安定天下!
聲震屋瓦,氣勢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