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原兵敗,麴義授首的消息,如同一聲突如其來的悶雷,在黃河以北的袁紹大軍中炸響。初聞捷報的歡騰氣氛尚未完全消散,便被這盆冷水澆得一片死寂。中軍大帳內,袁紹麵沉如水,手中攥著那份染著虛擬血色的戰報,指節因用力而微微發白。驕傲如他,可以接受局部的挫折,卻難以忍受因部將的愚蠢輕敵而導致的如此慘敗,尤其還是發生在他剛剛於鄴城定下宏圖大略之後。
“麴義……誤我!”他從牙縫裡擠出這幾個字,聲音低沉,卻蘊含著風暴。帳下文武,無論是主張速戰的田豐、郭圖,還是力主持重的沮授,此刻都屏息凝神。麴義之死,不僅折損一員上將,挫動東線銳氣,更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剛剛定下的“穩紮穩打”戰略臉上。
“主公,”沮授率先出列,他的聲音依舊平穩,試圖將偏離的航向拉回正軌,“武原之敗,在於主將驕狂,急於求成,正印證了‘欲速則不達’之理。然,此乃疥癬之疾,無損我軍根本大略。當此之時,更應堅定‘以正合’之策。東線雖受挫,徐晃、太史慈二將已收攏部隊,憑城堅守,臧霸、陳登一時亦無力北顧。我軍戰略重心,仍在官渡!”
他目光炯炯,看向袁紹:“當立刻依原定方略,遣先鋒南下,強渡黃河,搶占黎陽!以此為核心,構築前進壁壘,鎖死曹操北上通道,掩護主力渡河。此乃當下第一要務,萬不可因東線小挫而動搖全局!”
袁紹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怒火與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慮。沮授的話如同定海神針。他深知,此刻任何猶豫都會放大武原失利的影響。他必須用一場更迅速、更堅決的勝利,來挽回顏麵,重振軍心。
“監軍所言極是!”袁紹猛地站起身,恢複了霸主應有的決斷,“顏良、文醜聽令!”
“末將在!”兩聲如同雷霆般的應答響起,兩位身高八尺、雄壯如山的猛將應聲出列,如同壓抑著怒火的雄獅。他們與麴義雖非至交,但同屬河北元從,麴義之死,讓他們感同身受,一股複仇的火焰在胸中燃燒。
“命你二人為前軍正副先鋒,率本部先登死士、並州狼騎,及精銳步卒兩萬,即日南下,強渡黃河,給本王拿下黎陽!渡河之後,依監軍之策,立即構築營壘,沒有將令,不得擅自南進!可能做到?”
“末將領命!必為主公拿下黎陽,築就堅城!若不能,甘當軍令!”顏良聲如洪鐘,文醜在一旁重重抱拳,眼中戰意滔天。他們明白,此戰不僅是為大軍開路,更是為河北鐵騎正名!
帶著袁紹的期望與全軍的矚目,這支複仇的先鋒,如同離弦之箭,攜著凜冽的殺氣,直撲黃河沿岸。沉寂的南北兩岸,戰雲驟然壓城。
顏良、文醜的進軍速度極快。他們心中憋著一股氣,要將東線失去的威風,在黃河之上找回來。大軍鐵流滾滾,旌旗招展,馬蹄聲與腳步聲彙成一股低沉的轟鳴,震動著初春的大地。沿途城邑望風歸附,無人敢攖其鋒。
不數日,先鋒大軍已抵達黃河北岸的預設渡口。時值春末,河水雖未暴漲,但水麵依舊寬闊,渾濁的河水裹挾著泥沙,奔流向東,仿佛一道亙古存在的天塹,冷漠地橫亙在南北之間。對岸,隱約可見曹軍設置的零星哨塔和巡邏船隻,顯然曹操也預料到了袁軍的動向,加強了南岸的警戒。
顏良與文醜立馬高坡,眺望南岸。文醜性格相對稍細,沉聲道:“兄長,對岸已有防備,渡河恐有阻滯。”
顏良冷哼一聲,豹眼圓睜,滿是睥睨之色:“區區曹阿瞞,仗著黃河天險便想阻我十萬雄師?簡直是癡人說夢!我河北健兒,何懼此等溝渠?傳令下去,征集所有渡船、民船,打造木筏!命弓弩手沿岸布陣,壓製對岸!明日拂曉,我親率先登營,第一批渡河!”
他的命令被迅速執行。北岸瞬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人聲鼎沸,燈火通明。無數船隻被調集而來,軍士與征發的民夫一起,砍伐樹木,捆綁木筏。河北軍的戰爭機器高效運轉起來,展現出令人震撼的組織力。
翌日,天剛蒙蒙亮,河麵上還籠罩著一層薄霧。
“咚!咚!咚!”
震人心魄的戰鼓聲打破了黎明的寂靜。北岸,數以百計的大小船隻和木筏,如同離巢的蜂群,滿載著盔明甲亮的河北精銳,向著南岸奮力劃去。衝在最前麵的,正是顏良那艘高大的樓船,船頭“顏”字大旗迎風獵獵作響。
對岸的曹軍顯然沒料到袁軍動作如此迅猛,警鐘淒厲地響起,零星的箭矢從哨塔和岸邊的簡易工事中射出。
“弓箭手,放!”站立船頭的顏良,揮刀怒吼。
北岸,早已嚴陣以待的數千強弩手同時扣動扳機,一片黑壓壓的箭雨騰空而起,帶著死亡的尖嘯,越過先鋒船隊的頭頂,狠狠地砸向南岸。頓時,曹軍的阻擊勢頭為之一窒。
渡河過程比預想的還要順利。南岸駐守的僅是曹軍一部偏師,兵力薄弱,見袁軍勢大,且渡河決心無比堅決,在進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後,便主動放棄灘頭陣地,向黎陽城方向潰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真正的戰鬥發生在登陸之後。顏良一馬當先,跳下船隻,涉水衝上南岸土地,長刀一揮,率領先登營猛撲潰退的曹軍。文醜則指揮後續部隊迅速登陸,擴大灘頭陣地,並派出騎兵追擊,擴大戰果。
一場小規模的追擊戰在南岸展開。顏良如虎入羊群,刀光閃處,曹軍人仰馬翻,無人能擋其一合。鮮血染紅了剛剛返青的河岸草地。最終,這支曹軍偏師被殲滅大半,僅有少數人逃回黎陽城。
僅僅一個上午,袁紹先鋒大軍便成功突破黃河天險,在南岸站穩了腳跟。捷報傳回北岸中軍,袁紹緊鎖的眉頭終於稍稍舒展,下令嘉獎先鋒將士。
占領黎陽城的過程幾乎兵不血刃。守城的曹軍縣令見大勢已去,顏良兵鋒正盛,很識時務地開城投降。顏良、文醜順利入城。
但他們的任務遠未結束。拿下黎陽,隻是第一步。按照沮授的方略和袁紹的嚴令,他們必須將黎陽打造成一個永不陷落的前進堡壘。
“監軍有令,黎陽乃我軍咽喉,需築三重壁壘,內設糧倉武庫,以為大軍根基!”文醜提醒著意猶未儘、還想繼續南下的顏良。
顏良雖然渴望立刻與曹軍主力決戰,但也知軍令如山。他壓下戰意,全力投入到築壘工程中。
於是,一場比渡河更為浩大的工程在黎陽周邊展開:
征發民夫:數以萬計的河北民夫被組織起來,與士兵一同勞作。
修築營壘:以黎陽城為核心,在外圍挖掘深達丈餘、寬兩丈的壕溝三道,壕溝之間以土牆連接,牆上設置箭樓、哨塔。營壘布局錯落有致,互為犄角,遍布陷馬坑、鐵蒺藜。
建立糧倉:在黎陽城內及城北靠近黃河碼頭處,分彆建立數座大型臨時糧倉,來自河北的糧草輜重,通過黃河水運和陸路,源源不斷地彙聚於此,堆積如山。
水陸聯防:控製黃河渡口,建立水寨,布置艨艟鬥艦,護衛糧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