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城破的消息如同插上翅膀,迅速傳遍青徐大地。就在袁譚收服高順、接納紀靈的次日,一騎快馬自北而來,帶來了緊急軍情。
時值深秋,琅琊城頭已飄起袁字大旗,但城內的氣氛卻遠未平靜。太守府內,袁譚正與荀攸、郭圖等人商議治理之策,忽然聽到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報——斥候單膝跪地,聲音急切,北海相孔融遣使求救,言黃巾殘部管亥率三萬之眾圍困都昌,北海危在旦夕!城中斷糧已有三日,若再無援兵,恐怕...
袁譚猛地站起,案幾上的竹簡被帶落在地。他快步走到懸掛的輿圖前,手指在北海位置重重一點:北海若失,青州北部門戶洞開,我軍在琅琊也將腹背受敵。
荀攸接過軍報細看,眉頭微蹙。這位向來沉穩的謀士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管亥部眾雖為黃巾殘部,但久經戰陣,不可小覷。更麻煩的是,若曹操趁亂插手北海...
郭圖急聲道:公子,此事刻不容緩!孔融乃天下名士,若我軍能救北海於危難,必能收天下士人之心。
眾將聞訊紛紛趕來,一時間堂內將星雲集。徐晃、太史慈、高順、紀靈等將領肅立兩側,目光都聚焦在袁譚身上。這是袁譚第一次以主帥身份麵對如此重大的軍情決策,雖然年輕,但連日來的表現已讓眾將不敢小覷。
太史慈率先開口:末將曾在北海駐守,熟悉當地地形。管亥用兵向來莽撞,若調度得當,未必不能以少勝多。
高順卻持重道:陷陣營雖勇,但兵力懸殊。末將以為,當以智取為上。
袁譚聽著眾將議論,目光始終沒有離開輿圖。他注意到荀攸一直沉默不語,便轉身問道:公達先生以為如何?
荀攸緩緩抬頭,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救自然要救,但如何救,卻要仔細斟酌。
次日清晨,監軍府內燈火通明。荀攸站在巨大的沙盤前,向眾將講解作戰方略。沙盤上山川城池栩栩如生,連都昌城外的小徑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此戰關鍵在於速決。荀攸手持竹杖,點在沙盤上的三個位置,我軍兵力不足,若遷延日久,恐生變故。
他首先看向徐晃:公明將軍率五千步卒,大張旗鼓佯攻管亥大營。記住,要做出主力決戰的態勢,但不可戀戰。
徐晃抱拳領命:末將明白,定叫那管亥以為我軍主力儘出。
竹杖移向北海城南:子義將軍率兩千輕騎,趁夜繞道而行。待城頭火起為號,立即攻城。荀攸特彆叮囑,記住,你的任務是破城,不是殲敵。
太史慈眼中精光一閃:末將領命!必在管亥反應過來前拿下都昌。
最後,荀攸看向袁譚:公子親率三千兵馬,與紀靈、高順二位將軍埋伏在此處山穀。竹杖指向都昌城外三十裡的一處險要,待管亥敗退至此,一舉擒之。
袁譚鄭重點頭:譚必不辱命。
郭圖忍不住問道:公達,那孔融方麵...
荀攸微微一笑,取出一封密信:這正是關鍵所在。公則,要勞煩你冒險入城一趟。你帶此信去見孔融,就說我軍願助其解圍,但需他開城接應。若他應允,便在城頭升起三盞紅燈為號。
郭圖接過密信,自信滿滿:圖必不辱命。孔文舉乃明智之士,必知取舍。
記住,荀攸鄭重囑咐,此戰重在速決。若拖延日久,恐曹操派兵來援。據探馬來報,曹操已派夏侯淵率軍向東移動...
此言一出,堂內氣氛更加凝重。
是夜,月隱星稀,正是用兵之時。郭圖帶著兩名精乾隨從,趁著夜色悄悄出了琅琊城。三人換裝易服,扮作販運藥材的商旅,繞道前往都昌。
先生,隨從低聲道,此去都昌要經過管亥大營,是否太過冒險?
郭圖鎮定自若:兵法雲出其不意。管亥絕不會想到,我們敢從他的眼皮底下經過。
與此同時,太史慈的輕騎已經整裝待發。袁譚親自到營中送行,見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戰馬也都喂飽飲足,不禁讚道:子義將軍治軍嚴謹,果然名不虛傳。
太史慈謙遜道:公子過獎。此戰關係重大,末將必當竭儘全力。
袁譚取出一支令箭遞給太史慈:將軍此去,若見機不可失,可便宜行事,不必事事請示。
這是極大的信任,太史慈鄭重接過令箭:末將定當見機而行,不負公子重托。
在另一個營區,高順正在整訓陷陣營。雖然隻有八百人,但個個都是百戰精銳。紀靈在一旁觀看,不禁歎道:久聞陷陣營威名,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高順沉聲道:陷陣營之強,在於紀律。紀將軍請看——他指著正在操練的士兵,每伍之間相互呼應,每什之間互為犄角。進則同進,退則同退。
袁譚巡視至此,見狀大喜:有如此精銳,何愁管亥不破!
次日黃昏,徐晃率領大軍浩浩蕩蕩開出琅琊城,故意大張旗鼓,做出要強攻管亥大營的態勢。而太史慈的輕騎則趁著夜色,悄無聲息地繞道而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袁譚站在城樓上,目送兩支軍隊遠去。紀靈和高順侍立兩側,三人都是全副武裝。
公子似乎有些擔心?紀靈敏銳地察覺到袁譚的情緒。
袁譚輕歎:畢竟是數萬人的性命...
高順沉聲道:公子仁心,但亂世之中,有些犧牲在所難免。若能以一戰止乾戈,才是大仁大義。
就在這時,一騎快馬奔來,馬上騎士高喊:公子,郭圖先生已成功潛入都昌城!
都昌城外,黃巾大營連綿數裡,營火如繁星般密布。中軍大帳內,管亥正與部下飲酒作樂,渾然不知危機將至。
大哥,一個頭目醉醺醺地說,聽說袁譚那小子派兵來援,咱們要不要先撤?
管亥哈哈大笑,將酒碗重重頓在案上:袁譚?一個毛頭小子罷了!老子縱橫青州的時候,他還在吃奶呢!當年曹操都沒能把咱們怎麼樣,何況是他?
帳中一片哄笑。另一個頭目諂媚道:大哥說的是。等咱們拿下都昌,搶了孔融的糧倉,這個冬天就好過了。
管亥得意地捋著虯髯:孔融那個書呆子,整天就知道吟詩作賦。等城破了,老子要讓他給咱們寫首詩助興!
沒有人注意到,此時都昌城頭,三盞紅燈正在緩緩升起。
城內,孔融府中,郭圖剛剛結束與孔融的密談。
文舉公,郭圖正色道,機不可失。若等曹操援軍趕到,北海就真的危矣。
孔融在廳中踱步,麵色凝重。這位當世大儒雖然身處圍城,卻依然保持著儒雅風度。他停在窗前,望著城外連綿的敵營,終於下定決心。
融雖不才,亦知天命。孔融轉身,目光堅定,請轉告袁公子,融願開城相迎。但有一事,還望公子答應。
文舉公請講。
破敵之後,請勿多造殺孽。管亥部眾多為饑民所迫,還望網開一麵。
郭圖深深一揖:文舉公仁心,圖必當轉達。我家公子常言:殺伐為手段,安民方是目的
就在此時,城外突然傳來震天的戰鼓聲——徐晃的佯攻開始了。
黎明時分,徐晃大軍如期對管亥大營發起佯攻。戰鼓震天,殺聲動地,黃巾軍從睡夢中驚醒,倉促應戰。
不要亂!管亥赤著上身衝出大帳,手提大刀,列陣!列陣!
黃巾軍畢竟久經戰陣,很快穩住陣腳。兩軍在前營陷入混戰,徐晃按照計劃,且戰且退,引誘敵軍深入。
就在此時,都昌城頭突然升起三盞紅燈——在晨曦中格外醒目。
太史慈在城南山崗上看得分明,立即下令:全軍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