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冬,己卯日,寅時初刻。
許都丞相府內燭火通明,曹操凝視著案幾上剛剛用璽的詔書。明黃色的絹帛上,冊封袁紹為晉王的字跡在燭光下格外醒目。這是自高祖立下非劉不王的祖訓以來,首次有異姓受封王爵。
丞相,車駕已備好。許褚身著甲胄,大步走入書房,末將精選五百鐵騎隨行護送。
曹操微微頷首,目光仍停留在詔書上。這一刻,他手中捧著的不僅是一紙詔書,更是一個時代的轉折。
仲康,你可知此去官渡,意味著什麼?
許褚抱拳道:末將隻知道,丞相去哪,末將就跟到哪。
曹操長身而起,將詔書鄭重收入紫檀木匣中:傳令,即刻出發。
就在曹操準備啟程的同時,尚書台內,荀彧正對著一封密信出神。信是族侄荀諶從河北寄來的,字裡行間詳細描述了袁紹在河北的施政:
...叔父明鑒:袁公在河北,減免賦稅,興修水利,開設官學。去歲黃河決堤,袁公親臨堤防,與民共苦。今河北之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荀彧的指尖輕輕劃過信紙,另一封來自荀攸的信更是直言:
...文若當以天下蒼生為念。袁公賢明,更兼兵強馬壯,此乃天命所歸。若執意相抗,徒使生靈塗炭...
燭火跳躍,映照著荀彧陰晴不定的麵容。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侍衛匆匆而入:令君,剛得到消息,晉王前鋒高順、辛毗已率五千精兵,不日將抵達許都接管城防。
荀彧手中的筆微微一顫,墨點滴落在宣紙上,緩緩暈開。
翌日清晨,德陽殿內氣氛凝重。
荀彧手持玉笏,出乎所有人意料地率先出列:陛下,臣有本奏。
獻帝略顯驚訝:荀愛卿請講。
臣請陛下出城三十裡,親迎晉王入朝。
此言一出,滿殿嘩然。
孔融當即怒斥:荀文若!你可是讀了聖賢書的!天子親迎臣子,這是哪朝哪代的禮製?
伏完更是痛心疾首:文若,你可是我大漢的尚書令啊!怎能說出這等有違君臣大義的話?
荀彧麵色平靜,從容應答:孔大夫,伏國丈,彧請問二位:若是高祖皇帝在世,麵對如今局勢,是會固守虛禮,還是以社稷為重?
他不待二人回答,繼續道:當年楚漢相爭,高祖屢敗屢戰,能屈能伸。若是一味講究虛禮,又何來大漢四百年基業?
孔融冷笑:荀文若,你這是在偷換概念!高祖忍辱負重,為的是興複漢室。如今你這是要斷送漢室!
斷送?荀彧突然提高聲調,孔大夫以為,如今的漢室,還經得起一場大戰嗎?
他環視眾臣,聲音沉痛:諸公可知道,就在昨日,晉王前鋒高順、辛毗已率五千精兵向許都開來?可知道這五千精兵是什麼概念?這是橫掃河北的陷陣營!
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荀彧從袖中取出一卷文書:此乃河北各郡縣近年政績。袁本初在河北減免賦稅三成,興修水利十八處,開設官學二十四所。去歲河北大熟,倉廩充實,百姓安居樂業。
他將文書展開,逐條念道:建安五年,減免冀州賦稅;六年,開通漕運;七年,設立太學...這些政績,難道不正是我等一直追求的治國之道嗎?
耿紀怒道:荀文若!你這是在為逆臣張目!
逆臣?荀彧冷笑,耿少府可知道,就在今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均已派使者前往河北朝賀?若是連漢室宗親都承認了晉王的地位,朝廷還要自欺欺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