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冬,十月丙午。
袁紹大軍在汾水大捷後,馬不停蹄,三日間連克榆次、陽曲等七城,兵鋒直指晉陽。時值初冬,北風漸緊,晉陽城外卻是旌旗蔽日,戰鼓震天。
這一日清晨,袁紹登上晉陽東南的蒙山,俯瞰整座城池。但見晉陽城郭巍峨,城牆高達四丈,護城河寬約五丈,果然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雄城。城頭上旌旗林立,守軍往來巡邏,戒備森嚴。
好一座堅城。袁紹輕歎一聲,當年漢武帝在此設立並州,就是為了抵禦匈奴。想不到今日,這座雄城竟成了叛軍的巢穴。
郭嘉裹緊身上的裘袍,輕咳道:殿下,晉陽城防之固,天下罕有。若強攻,縱能破城,也必傷亡慘重。
田豐接口道:奉孝所言極是。高乾雖敗一陣,但城中尚有精兵兩萬,糧草充足。更兼匈奴騎兵在外虎視眈眈,強攻絕非上策。
袁紹目光深邃,望著城頭飄動的字大旗,沉默片刻,問道:依諸位之見,該當如何?
鐘繇上前一步:殿下,臣在並州多年,深知城中虛實。高乾此人心高氣傲,向來不得人心。許多將領都是被迫從賊,若能施以攻心之計...
正說話間,一隊騎兵飛馳而至,為首的正是袁熙。他翻身下馬,躬身稟報:父王,各營已按計劃就位。顏良將軍駐東門,文醜將軍守西門,張遼將軍扼北門,樂進、趙雲二位將軍率騎兵遊弋策應。晉陽已成孤城!
袁紹滿意地點點頭,對眾人道:傳令各營,深溝高壘,圍而不攻。我要讓高乾在這座孤城裡,好好嘗嘗眾叛親離的滋味!
當日下午,袁軍大營開始了有條不紊的圍城作業。
數萬將士同時動手,在晉陽城外挖掘三道壕溝,每道壕溝深兩丈,寬三丈,溝底插滿削尖的竹刺。壕溝之後,又築起兩丈高的土牆,牆上設置箭樓、望台。每隔百步設立一個營寨,各營之間以旗語、烽火聯絡。
袁熙奉命巡視各營,所見所聞讓他大開眼界。在東門外,顏良正在指揮士兵建造投石機。這些龐然大物高達五丈,需要五十人同時操作,可以將百斤重的石塊投出三百步遠。
二公子請看,顏良指著正在組裝的投石機,這些家夥一旦造好,保管讓城裡的叛軍寢食難安。
在西門外,文醜則彆出心裁,命令士兵用牛皮製作了數十個巨大的風箏。
這是何用意?袁熙好奇地問。
文醜咧嘴一笑:到時候二公子就知道了。保管讓高乾那小子喝一壺!
而在中軍大帳,一場更為精妙的心理戰正在醞釀。
殿下,鐘繇呈上一份名單,這是城中可能爭取的將領名單。其中尤以校尉王淩最為關鍵。此人是王允之侄,向來忠於漢室,此次是被迫從賊。
郭嘉補充道:臣已命細作在城中散布消息,隻說殿下仁德,除高乾一人外,其餘將領隻要幡然醒悟,一律既往不咎。
賈詡陰惻惻地笑道:還可再添一把火。就說匈奴人打算在城破之時,縱兵屠城。屆時玉石俱焚,誰也跑不了。
袁紹聽得連連點頭,對程昱道:仲德,你即刻起草討逆檄文,曆數高乾十大罪狀。命弓箭手將檄文射入城中。
臣遵旨。
次日清晨,一場彆開生麵的攻心戰開始了。
首先是數百架投石機同時發威,但投出去的不是石塊,而是一捆捆的檄文。這些用上好宣紙寫就的檄文,如同雪花般飄落晉陽城內。
緊接著,文醜製作的風箏派上了用場。士兵們將勸降的書信係在風箏上,趁著西北風放入城中。有些風箏甚至帶著小型鈴鐺,在風中叮當作響,引得城中軍民紛紛抬頭觀看。
最絕的是郭嘉的計策。他命人捉來數百隻信鴿,在鴿腿上綁著微型書信,然後在晉陽城上空放飛。這些受過訓練的信鴿很快找到自己在城中的巢穴,也將勸降信帶到了千家萬戶。
城頭上的守軍開始騷動。有人偷偷撿起檄文藏入懷中,有人望著城外的營寨發呆,更有人開始交頭接耳。
聽說了嗎?晉王隻問高乾一人的罪。
匈奴人要屠城啊!
王淩將軍好像已經...
謠言如同瘟疫般在城中蔓延。
晉陽城內,刺史府中。
高乾暴跳如雷,將一紙檄文撕得粉碎:袁紹老兒!安敢如此!
謀士陳琳小心翼翼地勸道:主公息怒。袁紹此舉,分明是要動搖我軍心。當務之急是穩定軍心,嚴懲那些傳播謠言之人。
報——親兵急匆匆進來,王淩將軍求見。
高乾冷哼一聲:讓他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