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冬,十一月己未,晉陽城破前夜。
一騎快馬衝破黎明前的黑暗,直馳袁軍大營。馬背上的騎士渾身浴血,背後的箭羽在寒風中顫動,甫至營門便跌落馬下。
急報...匈奴大軍...斥候用儘最後力氣吐出幾個字,便昏死過去。
中軍大帳內,袁紹披衣起身,麵色凝重。軍醫正在為斥候診治,田豫站在一旁,神色嚴峻。
殿下,田豫沉聲道,此人是我派往陰山以北的斥候隊長。看來匈奴人終於來了。
郭嘉仔細檢查斥候帶來的羊皮地圖,突然劇烈咳嗽起來:殿下,情況危急。匈奴單於呼廚泉親率三萬鐵騎南下,其先鋒已過殺虎口,距此不過二百裡。
田豐快步上前,指著地圖上一處險要:陰山古道!這裡是匈奴南下的必經之路。若讓匈奴騎兵通過此地,不出三日便可抵達晉陽城下。
袁紹目光銳利:難怪高乾這幾日抵抗得如此頑強,原來是在等待援軍。
正是。賈詡陰冷的聲音響起,若讓匈奴與城內叛軍裡應外合...
帳內一時寂靜。所有人都明白局勢的嚴峻——八萬大軍圍困晉陽,若被匈奴騎兵從背後突襲,後果不堪設想。
袁紹突然拍案而起:傳張遼!
與此同時,晉陽城太守府內,高乾正與幾個心腹密議。
主公,剛收到匈奴狼煙傳訊,單於大軍距此已不足二百裡。部將低聲稟報。
高乾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終於來了!傳令下去,今夜子時,集中所有精銳,從西門突圍!
可是主公,西門有文醜重兵把守...
管不了那麼多了!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拚死一搏!
半個時辰後,張遼疾步走入大帳。他顯然已經得知軍情,甲胄齊整,神色肅穆。
文遠,給你八千精兵,能否擋住匈奴三日?袁紹開門見山。
張遼單膝跪地:末將願立軍令狀!若讓一個匈奴人越過陰山,願提頭來見!
袁紹親手扶起張遼,你要多少人馬?
陷陣營全體,再配五千輕騎、兩千弩手足矣。張遼目光堅定,但需一人相助。
請調趙雲將軍的白馬義從。匈奴騎兵來去如風,需要一支精銳騎兵與之周旋。
袁紹當即準奏:準!趙雲及所部一千白馬義從歸你調遣。此外,將新造的一百架連弩也撥給你。
張遼領命而出時,天已破曉。他立即點齊兵馬,下令輕裝簡從,每人隻帶三日乾糧,全速向北進軍。
此時的陰山古道,寒風凜冽。張遼大軍抵達後,立即開始布防。
趙將軍,張遼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峽穀,這裡是匈奴必經之路。你率白馬義從在此設伏,待匈奴先鋒進入峽穀,立即截斷其退路。
趙雲領命而去,白馬義從如一道銀流消失在峽穀深處。
張遼又對副將高順道:你在穀口兩側山坡上布置陷陣營,多備滾木礌石。記住,沒有我的號令,不許暴露位置。
高順沉穩應諾,立即指揮陷陣營士兵占據製高點。這些百戰老兵動作迅捷,很快就在岩石後構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
最後,張遼對弩兵校尉吩咐:將連弩分作三隊,輪流射擊,務必保持箭矢不斷。我要讓匈奴人嘗嘗萬箭齊發的滋味。
一切布置妥當,已是次日黃昏。張遼登上高處,遠眺北方。暮色中,陰山如黛,古道蜿蜒,一場惡戰即將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開。
將軍,探馬來報,匈奴先鋒距此已不足三十裡。親兵前來稟報。
張遼點點頭,最後檢查了一遍防務。陷陣營的士兵們隱蔽在岩石後,連弩手埋伏在製高點,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
就在此時,一騎快馬從南麵疾馳而來。
張將軍!晉陽急報!高乾昨夜試圖突圍,已被文醜將軍擊潰,現被困在太守府,負隅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