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工坊革新,利器初成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98章 工坊革新,利器初成(1 / 2)

建安九年十月,一股肅殺的秋意籠罩許都,但位於城西新辟的“將作大營”內,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這裡原是前朝廢棄的皇家作坊,如今在晉王袁紹的王命之下,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成為推動天下革新的心臟。

營區戒備森嚴,外圍由武衛新軍的士卒五步一崗,十步一哨,任何進出之人,無論官職高低,均需驗看三重符節。內部則按功能劃分為數個大區:東南隅,高大的水排驅動著風箱,冶鐵爐日夜不息,火焰將天空映成暗紅色;西北區,數十個石灰池冒著氣泡,工匠們正在處理各種材料;中央最大的區域,則是由連綿工棚組成的裝配區,叮叮當當的敲擊聲與鋸木聲不絕於耳。

這一日,數騎快馬馳入大營。為首者正是新任“督造中郎將”婁圭。他年約四旬,麵容精乾,身著便於行動的勁裝,而非寬大朝服。他翻身下馬,目光如炬地掃過忙碌的工地,對迎上來的幾名工師快速下達指令:“王上有令,造紙、軍械,乃當前重中之重。所需物料、人手,皆可優先調配。三月之內,我要見到成效!”

“婁督造放心,屬下等必竭儘全力!”工師們轟然應諾。

婁圭微微點頭,快步走向位於營地正中的議事堂。堂內,已有兩人在等候。一人年紀稍長,約三十五六,麵容俊雅,目光卻深邃銳利,正是以“巧思”著稱於朝的劉曄,劉子揚。他此刻正俯身於一張巨大的圖紙上,手指輕輕劃過上麵的複雜結構,若有所思。另一人則年輕許多,看起來不過二十出頭,麵容樸實,甚至帶著幾分木訥,但一雙眼睛卻異常明亮專注。他便是袁紹特意從鄴城征召而來的奇才,馬鈞,馬德衡。

“子揚先生,德衡,久等了。”婁圭拱手為禮,語氣中帶著尊重。他很清楚,這兩位才是此番工坊革新的靈魂人物。

劉曄聞聲抬頭,笑著回禮:“婁督造辛苦。我與德衡正在參詳這‘元戎弩’的改進方案,有些入神了。”

馬鈞則顯得有些拘謹,隻是躬身還禮,嘴唇動了動,似乎想說什麼,卻又咽了回去,最終隻是點了點頭。

婁圭早已了解馬鈞口吃的毛病,不以為意,直接走到圖紙前:“哦?可有進展?”

劉曄指向圖紙:“德衡觀軍中現用蹶張弩,雖力道強勁,但上弦遲緩,臨陣不過三發。他提出一巧思,欲以腰引上弦,輔以連杆滑軌,或可使上弦省力一半,射速倍增。然其中機括聯動,尚需反複測算。”

“好!此乃大利於軍!”婁圭撫掌,隨即看向馬鈞,目光灼灼:“德衡之能,王上亦深知之。此番調你入許,便是要你儘展所長,一應需求,但講無妨。”

馬鈞感受到婁圭的真誠與信任,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話語連貫起來:“謝……謝督造。鈞……鈞以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革新之基,一在材……材料,二在工藝。眼下……有兩事,或可並行。”

“但說無妨。”

“其一,乃……造紙。”馬鈞道:“竹簡木牘,笨重昂貴,絹帛雖佳,成本過高。致使政令傳遞、典籍流傳,皆受阻滯。若能……改良蔡侯之法,造出價廉物美之紙,則……則信息流通,效率倍增,於新政推行,助力無窮。”

劉曄在一旁補充:“德衡此言,深得我心。此乃文治之根基。”

“其二,”馬鈞繼續道,說到技術細節,他的語言流暢了許多:“乃軍械。除連弩外,觀我軍攻城器械,如發石車、衝車,效率低下,損耗驚人。可設計標準化、模塊化之構件,戰時快速組裝,損毀部件亦可即時更換。另,現有環首刀,韌性有餘而硬度不足,易卷刃。或可嘗試……以灌鋼法,反複鍛打,或能兼得韌與硬。”

婁圭聽得心潮澎湃。馬鈞所言,看似樸實,卻句句切中要害。他當即拍板:“好!便依德衡之策!造紙一事,由你全權主導,我會調撥最得力的工匠與你。軍械標準化與灌鋼法,亦由你牽頭試驗。子揚先生則統籌全局,並專注於元戎弩等核心軍械的研發。我等三人,當同心協力,為王爺,也為這天下,打造出不世之基業!”

劉曄與馬鈞對視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振奮。三人之手緊緊握在一起,一場關乎國運的技術革新,就在這簡陋的議事堂內,拉開了序幕。

決議既定,將作大營的節奏驟然加快。馬鈞如同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穿梭於造紙工坊與軍械工場之間。

造紙工坊內,熱氣蒸騰。馬鈞摒棄了當時主流的麻絮、破布等原料,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易得、纖維更長的樹皮,尤其是楮樹皮。他指揮工匠將樹皮浸泡、蒸煮、捶搗,製成紙漿。

“舊法……雜質多,纖維短,故紙脆而糙。”馬鈞對身邊的工匠解釋,他親自示範如何用細竹簾在紙漿池中均勻地“抄”出紙漿。每一次抬手、晃動的角度和力度,他都要求得一絲不苟。“簾……簾要平,起要穩,力要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最初的試驗品總是不儘如人意。不是厚薄不均,便是易碎易爛。馬鈞毫不氣餒,他日夜守在工坊,記錄著每一次失敗的數據:蒸煮的時間、火候的大小、紙漿的濃度、添加物如石灰)的比例……

“德衡,已失敗十七次了,不如先歇息片刻?”一名老工匠見他眼眶深陷,忍不住勸道。

馬鈞搖搖頭,目光緊盯著新一鍋正在蒸煮的紙漿,喃喃道:“必……必有法門。蔡侯能成,我等……亦能成。”他想起曾在古籍殘卷中見過的“灞橋紙”記載,雖粗糙,卻證明了可能性。他思索著,是否需要在紙漿中加入某種植物黏液作為“紙藥”,以提高纖維的懸浮性和成紙的強度?

與此同時,劉曄所在的軍械坊,挑戰同樣巨大。他負責的“元戎弩”項目,旨在製造一種能夠快速連續發射的弩箭。馬鈞提出的腰引上弦和連杆結構,在圖紙上完美,一旦付諸實踐,便問題百出。不是機括卡死,便是滑軌變形,甚至發生過一次測試時連杆斷裂,險些傷人的事故。

劉曄麵對一堆散落的零件,眉頭緊鎖。他並非純然的技術工匠,更是通曉軍略的謀士。他深知,一種可靠的武器,遠比一種精巧但易壞的玩具更有價值。

“子揚先生,此結構過於複雜,加工精度要求太高,恐難以大規模製造。”一名資深弩匠直言不諱。

劉曄沉吟片刻,果斷決定:“簡化!先確保核心功能實現。德衡的設計思路是對的,但我們需分步走。先造出能快速上弦的單發弩,再圖連發。”

他將目光轉向了材料。現有的木材易受氣候影響而變形,他下令試驗各種硬木,甚至嘗試將牛筋、膠漆與木材複合使用,以增強關鍵部件的穩定性。他還借鑒了馬鈞關於標準化的思路,親自設計了幾種標準尺寸的弩臂和弩機,要求工匠們嚴格按照尺寸製作,以便互換。

而督造官婁圭,則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組織與保障作用。他如同一個高效的後勤官,不僅要協調劉曄與馬鈞兩個項目組之間可能存在的資源競爭,更要應對來自外部的壓力。

一日,大司農府的屬官前來,語氣帶著質疑:“婁督造,將作大營近日耗費木炭、鐵料、麻繩甚巨,遠超預算。如今國庫雖充盈,亦不當如此靡費。不知何時能見成效?”

婁圭麵色不變,從容應對:“工坊革新,如同墾荒,前期投入自然巨大。然一旦成功,所獲之利,百倍於投入。造紙若成,可省竹簡絹帛之費,其值幾何?軍械若利,可減將士傷亡,克敵製勝,其值又幾何?此乃王爺定下之國策,大司農府當鼎力支持才是。”

他一番話,既點明了革新背後的王命,又闡述了長遠利益,將那屬官說得啞口無言,悻悻而去。

處理完外部事務,婁圭又深入工坊,解決內部困難。他發現馬鈞的造紙工坊因為需要大量清水和排放廢水,選址靠近河流,但冬季將至,河水可能結冰,影響生產。他立即下令,在工坊旁增建蓄水池和保溫設施。得知劉曄的弩機需要一種特定的魚膠作為粘合劑,而許都存貨不足,他立刻動用自己的人脈,派人快馬前往青、徐沿海地區采購。

在三人通力合作下,轉機開始出現。

這一日,馬鈞的造紙工坊內傳出陣陣驚呼。最新的試驗紙上,馬鈞首次嘗試使用撈紙法,並加入了某種野生藤蔓搗出的黏液作為紙藥。當工匠小心翼翼地將濕潤的紙從紙模上揭下,貼在火牆上烘乾後,一張顏色微黃,但質地明顯均勻、柔韌了許多的紙張呈現在眾人麵前。

馬鈞用微微顫抖的手撫摸著紙張表麵,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他取過筆,蘸墨試寫,墨跡雖仍有少許洇散,但已能清晰成形,不再似前幾次那般模糊一片。


最新小说: 關東藏寶錄 凡人吳普同 我可愛的妹妹怎麼可能是兄控? 逆神者:於黃昏的殘響 娛樂:退婚魔王後我火了 娛樂:楊蜜隱婚暗藏驚天秘密 重生都市之再生天地 紅警係統在都市的稱霸之路 江灣釣事 尋夢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