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夏,一場數十年不遇的暴雨席卷了兗州、豫州大部,接連十餘日,天如傾漏。黃河下遊水位暴漲,洶湧的濁浪不斷衝擊著年久失修的堤岸,情勢岌岌可危。
許都晉王府內,燈火徹夜通明。袁紹與曹操、荀彧等人緊急議事,來自河防前線的告急文書一封接著一封。
“報——白馬津段堤壩出現管湧!”
“報——濮陽段水位已超警戒,民夫正在搶築子堰!”
“報——東郡有村莊被淹,百姓流離……”
曹操麵色凝重,指著地圖上蜿蜒如怒龍的黃河:“殿下,此次水患來勢凶猛,若任其發展,兗、豫數郡將成澤國,去歲屯田之成果,恐毀於一旦!”
荀彧補充道,語氣沉痛:“更堪憂者,流民若得不到妥善安置,恐生內亂,被南邊劉備、孫策所趁。水患不治,國無寧日。”
袁紹負手立於殿中,望著窗外依舊滂沱的雨勢,腦海中浮現的卻是更廣闊的圖景。他驀然轉身,目光銳利如刀:“孤意已決!治水,非僅為解一時之困,更要為萬世開太平!此次水患,正暴露了我水利廢弛之積弊。孤要借此契機,動員全國之力,大興水利,不僅要堵住決口,更要疏浚河道,重修渠網,讓這肆虐的黃河,變成滋養萬民的母親河!”
他即刻下達王命:
“擢升賈逵為治水監,總領天下河渠事務,即刻趕赴黃河險段,主持防汛搶險及後續治理!”
“命李通為督漕中郎將,輔佐賈逵,專司河道疏浚、堤壩修築之工役調度!”
“命王基為漕運都尉,負責規劃南北漕運,聯通河、濟、淮、泗,使糧貨暢通無阻!”
“詔令各州郡,即刻排查境內河渠險工,征調民夫,儲備物料,聽候賈逵統一調遣!”
王命如疾風驟雨般傳出,一個以治理黃河為核心,輻射全國的水利建設大會戰,在風雨飄搖中拉開了序幕。
賈逵受命於危難之際,星夜兼程,直奔黃河最危險的白馬津段。眼前的景象觸目驚心:渾濁的河水幾乎與堤頂平齊,浪頭不斷拍打著單薄的堤岸,無數民夫和兵卒正如螻蟻般搬運土石,試圖加固,但在大自然的偉力麵前,顯得如此徒勞。
“如此堵漏,如同揚湯止沸!”賈逵立刻召集隨行水利官員及當地老河工,“必須雙管齊下!李將軍!”
“末將在!”李通應聲而出,他作風悍勇,此時正適合攻堅。
“你即刻組織精壯,在下遊開闊處,開挖三條分洪河道,引泄洪水,減輕主堤壓力!同時,征調所有船隻,運送巨石、竹籠,不惜代價,先穩住主堤!”
“遵命!”
賈逵又看向心思縝密的王基:“王都尉,漕運規劃需即刻著手。你帶人勘察黃河、濟水、鴻溝故道,規劃出一條連接河北、中原與江淮的水運網絡。未來,我們的糧草軍械,要能通過水路,快速運抵四方!”
王基拱手:“下官明白,已帶好圖冊,即刻便去勘測。”
命令下達,龐大的國家機器高效運轉起來。李通展現出驚人的組織能力,他按軍隊編製管理民夫,設立營寨,分工明確。壯丁負責挖掘土方、搬運石料;婦女老弱則負責編織盛放石塊的竹籠、草袋。來自將作大營改良過的鐵鍬、獨輪車被大量運抵工地,效率倍增。
然而,挑戰接踵而至。分洪河道挖掘至深處,遭遇堅硬岩層,進度緩慢。連日暴雨,使得道路泥濘,石料運輸極其困難。更棘手的是,部分當地豪強,以占用祖墳、良田為由,阻撓施工。
賈逵聞訊,親自前往處理。他並非一味強壓,而是帶著王基繪製的水利全圖,向豪強們展示未來水渠修成後,其周邊土地將變成旱澇保收的良田,其價值倍增。同時,他也嚴正警告:“阻撓國策,形同謀逆!屆時,損失的就不隻是幾畝田了!”恩威並施之下,阻力漸消。
與此同時,王基的勘測工作也取得了突破。他不僅重新厘定了鴻溝故道的路線,更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賈監,李將軍,下官以為,可在黃河與濟水之間,開鑿一條新渠,不僅可分泄黃河洪峰,更可成為連接中原與河北的黃金水道!此渠若成,自鄴城糧倉至許都,舟楫往來,可省陸路轉運之耗大半!”
賈逵與李通研究後,大為讚同,立即上表袁紹。袁紹接到奏報,拍案叫好,當即批準,並命名為“平虜渠”,寓意平定北虜暗指未來可能用兵北方),並調撥更多資源支持。
在無數人的奮戰下,肆虐的洪水終於被初步馴服。險情解除後,賈逵並未讓民夫解散,而是按照既定規劃,轉入更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階段。疏浚黃河下遊河道,加固千裡堤防,開鑿“平虜渠”,修複各地陂塘堰壩……廣袤的北方大地上,成千上萬的勞動者,用他們的汗水和智慧,重新描繪著水係版圖。
建安十二年秋,距離那場驚心動魄的防汛之戰已過去一年有餘。袁紹再次出巡,此番重點,便是視察水利工程成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賈逵、李通、王基等人的陪同下,袁紹與曹操首先來到了已初具規模的“平虜渠”。但見渠寬十丈,水深可行重船,兩岸堤壩以三合土夯築,堅固異常。渠首閘門設計精巧,可靈活調控水量。此時,正有滿載河北糧粟的船隊,揚帆南下,直抵許都。
曹操撫摸著渠畔石碑上“平虜渠”三個大字,感慨道:“昔日曹操征討烏桓,為糧草轉運耗儘心力。若早有此渠,何至於那般艱難!此渠之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賈逵彙報成果:“王爺,丞相,‘平虜渠’主體已通,黃河下遊主乾堤防全麵加固,去歲秋汛,安然無恙。此外,司隸地區,鄭國渠、白渠已全麵疏浚,可灌田萬頃;青徐地區,沭河、沂水等水係得到治理;荊州北部,亦開始修複鉗盧陂等水利設施。去歲全國新增及改善灌溉良田,逾百萬畝。”
眾人又來到兗州一處原本飽受旱澇之苦的鄉縣。但見昔日雜草叢生的荒灘,已被整齊的田疇取代,新修的鬥渠、農渠、毛渠如血脈般將水源精準送達每一塊土地。田間,金黃的粟穗低垂,農夫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當地三老率眾跪迎,激動地陳述:“王爺,曹丞相,賈青天……自這水渠修成,我等再不受旱澇之苦。去歲小收,今歲大熟!家家有餘糧,戶戶感念王爺和朝廷恩德啊!”
袁紹親自下田,撚起一撮肥沃的泥土,心中激蕩。他回頭對隨行的荀彧、棗隻等人道:“文若,子敬棗隻),可見否?水利興,則倉廩實!此乃真正的不朽功業,比攻下一城一地,更能收服人心,穩固國本!”
棗隻由衷讚道:“賈監、李將軍、王都尉,於國於民,皆立下不世之功!去歲司隸、兗、豫等地糧產,因水利之效,平均增產三成以上。國庫更加充盈,南征之糧秣,已無後顧之憂。”
在盛大的渠成慶典上,袁紹當眾宣布:
“賈逵,總領河渠,功勳卓著,擢升為大司農丞,晉爵關內侯!”
“李通,督工得力,不畏艱險,加破虜將軍號,領南陽太守,鎮守荊北!”
“王基,規劃精妙,目光長遠,擢升為徐州刺史,輔佐荀攸,經營東南!”
“所有參與水利工程之官吏、將士、民夫,依功行賞,免賦三年!”
封賞之重,令人咋舌,也足見袁紹對水利之功的看重。
是夜,袁紹與曹操漫步於平虜渠畔,但見星垂平野,月映波光,舟火點點,一派安寧富庶。
曹操歎道:“殿下力排萬難,興修水利,今日方見其效。民心歸附,糧草充盈,此乃王業之基也。”
袁紹遠望南方,目光深邃:“根基已固,枝葉自繁。孟德,是時候讓南方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泰山壓頂了。”
水利的興修,如同為這部龐大的戰爭機器注入了最澎湃的動力,也為即將到來的統一之戰,鋪就了最堅實的道路。北方的土地,在水網的滋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支撐著一個新時代的崛起。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