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深秋,豫州大地烽煙四起。隨著譙郡陷落、潁川失守,劉備率領殘部退守至最後的據點——汝南。這座古城位於淮河北岸,城高池深,是連接中原與江淮的戰略要衝,如今成了劉備集團存亡的關鍵。
汝南城頭,劉備望著城外連綿不絕的北軍營寨,眉頭緊鎖。在他身旁,軍師徐庶、義弟張飛、以及新近從譙郡退守至此的關羽、馬良、廖化等人肅立。經過連番苦戰,眾人臉上都帶著疲憊,但眼神中仍閃爍著不屈的光芒。
元直,劉備聲音沙啞,想不到潁川失守如此之快。如今困守孤城,如之奈何?
徐庶目光沉靜,指著城外正在安營紮寨的北軍說道:主公勿憂。汝南城堅糧足,更有淮河天險。我軍雖敗,然關張之勇尚在,將士用命,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張飛站在一旁,麵色羞愧,低聲道:大哥,都是俺老張的錯。若是在潁川聽了元直先生的話,也不至於......
原來在潁川時,徐庶曾建議張飛采取守勢,消耗北軍銳氣。但張飛連勝之下心生驕矜,執意出城迎戰。恰逢袁紹親率中軍主力抵達,在絕對優勢兵力下,張飛雖勇,也難以挽回敗局,最終不得不放棄潁川,南下與劉備會合。
關羽撫髯不語,丹鳳眼中卻閃爍著銳利的光芒。馬良輕聲道:如今東西兩路敵軍已在城外會師,形勢確實不容樂觀。但正如元直所言,我軍尚有一戰之力。
此時,城外北軍大營中,卻是另一番景象。
袁紹的中軍大帳內,文武雲集。在順利接收潁川後,袁紹留下部分兵力駐守,親率主力南下,與荀攸的東路軍在汝南城外會師。
文遠傷勢如何?袁紹關切地問剛剛從前線巡視回來的程昱。
程昱躬身回道:張將軍肩傷頗重,但性命無礙。軍醫說需要靜養數月。
袁紹當即下令:傳令,派一隊精銳騎兵護送文遠回許都養傷。告訴宮中的太醫,務必用好藥,不得有誤。
當張遼得知這個消息時,這位身經百戰的猛將竟熱淚盈眶,在病榻上掙紮著要向袁紹行禮:末將無能,累王爺掛心......
袁紹親自扶住他,溫言道:文遠何必如此?你在潁川力戰受傷,乃是為國建功。好好養傷,來日還要倚重將軍。
這一幕讓在場的將領無不感動,對袁紹更加歸心。
送走張遼後,袁紹立即召開軍議。賈詡、程昱、許攸、逢紀等謀士,顏良、文醜、張合、高覽等將領齊聚一堂。
劉備退守汝南,諸位以為當如何破之?袁紹問道。
程昱首先發言:王爺,劉備連戰連敗,士氣低落。我軍當乘勝追擊,立即攻城。
賈詡卻搖頭道:仲德之言差矣。劉備雖敗,然有關張之勇,徐庶之智,更兼汝南城防堅固,強攻必損失慘重。
許攸笑道:文和太過謹慎。我軍數倍於敵,何懼損失?攸有一計,可令劉備不戰自敗。
哦?子遠有何妙計?袁紹感興趣地問。
許攸得意地說:劉備軍中,並非鐵板一塊。可派人潛入城中,散布謠言,稱關羽因譙郡之敗對劉備不滿,意欲投降。再稱張飛因潁川之失心懷愧疚,已生退意。如此,劉備軍心必亂。
荀攸卻皺眉道:此計雖妙,然徐庶多智,必能識破。不如采取圍城之策,斷其糧道。汝南雖糧足,終有儘時。
就在北軍謀士們爭論不休時,城內的徐庶也在積極謀劃。
主公,徐庶對劉備說,北軍新勝,必生驕矜。可趁其立足未穩,今夜劫營。
張飛聞言大喜:好!這次俺老張一定聽先生的!
然而徐庶卻搖頭:此次劫營,非為取勝,而是挫敵銳氣。三將軍可率一千精兵,突襲其左翼。記住,一擊即走,不可戀戰。
是夜,張飛果然依計行事,率軍突襲北軍左翼。雖然斬獲不多,但確實打亂了北軍的部署,讓袁紹意識到劉備軍仍有戰力。
次日,袁紹采納了賈詡的建議,決定采取圍城策略,同時在政治上施壓。
傳令,袁紹對程昱說,以朝廷名義發布討劉備檄文,曆數其罪狀。同時許諾,城中將士若擒劉備來降,封萬戶侯。
這道檄文被射入城中,確實在守軍中引起了一些波動。
麵對北軍的政治攻勢,徐庶迅速做出反應。
主公可親自巡城,與士卒同甘共苦。同時打開府庫,犒賞三軍。徐庶建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