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基地的自動化種植園選址在雨林邊緣的開闊地帶。當第一台由舊時代數據改裝的播種機緩緩啟動時,林野站在田埂上,看著機械臂精準地將種子埋入土壤,心中湧起一陣難以言喻的激動。這台播種機的核心部件來自雨林研究所的遺跡,搭配昆侖基地生產的新零件,完美複現了舊時代的自動化技術,一天就能完成過去百人才能完成的播種量。
“林野先生,智能灌溉係統已經調試完畢,土壤傳感器能實時監測濕度,自動調節水量。”小米拿著便攜終端跑過來,屏幕上顯示著種植園的實時數據——每塊田的土壤濕度、種子發芽率、甚至附近的風向風速都清晰可見。這是她和阿裡帶領小組完成的第一個項目,兩人熬夜優化了灌溉算法,讓水資源利用率提升了30。
阿夏和伊恩站在不遠處的溫室裡,看著培育箱中的幼苗。這些幼苗是用研究所發現的“快速生長基因”培育的,生長周期比普通作物縮短了一半,還能抵抗雨林的高溫高濕環境。“按照這個速度,再過一個月就能收獲第一批蔬菜了。”伊恩的眼中滿是欣慰,他從未想過,有生之年能看到舊時代的農業技術在這片土地上重現。
然而,自動化種植園的運行並非一帆風順。一周後的清晨,土壤傳感器突然發出警報,顯示東部區域的土壤濕度異常下降,幼苗出現了枯萎的跡象。林野立刻帶著小米和阿裡趕到現場,發現地麵下的灌溉管道被一群變異白蟻咬斷,水流全部滲入了地下。
“這些白蟻的牙齒能咬穿金屬,普通的管道根本抵擋不住。”大牛皺著眉頭,手中拿著一隻被踩死的白蟻,它的體型比普通白蟻大十倍,牙齒泛著金屬般的光澤。阿夏蹲下身,仔細觀察著地麵的蟻穴,突然眼前一亮:“我有辦法!雨林裡的‘防蟻樹’汁液能驅趕白蟻,我們可以將汁液塗在管道表麵,再在種植園周圍種上防蟻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眾人立刻行動起來。阿夏帶著孩子們去雨林采集防蟻樹汁液,林野和大牛則負責更換被損壞的管道,將塗有汁液的新管道埋入地下。兩天後,種植園的土壤濕度恢複正常,枯萎的幼苗重新煥發生機,地麵上再也看不到變異白蟻的蹤跡。小米在她的記錄儀上寫道:“科技雖然強大,但也要學會利用自然的力量,兩者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一個月後,自動化種植園迎來了第一次豐收。鮮紅的西紅柿、翠綠的黃瓜、飽滿的胡蘿卜掛滿了枝頭,自動化收割機在田間穿梭,將成熟的蔬菜收割、清洗、打包,整個過程無需人力乾預。聯盟的各基地都派來了代表,當他們看到滿倉的蔬菜時,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按照這個產量,我們不僅能滿足六個基地的需求,還能儲存一部分作為應急糧食。”卡洛斯興奮地說,他已經計劃在亞馬遜基地再建三座自動化種植園,用來培育雨林特有的水果和藥材。穆罕默德則表示,要將自動化技術與撒哈拉的太陽能結合,在沙漠邊緣建立灌溉種植園,讓沙漠變成綠洲。
豐收慶典在種植園裡舉行,孩子們圍著收割機歡呼雀躍,大人們則忙著準備食物,烤肉的香氣和水果的甜味彌漫在空氣中。林野看著眼前的景象,想起了一年前在昆侖山脈的日子——那時他們還在為生存而掙紮,如今卻能享受豐收的喜悅。他知道,這一切的改變,源於聯盟的團結,源於科技的力量,更源於每個人心中對未來的希望。
慶典結束後,林野將自動化種植係統的全部資料整理成冊,通過聯盟的通訊網絡共享給所有基地。他在資料的扉頁上寫道:“科技的意義不在於重現過去,而在於創造未來。願我們用智慧和雙手,讓這片燼土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能結出希望的果實。”
月光下,自動化種植園的燈光依舊明亮,智能灌溉係統在默默地工作,為下一季的種植做準備。林野站在田埂上,望著遠方的雨林,心中充滿了期待——未來,他們還會探索更多的遺跡,複原更多的科技,讓人類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綻放出比過去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