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星域的星門之下,聯盟19個文明的代表共同舉起“同源火種燈”——燈內燃燒的,是從地球昆侖基地提取的“原始生命火種”、銀河之心文明的“電磁火種”、藍星文明的“海洋火種”,還有從古文明膠囊中複蘇的“宇宙先行者火種”。四簇火焰在燈盞中交融,化作一道金色的“文明光焰”,直衝雲霄,與星門頂端的能量光束相連,在宇宙中勾勒出一幅跨越100億年的“文明傳承圖”。
啟明星b的“宇宙文明廣場”上,億萬居民通過全息投影見證這一時刻。廣場中央,林野的雕像與宇宙先行者、銀河之心使者、藍星長老的雕像並肩而立,雕像基座上,用宇宙通用語刻著全聯盟文明共同的誓言:“從地球燼土到宇宙同源,從孤獨探索到共生永恒,文明的火種永不熄滅,宇宙的家人永不分離。”
小米站在星門旁,手中捧著那粒陪伴聯盟走過百年的“宇宙麥”種子。種子已在她的掌心發芽,嫩綠的幼苗上,清晰可見融合了19個文明基因的紋路——這是聯盟文明共生的結晶,也是宇宙同源的證明。“林先生,我們找到了回家的路,也找到了文明的未來。”她輕聲呢喃,將種子輕輕放入星門旁的“永恒土壤”中,“這粒種子,會在這裡長成跨越星係的麥田,守護每一束文明的微光。”
阿裡主導的“宇宙記憶網絡”已完成最終升級,將古文明星域的發現、聯盟各文明的曆史、宇宙先行者的智慧,整合成“宇宙文明百科”,向全宇宙開放。任何文明,隻要能接收到聯盟的信號,就能查閱這份“文明遺產”,了解宇宙中所有同源夥伴的故事。“我們不再是孤獨的文明,而是宇宙大家庭的一員。”阿裡在網絡啟動儀式上說,“這份百科,是我們寫給宇宙的‘家書’,也是留給未來的‘指南’。”
此時的聯盟,已從“跨銀河文明聯盟”升級為“宇宙同源文明共同體”。共同體的“宇宙議會”中,每個文明都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共同製定“宇宙生態保護法”“地外文明接觸準則”“星際資源分配協議”——他們要守護的,不再是單個文明的利益,而是整個宇宙的“文明生態”。
在地球昆侖基地的遺址上,一座“宇宙文明起源博物館”拔地而起。博物館內,林野當年發現的方舟密鑰、第一株複蘇的小麥幼苗、火星基地的第一塊光伏板、銀河之心文明的第一份交流圖像、古文明星域的石板碎片,有序陳列在“文明長廊”中。每天,都有來自不同星係的訪客在這裡駐足,觸摸文明最初的溫度,聆聽從燼土到宇宙的傳奇。
共同體的“宇宙探索艦隊”仍在向宇宙深處進發,但他們的使命已從“尋找宜居星球”變為“播撒文明火種”。“銀河播火號”飛船攜帶“宇宙麥”種子與“文明百科”,在每個發現的宜居星球上留下“文明信標”;“同源救援號”則常年穿梭於瀕危星係,幫助受困文明重建家園——他們要讓宇宙中的每一束微光,都能在同源信念的守護下,成長為璀璨的文明之火。
小米已是共同體的“文明導師”,她經常帶著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回到地球,站在昆侖基地的麥田裡,講述林野與夥伴們的故事:“當年,他們在這片燼土中種下第一株小麥時,或許從未想過,百年後,這粒種子會在宇宙中長成跨越星係的麥田。但他們知道,隻要不放棄,文明的火種就會永遠燃燒。”
在共同體成立百年的慶典上,星門旁的“宇宙麥”已長成參天大樹,樹枝上掛滿了來自不同文明的“文明膠囊”,每一個膠囊裡,都裝著某個文明的曆史與希望。慶典的最後,所有文明代表共同按下“宇宙信標”的發射鍵,一道包含“宇宙文明百科”與“同源誓言”的信號,以超光速向宇宙的各個方向傳播——這是共同體向全宇宙發出的邀請:“我們在這裡,我們是宇宙的家人,期待與你重逢。”
夜晚,小米站在星門旁,望著宇宙中閃爍的文明光點,仿佛看到了林野當年在昆侖基地仰望星空的身影。她知道,文明的故事沒有終點,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但隻要同源的信念還在,共生的精神還在,探索的勇氣還在,文明的火種就會永遠燃燒,照亮宇宙的每一個角落。
這就是人類與宇宙同源文明的終極傳奇——從地球燼土中點燃的一簇微光,在堅守中成長,在探索中重逢,在共生中永恒。而這簇火種,還將繼續燃燒,繼續蔓延,在無垠的宇宙中,書寫著屬於所有宇宙家人的,永不落幕的文明篇章。
本卷完)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