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車的履帶碾過北部新據點外的凍土時,林野嗬出的白氣在冷空氣中瞬間凝結成霜。這裡比之前去過的北部據點更靠北,十一月的風已經帶著刺骨的寒意,地麵結著一層薄冰,踩上去發出“咯吱咯吱”的脆響,遠處的矮山覆蓋著殘雪,連天空都顯得格外清冷。
“前麵就是新據點了!”阿凱盯著擋風玻璃外的景象,手指在方向盤上輕輕敲擊——為了應對凍土,他特意給裝甲車換了防滑履帶,還在引擎外裹了保溫層。林野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一片用雪鬆木搭建的木屋出現在視野裡,屋頂覆蓋著厚厚的茅草,煙囪裡冒出的白煙在冷風中直直向上,像一道道白色的細線。
據點首領老馮早已在木屋外等候,他穿著一件厚重的獸皮大衣,臉上凍得通紅,手裡捧著一個冒著熱氣的鐵皮壺:“快進屋暖和暖和!這鬼天氣,再待一會兒就要凍透了。”跟著他走進木屋,林野才感覺到一絲暖意——屋裡砌著一個土炕,炕邊的火爐裡燒著煤塊,火苗跳動著,把周圍的空氣烤得溫熱。
“這裡的情況比預想的還難,”老馮喝了口熱茶,眉頭緊鎖,“我們上個月才搬來,原以為能靠附近的煤窯過冬,沒想到煤窯塌了一半,剩下的煤隻夠燒到月底。沒有煤,取暖和做飯都成問題,更彆說用電了。”
林野放下工具包,拿出溫度計——屋裡的溫度隻有5c,炕邊的孩子們裹著破舊的毯子,小臉凍得發紫,卻依舊睜著好奇的眼睛看著他們。“我們先建太陽能發電站,”林野語氣堅定,“再修一個簡易的儲熱係統,用太陽能供暖,解決取暖和用電問題。”老吳也湊過來,打開隨身攜帶的圖紙:“這裡的日照時間雖然短,但冬季晴天多,適合建聚光式太陽能電站,效率比普通太陽能板高不少。”
當天下午,選址工作就緊鑼密鼓地展開。林野、阿凱和老吳在據點周圍勘察,最終把發電站的位置定在據點東側的開闊地——這裡無遮擋,日照時間最長,還靠近水源,方便後續的儲熱係統建設。蘇曉則留在木屋裡,給孩子們檢查身體,用帶來的草藥熬了驅寒湯,一碗碗端給老人和孩子:“喝了這湯,身子能暖和點,彆凍著了。”
第二天清晨,建設工作正式開始。阿凱帶著據點的年輕人去搬運太陽能板和鋼材——這些物資是從東部工業據點運來的,用厚帆布裹著,防止凍壞;林野則負責組裝太陽能支架,他用磁控扳手將鋼材精準對接,在凍土上打下固定樁,確保支架能抵禦北風的侵襲;老吳忙著調試聚光鏡,調整角度,讓陽光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在吸熱器上;蘇曉則在工地旁搭了臨時的休息棚,燒著熱水,給乾活的人遞上暖手寶,叮囑大家注意保暖,彆凍傷了手。
凍土堅硬,打樁時需要先用火烤軟地麵,再用錘子一點點把樁子砸進土裡。據點的年輕人輪流上陣,手上磨出了水泡,卻沒人喊累。老馮看著忙碌的眾人,眼裡滿是感激:“以前總覺得,在這北境過冬就是熬日子,現在看到你們,才知道日子還能有盼頭。”林野擦了擦額頭的汗——雖然天冷,乾活時卻渾身發熱,“等發電站建好了,屋裡能用上電燈,還能燒熱水,冬天就不用再挨凍了。”
接下來的幾天,太陽能發電站漸漸有了雛形——一排排聚光鏡整齊排列,像一麵麵銀色的鏡子,在陽光下閃著光;吸熱器和儲熱罐安裝完畢,管道埋在地下,連接著各個木屋;電纜也從發電站牽到了據點,沿著木屋外牆拉到每個房間的燈座旁。蘇曉還和據點的婦女一起,在管道外裹了厚厚的保溫棉,防止冬季管道凍裂。
這天傍晚,太陽能發電站第一次試運行。林野按下啟動按鈕,聚光鏡緩緩轉動,對準太陽,吸熱器的溫度逐漸升高,儲熱罐裡的水開始升溫,電纜裡的電流順著線路流向木屋。當第一個木屋的電燈亮起時,據點裡爆發出一陣歡呼——孩子們興奮地跑到燈下拉著燈繩,看著燈泡忽明忽暗,笑得合不攏嘴;老人們則圍在儲熱罐旁,摸著溫熱的管道,眼裡滿是淚光。
“終於有電燈了!”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激動地說,“多少年了,晚上隻能點煤油燈,現在終於能用上電燈了!”林野看著眼前的景象,心裡滿是成就感——在這寒冷的北境,太陽能不僅帶來了電,更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接下來的幾天,儲熱係統也安裝完成。通過管道,儲熱罐裡的熱水被輸送到每個木屋的暖氣片裡,屋裡的溫度漸漸升到了15c,孩子們終於不用裹著厚毯子,能在屋裡自由地玩耍;廚房也用上了電炊具,再也不用燒煤做飯,屋裡的空氣也變得乾淨了許多。蘇曉還在據點裡開設了“冬季健康課”,教大家如何預防凍傷,如何在冬季保持室內通風,預防呼吸道疾病。
離開那天,北境下起了小雪,雪花飄落在太陽能板上,很快就被聚光鏡產生的熱量融化。老馮和據點的人都來送行,孩子們手裡拿著用雪捏的小太陽,塞到林野手裡:“林哥,這個送給你,像太陽能一樣,能帶來溫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裝甲車駛離新據點時,林野回頭看了一眼——太陽能發電站的聚光鏡在雪地裡閃著光,木屋的窗戶透出溫暖的燈光,煙囪裡的白煙依舊嫋嫋,卻少了幾分之前的窘迫,多了幾分安穩。他知道,這裡的北境已經築起了能量的屏障,寒地裡終於生出了暖意,未來,即使沒有煤炭,這裡的人也能安穩過冬,也能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生活下去。
“下一個目的地是哪裡?”阿凱握著方向盤,笑著問。林野打開聯盟地圖,指了指西部的一個牧業據點:“那裡的人在養牛羊,最近遇到了疫病,不少牛羊都病了。我們去幫他們建獸醫站,研製預防疫病的疫苗,保住他們的生計。”
蘇曉從背包裡拿出動物醫學手冊,眼裡滿是期待:“我還可以教他們如何給牛羊做日常檢查,如何改善圈舍環境,從源頭預防疫病。”老吳則拿出保溫箱——裡麵裝著從聯盟醫療站帶來的疫苗樣本,“我們可以在那裡建一個簡易的疫苗儲存室,用太陽能供電,確保疫苗不會失效。”
裝甲車在雪地裡行駛,陽光灑在車身上,像一層金色的鎧甲。林野打開收音機,裡麵傳來聯盟各基地的消息——南部教育據點的孩子們已經開始學習冬季防護知識,東部漁業據點的冰層下養著耐寒的魚類,中部貿易據點的商人們正在往北部運送過冬的物資,每一個消息都讓人振奮。
“你聽,”蘇曉指著收音機,眼裡閃著微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聯盟的每個角落都在變好,這就是我們努力的意義。”林野點點頭,握緊了手裡的雪捏小太陽——雖然它很快就會融化,但那份溫暖卻留在了心裡。他知道,這趟旅程還在繼續,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但隻要心中的“太陽”不滅,隻要聯盟同心,就一定能在這片燼土上,為每一個人築起溫暖的家園,讓寒地生暖,讓希望永存。
裝甲車繼續前行,朝著西部牧業據點駛去。車頂上的齒輪旗幟在風雪裡獵獵作響,像在指引著方向,也像在宣告著——北境築能,寒地生暖,文明的重建之路,正在每一片土地上堅定延伸。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