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藍海揚帆,向海而生_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 > 第35章 藍海揚帆,向海而生

第35章 藍海揚帆,向海而生(1 / 1)

裝甲車駛近東部“海洋經濟”試點據點時,林野首先聞到了空氣中的鹹濕氣息——遠處的海灣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舊世界留下的碼頭斷壁上爬滿海藻,幾艘簡陋的木船停靠在灘塗邊,漁民們正彎腰撿拾退潮後留下的貝類,身影在海天交界處拉得很長。

“可算把你們盼來了!”據點漁老大張叔快步迎上來,他穿著防水膠鞋,褲腳沾滿海泥,手裡拿著一張泛黃的海圖,“我們祖祖輩輩靠海吃海,可現在碼頭壞了、船也舊了,海水又不能直接用,想擴大養殖都沒辦法。聯盟說要搞海洋經濟,我們都盼著能有條新路子!”

跟著張叔走進據點,林野才發現向海發展的核心困境——簡陋的漁棚裡堆著少量曬乾的魚乾,蒼蠅在周圍嗡嗡打轉;臨時搭建的養殖池用塑料布圍成,海水滲漏嚴重,池裡的蝦苗存活率不足三成;村民們用木桶從海裡挑水,再放在太陽下曬,試圖淡化海水,卻隻能得到少量渾濁的淡水;舊碼頭的鋼筋裸露在外,隨時有坍塌的風險,根本無法停靠稍大的船隻。

“我們要走‘修複+開發’的路子,讓這片藍海真正成為‘富民海’。”林野指著海灣,“第一步修複碼頭、建設防波堤,解決船隻停靠和養殖安全問題;第二步搭建太陽能海水淡化係統,滿足生活和養殖用水需求;第三步發展‘養殖+旅遊’模式,既擴大海產品產量,又吸引遊客體驗漁家生活,實現‘一海雙收’。”

老吳立刻拿出碼頭修複方案:“我們用耐腐蝕的特種鋼材加固舊碼頭,再新建一座小型貨運碼頭,方便海產品運輸;防波堤采用‘石籠+混凝土’結構,既能抵禦海浪衝擊,又能為海洋生物提供棲息空間,實現生態與防護雙贏。”他還從背包裡拿出海水淡化設備圖紙,“這套太陽能淡化設備每天能處理50噸海水,產出的淡水符合飲用水和養殖用水標準,完全能滿足據點需求。”

蘇曉則關注“海洋健康”保障:“我來建設漁家醫療站,配備治療海鮮過敏、曬傷、風濕的藥品;同時編寫‘海洋安全手冊’,教漁民識彆有毒海洋生物、應對海上突發天氣,還會定期檢測海產品質量,確保食用安全。”她還計劃在據點周邊種植紅樹林,“紅樹林既能防風固沙,又能淨化海水,還能為魚蝦提供棲息地,是保護海洋生態的‘天然屏障’。”

阿凱的任務是搭建養殖基地和旅遊設施:“我們建設標準化海水養殖池,采用‘生態循環’模式,用蝦的排泄物養魚、魚的排泄物養海藻,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再搭建漁家民宿和海鮮餐廳,民宿采用太陽能供暖,餐廳的食材直接來自養殖池,讓遊客體驗‘從海到桌’的新鮮。”

當天下午,建設工作就在海邊啟動。阿凱帶著漁民平整養殖池地基,雖然海風吹得人睜不開眼,腳下的灘塗又軟又滑,但大家乾勁十足,鐵鍬與泥土碰撞的聲音此起彼伏;林野和老吳則忙著安裝海水淡化設備,當第一股清澈的淡水從出水口流出時,漁民們紛紛圍過來品嘗,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笑容;蘇曉的醫療站裡,漁民們正排隊測量血壓,手裡拿著剛領到的“海洋安全手冊”,認真地聽著講解。

接下來的日子,海灣漸漸煥發出“藍色活力”——標準化養殖池裡的蝦苗存活率提升到了八成,漁民們每天都能收獲新鮮的對蝦;修複後的碼頭迎來了第一艘聯盟貿易船,剛捕撈的海鮮當天就能運往內陸據點;紅樹林幼苗在海邊紮下根,嫩綠的枝葉在海風中搖曳;漁家民宿迎來了第一批遊客,大家跟著漁民出海捕魚、體驗趕海樂趣,晚上圍坐在海邊,吃著剛烤好的海鮮,聽著海浪聲聊天,格外愜意。

張叔拿著剛收到的海鮮貨款,激動地對林野說:“以前我們一年的收入,現在一個月就能賺到!這藍海真成了我們的‘聚寶盆’!”他還組織漁民成立了“海洋合作社”,統一管理養殖、捕撈和旅遊服務,讓大家抱團發展,共同致富。

離開那天,海灣的碼頭上停滿了漁船,養殖池裡的對蝦歡快地遊動,紅樹林邊有遊客在拍照留念,漁家民宿的煙囪裡冒出淡淡的炊煙。張叔和漁民們都來送行,他們給聯盟帶來了一箱剛捕撈的對蝦和幾瓶自製的海鮮醬:“這是我們藍海的‘寶貝’,感謝聯盟讓我們靠海能吃海、靠海能致富,以後我們一定會好好保護這片海,讓它永遠造福子孫後代!”

裝甲車駛離海洋經濟據點時,林野回頭看了一眼——夕陽下的海灣泛著金色的光芒,漁民們還在海邊忙碌,遊客們在沙灘上嬉戲,紅樹林的枝葉在海風中輕輕擺動,構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麵。他知道,這裡的“藍色資源”已經變成了“富民資本”,向海而生不再是簡單的生存選擇,而是充滿希望的發展之路,未來,會有更多海洋據點崛起,讓聯盟的文明版圖延伸到更廣闊的藍海。

“下一個目的地是哪裡?”阿凱握著方向盤,笑著問。林野打開聯盟地圖,指了指南部的一個“跨境文化樞紐”據點:“那裡是聯盟與多個外部部落的文化交流中心,需要我們幫忙建設‘文化共享平台’,既展示聯盟文明成果,又吸收外部優秀文化,讓文明在交流中互鑒、在互鑒中發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曉從背包裡拿出“跨境文化健康手冊”:“我來為樞紐建設多語種醫療服務站,配備懂部落語言的醫護人員,既提供醫療服務,又通過健康交流增進彼此信任;同時開展‘傳統醫藥互學’活動,讓聯盟的現代醫療與部落的傳統醫藥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老吳則拿出“文化設施方案”:“我們建設‘文明互鑒館’,用全息投影展示聯盟與部落的文化特色;搭建‘數字文化庫’,收錄雙方的傳統故事、音樂、技藝,方便大家查閱學習;再建設‘手工藝工坊’,讓聯盟工匠與部落藝人一起創作,打造融合雙方特色的文化產品。”

裝甲車在沿海公路上行駛,海風拂過車身,帶著淡淡的鹹濕氣息。林野打開收音機,裡麵傳來聯盟各基地的消息——海洋經濟據點的對蝦在聯盟貿易中供不應求,冰雪據點的草莓醬又推出了新口味,生態移民新村的沙棘種植技術開始向外部部落推廣,每一個消息都讓人振奮。

“你聽,”蘇曉指著收音機,眼裡閃著微光,“從陸地到海洋,從內部發展到跨境交流,我們的文明正在不斷拓展邊界,在與自然、與不同族群的互動中,變得更加包容、更加豐富。”林野點點頭,握緊了手裡的海鮮醬瓶——瓶裡的醬料鹹鮮濃鬱,是向海而生的見證,也是聯盟“多元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他知道,這趟“燼土行”還在繼續,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但隻要堅持“向海而生、開放互鑒”,人類就一定能在這片土地上,讓文明的火種在藍海之上、在文化之間永遠燃燒,書寫出更加輝煌的共生篇章。

裝甲車繼續前行,朝著南部“跨境文化樞紐”據點駛去。車頂上的聯盟旗幟在海風裡獵獵作響,像在指引著方向,也像在宣告著——藍海揚帆,向海而生,文明的重建之路,正在從“陸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從“單一發展”走向“多元互鑒”,開啟人類文明新的壯闊航程。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山海秘藏古卷迷宗 重生繼妹懷中,好女孩不錯過 高武世界:開局有靈眸 奪我家產?我嫁竹馬隨軍成團寵! 灶王爺的作業:雙寶尋味記 文豪:我什麼都略懂一二 這方寸間,我如神明,主宰一切! 開局獲得永生,我在都市低調生活 魂穿90喜當爹,手握商城當倒爺 我的朋友我的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