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知州大人在偏袒丐幫。而且自己三人確實殺了幾個乞丐還有兩個同夥的武林中人。州官老爺說不能偏聽偏信,要去調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玄翊三人也不好立刻發作。隻能在州衙被軟禁起來,靜觀其變。
那閔世驤退堂後,也是愁眉不展,憂心忡忡。午飯桌上,賢惠體貼的閔夫人知道丈夫是在公事上碰到難題了,很是善解人意的給丈夫斟了一杯酒,給丈夫夾了許多平時愛吃的菜,溫言勸道:“老爺是在衙門有什麼難事嗎?實在不行,咱就不當這個官了,省得操勞。反正咱們也兒大女大,各有前程;以咱們自家祖傳家業,也不愁吃穿用度的。這官場上的事錯綜複雜,人情淡泊,爾虞我詐,爭名奪利,殘忍冷血。老爺你謙謙君子確實不適合做官……”
閔世驤喝了口酒,歎了一口氣:“夫人平時也勸我不要當這個父母官。可我總想光宗耀祖,也為宿州百姓辦點實事。但這官也確實不好當啊。不管是當貪官還是當清官都很艱難。對百姓總感覺自己很多事無能為力,對轄下百姓造福甚少,愧對子民;對上麵,自己做的再好,也得不到上級賞識,總讓人覺得懷才不遇;對同僚時,又不能失去我平素做人的原則,但不同流合汙又很難有好的人緣。以往這宿州的官還是好做,畢竟是太祖的龍興之地,又是馬皇後的娘家,治安、經濟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深受朝廷關照。可今天這個案子也就是因為這個“得天獨厚”才難辦啊……”
慧質蘭心、才思敏捷的小女兒閔令儀道:“難道爹爹今日的案子與皇親國戚有關”?
閔世驤歎氣道:“真與皇親國戚有關,反倒好辦了,報於宗人府就是。關鍵現在這樁案子推不掉,審不了,判也不好判。想和稀泥混過去也不行。一來影響太惡劣,百姓民憤極大;二者確實被告作案手段令人發指,不嚴懲凶手,我良心有愧;其三,那原告是吃飽飯沒事乾的武林中人,對這種能揚名立萬、行俠仗義的事肯定會死盯不放”。
“關鍵被告是丐幫,眾所周知,從太祖立國以來,丐幫作為扶龍功臣,雖沒入仕,但在朝廷,在民間,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咱們鳳翔宿州的乞丐那是和太祖一起起兵造反的,雖說早已不是當年那波從龍乞丐,但那鳳翔丐幫總舵餘蔭尚存,底蘊還在……”
閔令儀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案子呢?這麼複雜的”。
於是閔世驤將一大早就過堂的案子一五一十的講給家人聽了。
閔夫人當場就為那些可憐的孩子流下了同情、憐憫的淚水。閔令儀也是義憤填膺,含淚欲滴。娘倆都是善良的人,都表示支持重判被告,深挖到底,徹底端掉罪惡根源。
倒是身為宿州巡檢司的閔家老三閔令威深知此事關係頗大,不是父親一個小小五品知州能斷決的。
閔令威是閔家老三,從小就不愛讀書,偏偏喜歡舞刀弄槍,五歲就開始跟著家中護院武師們學了些防身術,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滿十二歲後又費儘周折拜在了少林俗家弟子華國雄門下。那華國雄當年已六十有餘,早已不親自收徒了。他本是少林方證大師的第七弟子,輩分極高,內外功早已達頂尖高手行列。不過看在閔家乃書香門第,名門大族,閔家在當地平素口碑也好,又是少林寺的大施主之一,加上閔令威為人正直能吃苦,確實也有習武的天份,所以華國雄才欣然收下這個關門弟子。
在華國雄的親自傾囊相授下,閔令威苦學7年沒回一次家。到十九歲才功成出師。今年剛滿二十,年前輕鬆中了武舉,就在宿州當了名巡檢,巡檢雖是九品,但比捕頭好,捕快是沒有品級的,連捕頭也一樣沒品級。本來閔令威藝成後是要去浪跡江湖行俠仗義快意恩仇的,不過家族中長輩都不讚成,隻能心不甘情不願的做了個巡檢。
在閔家這種傳世快兩千年的書香門第,名門大族,家規祖訓是最嚴格最重要的。閔家第一祖訓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過好在閔世驤的大兒子、二兒子都是讀書人,而且都已考取了功名,二兒子閔令懋在禮部任侍郎,官拜正三品,大兒子閔令珩在翰林院任大學士,官至二品。這個小兒子從小不愛讀書,父母也沒辦法,不過學點武術防身,保家衛國,也不是壞事。所以閔令威是了解一些武林之事。
當下閔令威道:“那丐幫乃天下第一大幫,幫中高手眾多,又統率著全國上萬叫花子,財大勢大,加之本朝對叫花子一向持懷柔示好態度。所以這個案子不好辦,彆說我們小小宿州,就是鳳翔府,甚至朝廷對丐幫之事都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今天這個案子已經在宿州城引起了很大轟動,不給百姓一個交待,也說不過去啊”……
喜歡一劍封候請大家收藏:()一劍封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