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蒙陰城八路軍司令部。
三輛看起來再普通不過的農家驢車,吱吱呀呀地駛了進來。
驢車上蓋著厚厚的、散發著土腥味的茅草和破麻袋片,趕車的“老鄉”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褂子,眼神卻警惕地掃視著四周。
蕭然帶著兩名動作異常精乾的隨從,兩人都是同盟軍中對文物略懂的戰士,早已等在一棵大核桃樹的濃蔭下。
聶師長和楊城武也親自到場,神情肅然。
驢車停穩,“老鄉”們跳下車,其中一個魁梧大漢走了過來,向聶師長敬了一個軍禮:“報告聶師長,陳明前來報到,貨物已按指示押送到岸,請指示!”
聶師長回來一個軍禮:“好,辛苦你們了,將車上的東西打開!”
陳明動作麻利地掀開茅草和麻袋,拿出一個沉甸甸的箱子打開一看,裡麵是一根根的小黃魚。
“這是30公斤黃金,陳師長命令我交給您!”
聶師長點了點頭,示意他放在旁邊,然後又指著車上:“其他老物件也一起搬出來吧!這裡沒有外人!”
茅草被掀開,沒有耀眼的金光,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用舊棉被和稻草仔細包裹捆紮的包裹。
一股淡淡的、混合著陳年木料、塵土和歲月沉澱的氣息彌漫開來。
蕭然示意了一下。他身後一名隨從立刻上前,動作專業而輕柔地開始拆解包裹。
聶師長和楊城武的目光緊緊跟隨。
第一個包裹打開,露出一個青花纏枝蓮紋的玉壺春瓶。釉色溫潤,青花發色沉穩幽靚,畫工精細流暢,典型的乾隆官窯精品。
隨從拿出一個強光手電,仔細地照著瓶身內外,檢查著釉麵、款識、有無衝線修補。
空氣安靜得隻剩下山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
第二個包裹,是一卷古舊的畫軸。緩緩展開,露出一幅水墨淋漓、氣勢磅礴的山水長卷。
筆力雄渾蒼勁,意境深遠,落款處是幾個古樸的篆字:昌碩。
竟然是吳昌碩的真跡!
蕭然戴上白手套,用放大鏡一寸寸地審視著紙張、墨色、印章和裝裱。
接著,是一尊造型古樸、綠鏽斑駁的青銅小鼎,紋飾神秘;一對剔紅牡丹紋漆盒,漆色深沉,刀法圓熟;一方田黃凍石素章,溫潤凝膩,寶光內蘊…,另外還有十幾樣各類青花瓷,花瓶,瓷碗等等…
大部分蕭然都認不出個名堂。
蕭然帶來的另一名隨從,手裡拿著一個巴掌大小、閃爍著金屬和玻璃光澤的黑色扁平“小磚塊”,手指在上麵飛快地點劃著,屏幕幽幽地亮著光。
聶師長和楊團長的目光不時被吸引過去,帶著難以掩飾的好奇。
當隨從對著那方田黃石章調整角度拍照時,楊城武終於忍不住低聲問蕭然:“蕭司令,你那夥計手裡那個…能照亮的‘小磚頭’,是啥新鮮玩意兒?比咱繳獲的鬼子手電亮堂多了,還能…畫小人兒?”
蕭然神秘地一笑,壓低聲音:“這叫‘掌中寶’,海外的新奇貨,能記東西,能算賬,還能…嗯,放個小曲兒。”說著,那名大漢手指在屏幕上點了幾下。
一陣清晰、明快、帶著強烈節奏感的電子旋律突然從那小小的“磚塊”裡流淌出來,瞬間充滿了小小的山溝:“鑒寶!……專家來掌眼!……”
竟然是《華豫之門》節目的主題曲!這極其現代、極其突兀的旋律,在這彌漫著古董氣息的大院裡響起,形成了一種荒誕又令人忍俊不禁的強烈反差。
聶師長先是一愣,隨即指著蕭然,爆發出一陣洪亮的大笑:“哈哈哈!好你個蕭然!你這是現場給我們唱‘鑒寶’啊!”
他笑得前仰後合,楊城武和旁邊的戰士警衛們也繃不住了,跟著嘿嘿直樂,大院裡緊張的氣氛被這奇特的插曲衝淡了不少。
一件件承載著千年華夏文明的瑰寶在陽光下被仔細檢視、記錄,然後打包。
蕭然的神情始終專注而平靜,隻在看到那幅吳昌碩山水和那尊青銅小鼎時,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欣賞。
良久,他抬起頭,對聶師長和楊團長鄭重地點點頭:“聶師長,楊團長,東西都對路,沒問題。下一批貨我會搞一批榴彈炮來,包你們滿意!”
聶師長長長舒了一口氣,笑容再次回到臉上,帶著無比的暢快和期待。
他用力拍了拍身邊一個剛剛檢查完、重新包裹好的幾十個長條木箱,裡麵裝著的是一批等待運走的、替換下來的老舊步槍,豪邁地說:“好!蕭然同誌!痛快!比起這些‘青花瓷’、‘山水畫’,老子現在更稀罕你那些能送鬼子上西天的‘東風快遞’!越多越好!越狠越好!讓它們來得更猛烈些吧!”
暮色四合,如一塊巨大的黛色絨布緩緩覆蓋了蒙陰城。喧囂了一天的城池漸漸沉入寧靜,隻有城頭巡邏戰士的腳步聲,規律而沉穩地敲打著夜的寂靜。
在城外西郊那座廢棄的磚窯裡,卻是另一番景象。白天經過聶師長檢閱的防空點,此刻已進入夜間戰備狀態。
窯洞深處,用厚布簾子隔開的一角,點著一盞光線被調到最暗的馬燈,昏黃的光暈勉強勾勒出幾個戰士抱槍和衣而臥的輪廓,輕微的鼾聲此起彼伏。
窯洞口,兩名擔任警戒的哨兵,如同融入黑暗的岩石,紋絲不動。
他們的目光穿透窯口稀疏的草簾縫隙,警惕地巡弋著繁星點點的深邃夜空。
夏蟲也為他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山崗。
遠處沂蒙山風掠過林梢的嗚咽。
那具“前衛2”防空導彈發射筒,在昏暗中泛著冷硬的金屬幽光,靜靜地架設在特製的支架上。
白天聶師長拍打過的地方,似乎還殘留著那位將軍手掌的溫度和力量。
五枚導彈整齊地躺在旁邊的彈藥箱內,如同沉睡的猛獸,等待著喚醒它們的長空驚雷。
窯洞牆壁上,不知是哪位戰士,用燒過的木炭,在青磚上歪歪扭扭卻充滿力量地寫下了一行標語:殺鬼子,揚國威。
微弱的星光艱難地擠過窯洞頂部的縫隙,吝嗇地灑下幾縷銀輝,恰好落在那“殺鬼子,揚國威。”幾個炭黑大字上。
字跡粗糲,卻仿佛蘊含著足以撕裂長夜、震懾鬼神的磅礴偉力,在這蒙山沂水的腹地,在這座剛剛獲得新生的古城之外,無聲地宣告著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啟。
喜歡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請大家收藏:()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