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部會議那帶著曆史重量的決議,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至行動的每一個角落。
窯洞內的燈火甫一熄滅,各項指令便如同上緊發條的齒輪,開始高速運轉。
彭老總雷厲風行,他那標誌性的大嗓門在指揮部裡回蕩,電話線將他的命令傳向四麵八方:“給我接115師!接120師!接129師!對,所有能聯係上的部隊!告訴那些師長、政委,老子不管他們現在是在打仗還是在休整,立刻!馬上!把符合條件的人給老子挑出來!要識字的,身體壯得像頭小牛犢,腦子還得轉得快!這是死命令,誰耽誤了組建坦克裝甲師,老子撤他的職!”
就在彭老總為選拔種子兵員忙得不可開交時,洛普同誌也已回到了他那間堆滿文件的辦公室。
召來機要秘書,語氣嚴肅地口述電文:“立刻以中央軍部名義,起草一份絕密電文,通過我們的特殊渠道,發給蘇聯駐重慶大使館的武官,安德烈耶夫上校。電文內容如下……”
一場關乎未來裝甲力量的秘密外交,在電波的滴答聲中悄然開啟。
三個小時後,延安,秘密聯絡點。
洛普同誌終於收到了回電。
譯電員將譯好的電文遞到他手中,上麵是安德烈耶夫謹慎而積極的回複:“……對貴方提議深感興趣。為深入探討合作細節,建議進行一次麵對麵的秘密會晤。地點可由貴方指定,我將確保行程絕對保密。”
洛普同誌閱後,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提筆批複:“同意。會晤地點定於延安。我們將確保閣下安全與便利。期待與閣下的會麵。”
又過了兩日,經過周密安排,安德烈耶夫上校通過秘密通道,輾轉抵達了延安。
一路上,這位蘇聯武官的眼睛幾乎不夠用了。他看到的並非想象中裝備簡陋、衣衫襤褸的軍隊。
巡邏的戰士們身穿統一的冬季迷彩軍裝,頭上戴著樣式奇特的鋼盔,肩上挎著的不再是老舊的“漢陽造”或“三八式”,而是一種造型流暢、散發著冷峻氣息的81式自動步槍。
他還看到了士兵們操作著一種扛在肩上的粗管子40火箭筒,以及遠處若隱若現的多管107火箭炮陣地。
更讓他吃驚的是,道路上穿梭往來的不再是騾馬大車,而是成群結隊的“征途”四輪輕型運輸車和“鐵牛”三輪摩托車,引擎的轟鳴聲此起彼伏,展現出一派迥異於以往印象中的機械化景象。
“這……這真的是八路軍嗎?”
安德烈耶夫內心震撼不已,他下意識地調整了一下衣領,仿佛那裡藏著微型相機,努力將所見的一切細節牢牢刻印在腦海裡。“必須向莫斯科詳細彙報,這裡的情況……遠超我們的預估。”
延安,戰地醫院,一間臨時清理出來用作會客室的窯洞。
洛普同誌與安德烈耶夫上校再次見麵了。
兩人隔著那張鋪著粗布的木桌,相對而坐。桌上的粗瓷茶杯裡冒著熱氣,氣氛莊重而略顯凝重。
“安德烈耶夫上校,一路辛苦了。”
洛普同誌作為東道主,首先開口,語氣平和而正式,“歡迎來到延安。”
“感謝您的邀請,洛普同誌。”
安德烈耶夫用略顯生硬的中文回應,他身體坐得筆直,保持著軍人的儀態,“能夠親眼看到貴軍在如此艱難條件下堅持抗戰,令我深感敬佩。”
他的目光掃過窗外隱約可見的、裝備著新式武器的巡邏隊,這句敬佩倒是帶上了幾分真實的意味。
“我們都在為反抗法西斯侵略而戰鬥。”洛普同誌微微頷首,將話題引向核心,“想必上校已經通過電報了解了我們初步的意向。不知貴國政府對我們的提議,有何具體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