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周了,清晨的校園還有些安靜,薄薄的霧帶著涼意。
在學校一間單獨的琴房裡學校的錄音室這些都是開放給學生使用的),徐奕戴著耳機,坐在便攜idi鍵盤前,帽簷壓得低低的。
他的手指在琴鍵上慢慢移動,反複調試著一段旋律的幾個版本,神情專注,眉頭微微皺著。
軍訓的喧鬨,班會的熱鬨,篝火晚會的歡笑,都慢慢變成了日常的背景。徐奕心裡清楚,是時候正式開始他音樂的旅程了。
不過這一次,他不再是台前光鮮的巨星,而是一個要從零開始,在沒人注意到的地方默默寫歌的作曲人。身份變了,做法也得徹底不一樣。
作為歌手出道,也許可以靠外表,靠話題,或者靠一點運氣。
但做幕後的作曲人,尤其還是沒什麼背景,沒有過往成績的新人,想一下子被人記住,唯一的依靠就是作品。
必須得是特彆厲害,能一下子抓住人的耳朵,讓人產生共鳴,甚至能火到出圈的歌。
第一首歌,必須一鳴驚人。
這不僅是為了打響“回鍋肉”這個名字,更是為了站穩腳跟,拿到話語權,吸引真正靠譜的合作對象。
沒有太多試錯的機會,他想要的就是一擊即中。
徐亦文件裡寫好的歌曲很多,但是他並沒有著急把任何一首歌曲發出去。他在挑選,挑選一個合適的容器,可以容納他的歌曲,賦予它們靈魂。
所以他這段時間利用學校的專業工具,不斷地將曲子重複‘打磨’。
剛處理完一首曲子的徐亦此刻正坐到電腦麵前。
他翻看著各大音樂平台上的新人榜,潛力歌手推薦,留意一些獨立音樂人和小眾但實力不錯的歌手,甚至還去看了看音樂綜藝裡表現好但沒拿到名次的選手。
他在本子上隨手記下一些名字和初步的印象:
陳藝,選秀出來的,聲音清亮,技巧不錯,但唱歌感情稍微淡了點,現在的資源也一般。
趙峰,搖滾樂隊主唱,爆發力強,音色糙但有味道,可能風格有點固定,適合特定類型的歌。
........
沈薇,資料不多,隻在幾個小眾平台發過幾首翻唱。
徐奕偶然點開她唱的一首老歌《老城裡》。前奏剛結束,一個略帶沙啞的女聲響起。
不是完美無瑕的那種,高音部分甚至有點吃力,可正是這種“不完美”,讓她的聲音有種特彆的質感,像用了很久的信紙,脆弱裡帶著韌性,沙啞中又藏著故事。
她咬字清晰又有情緒,每句結尾微微發顫,把原曲的溫柔寂寥,唱出了一種漂泊卻又不肯放棄的感覺。
尤其是那一句“看透了人間聚散,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經她一唱,格外戳心。徐奕停下了動作,耳機裡的聲音像電流一樣鑽了進來。
就是她了。
這個念頭一下子冒了出來。沈薇的嗓音,那種帶著磨損感的敘事味道,那種脆弱之下的力量,像一把鑰匙,突然打開了他心裡某個角落。
一段旋律很自然地浮現出來,帶著初秋微風的氣息。
是另一首來自地球,也曾讓他單曲循環很久的歌,也是他文件夾裡早已經“扒”好詞曲的歌。
《起風了》。
他仿佛“聽”到了沈薇唱這首歌:
“這一路上走走停停,順著少年漂流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