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略帶沙啞的開頭,像旅人輕輕歎息,一下就能把人抓住。
“邁出車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猶豫…”
她聲音裡自帶的一點不確定的顫音,剛好貼合歌詞裡那種近鄉情怯的微妙心情。
副歌旋律優美又有力量,徐奕幾乎能“預見”沈薇能把“心之所動,且就隨緣去吧”唱得多麼動人,有對過去的放下,也有對未來的勇敢。
尤其是後麵情緒層層推進之後的那幾句:
“我仍感歎於世界之大,也沉醉於兒時情話…”
她聲音裡那種故事感和曆經世事後仍保留的純粹,正好能表達這種複雜的心情。
對外麵世界的向往,和對小時候的懷念。
她那點沙啞,這時反而成了最打動人的地方,像被風吹過的風鈴,有歲月的痕跡。
更重要的是,《起風了》這首歌本身旋律好聽又容易記住,副歌很有傳播性,情感主題也容易引起共鳴。
關於成長,離開,家鄉,追尋和放下。
這種情感不分時代和地域,放在藍星也一定能打動人。
它介於流行和民謠之間,既有抓耳的調子,又有情感厚度和文藝氣息,完全符合徐奕對第一首歌的要求:既要能爆,也要有分量。
而且,這首歌的氛圍和沈薇聲音裡那種漂泊和講故事的感覺,簡直是絕配。
她的嗓子,就像為這首歌而生。
徐奕甚至能想象到她用那種帶著顆粒感的聲線唱“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看著天邊似在眼前,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時,會多麼震撼。
之前各種挑歌時的猶豫,在想到沈薇的聲音配上《起風了》的那一刻,全都消失了。
就是這首歌了,就是她了。
《起風了》——作為“回鍋肉”亮相的第一彈。
沈薇——就是最適合唱這首歌的人。
徐奕眼神一下子堅定了。
他在本子上重重圈出“沈薇”的名字,在旁邊寫下三個字:《起風了》。
之前的反複衡量,終於有了答案。他甚至能清晰地“聽”到沈薇會怎麼處理這首歌的每個細節,她的聲音特質和這首歌的靈魂太搭了。
窗外天已經黑透了,琴房裡隻有屏幕亮著微光。
徐奕向後靠在椅背上,長長舒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什麼重擔,又像是終於要拉開一場大戲的幕布。
他嘴角輕輕一揚,露出屬於幕後掌控者的那種篤定的微笑。
萬裡長征,最關鍵的第一步終於定了下來。
“回鍋肉”的音樂之路,就要從這首《起風了》,和這個叫沈薇,聲音裡藏著故事和風沙的女孩開始。
休息了一會兒,他又將《起風了》的曲子來回翻看,來回播放,試圖將歌曲打磨的再好一些,在精細一些。
星城秋夜的涼意,仿佛也變成了歌裡那陣即將刮過樂壇的風。
喜歡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請大家收藏:()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