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需要何等敏銳的感知和強大的共情能力?這已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事。
她沉吟片刻,回複道:“聽’。這個字,很多製作人掛在嘴邊,但能做到極致的,鳳毛麟角。”
“您讓我想起剛入行時的狀態,那時耳朵比現在‘乾淨’,更能聽到聲音本身的需求,而非市場的。”
“與您聊這一會兒,獲益匪淺。”
她還在繼續:“尤其是您對劉羽君那首歌的處理思路”
“‘取其甜髓,化慵懶之魅’。這不僅僅是一句製作建議,幾乎是對她現階段職業生涯的一種精準洞察和戰略規劃。這份眼光,實在難得。”
徐亦看著屏幕,能感覺到對方並非客套,而是真正站在行業高處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
他指尖輕觸屏幕:“她本身有改變的意願和潛力,隻是需要一把合適的鑰匙。歌曲恰好是那把鑰匙。”
“鑰匙......”方靜品味著這個詞,隨即發來一段更長的感慨,像是在與一位平等的知己交談:“很多時候,我們這些所謂的‘掌舵者’,容易陷入一種傲慢,認為是我們塑造了歌手。”
“但您提醒了我,最高明的合作,或許是發現並喚醒他們內心深處本就存在、卻未被察覺或不敢釋放的特質。”
“您不是在‘塑造’,而是在‘解鎖。”
這番話說得極為坦誠,甚至帶點自我剖析的意味。
這已遠超普通商業夥伴的交流範疇,更像是一種基於高度專業認可下的理念共鳴。
徐亦沉默片刻,回複道:“彼此成就而已。好的聲音,也能賦予曲子新的生命。”
他頓了頓,補充了一句,“皇朝的團隊,這次做得很好。那些元素,加得恰到好處。”
他罕見地主動提到了製作細節,顯然是對成品確實滿意。
方靜立刻捕捉到了這個信號,語氣也透出幾分愉悅:“能得到您的認可,團隊要是知道,該興奮得睡不著覺了。”
“他們拿到曲子後反複揣摩您的意圖,生怕辜負了這份‘靈魂容器’。現在看來,功夫沒白費。”
“嗯。”
對話至此,雙方想表達的已然清晰,無需再多言。
方靜適時收尾:“那不打擾您了。期待下一次能讓您‘聽’到的好聲音。”
“好。”
放下手機,徐亦目光重新落回眼前的文檔。
《死神永生》的宇宙還在等待他鋪陳開最初的畫卷。
而方才那段關於“聲音”與“靈魂”的對話,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顆石子,漣漪散去,隻餘下對創作本質更深一層的靜謐思考。
他敲下第一個句號,新的征途,始於筆下。
喜歡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請大家收藏:()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