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豐在北疆的赫赫戰功與顯赫頭銜,如同巨石入水,其激蕩的漣漪不僅影響著前線局勢,更在看似安穩的後方——蜀中,引發了深遠而微妙的變化。
蜀中:新政深耕,鑄就基石
成都,節度使府邸內,柳明瀾手持杜豐密信,秀眉微蹙,隨即舒展開來,眼中閃爍著與杜豐如出一轍的銳利光芒。她深知,杜豐在北疆看似風光,實則身處漩渦中心,朝廷猜忌如影隨形。蜀中這塊根基之地,必須更快、更穩、更深地打上“杜氏”烙印,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亦是未來進退自如的憑仗。
杜豐密信中關於“擴軍精煉”的指示,與柳明瀾不謀而合。她立刻召集蘇瑾留下的副手及興業社核心成員,將杜豐的戰略意圖化為具體行動。
經濟命脈,牢牢掌控:興業社的觸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向蜀中每一個州縣延伸。不僅僅滿足於掌控大宗貨物貿易,更開始涉足鹽鐵專賣在政策允許的灰色地帶巧妙運作)、礦山開發、乃至民間借貸。柳明瀾憑借其高超的商業手腕和杜豐的軍政背景,軟硬兼施,或合作,或吞並,或擠壓,將蜀中絕大部分關乎國計民生的經濟命脈,逐步納入掌控。新推廣的“蜀江錢票”信用愈發穩固,流通範圍甚至開始向山南西道滲透,一種以蜀中為核心的區域性經濟圈雛形初現。
新政深化,收攏民心:清丈田畝、均輸平準等政策在克服了初期豪強阻力後,成效日益顯著。府庫充盈,底層百姓負擔減輕,流民得到安置,水利興修使得抗災能力增強。柳明瀾更注重輿論引導,通過說書、戲曲、甚至興業社印發的通俗小報,不斷宣揚杜豐的仁政與功績,將“杜青天”、“杜郡公”的形象深入人心。同時,由淩素雪留下的“察事司”分支機構負責內部監察,鐵腕處置任何敢於阻撓新政、貪腐瀆職的官吏,無論其背景如何,確保政令暢通,吏治為之一清。
軍工擴張,暗鑄利刃:這是最為隱秘也最為關鍵的一環。在杜豐的遠程指導和柳明瀾的全力支持下,蜀中的軍工體係開始爆炸式擴張。位於成都郊外及周邊山區的大型匠作監被秘密擴建,流水線作業模式被進一步優化。不僅僅是陌刀、橫刀、弩機的產量大增,更根據杜豐提供的思路超越時代但基於現有技術可實現),開始嘗試研製更具威力的重型弩炮、改良攻城器械,以及對“轟天雷”進行持續的性能提升和種類分化如延時引爆、毒煙類等)。大量物資通過興業社的商隊,以“商貨”名義,秘密運往杜豐指定的山南西道訓練基地。蜀中,正悄然成為杜豐集團取之不儘的武庫與糧倉。
柳明瀾坐鎮中樞,運籌帷幄,將蜀中經營得鐵桶一般。這裡不再是簡單的後勤基地,而是真正具備了獨立造血能力、支撐爭霸天下的雄厚基業。
長安:離間之策,裂敵同盟
就在蜀中緊鑼密鼓鑄就新刃之時,長安城內的淩素雪與“守文社”,也將目標瞄準了叛軍看似穩固,實則裂隙漸生的同盟。
金光門糧倉被焚,雖未傷及叛軍根本,卻讓安慶緒與史思明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公開化。安慶緒指責史思明支援不力,致使長安糧秣緊張;史思明則反唇相譏,稱安慶緒無能,連後方都治理不好。雙方使者往來,言辭愈發激烈。
淩素雪敏銳地抓住了這一契機。與孔司業等人商議後,一個極其陰險的“離間之策”開始實施。
流言如刀:“守文社”成員利用其在士子、小吏乃至市井中的影響力,開始散播各種精心編織的流言。
“聽說史王爺對安氏占據長安早就不滿了,認為他德不配位……”
“史朝義將軍在涇陽失利,安皇帝非但不撫慰,反而嚴詞斥責,寒了將士的心啊!”
“安皇帝欲削史王爺兵權,以其心腹代之,範陽那邊已經厲兵秣馬了……”
“上次糧倉被焚,據說是有人裡應外合,這背後……”
這些流言虛虛實實,真偽難辨,卻精準地戳中了安慶緒與史思明雙方最敏感的神經,在長安與範陽之間悄然傳播,不斷發酵著猜忌與怨恨。
偽造書信,火上澆油:淩素雪親自出手,利用從叛軍官員處竊取的印鑒樣本和“守文社”成員的模仿能力,偽造了數封“史思明”寫給其在長安朝中心腹的“密信”。信中充斥著對安慶緒的鄙夷與不滿,隱約透露出“時機成熟,當另立新君”的意圖。這些“密信”被以各種“意外”的方式,“恰好”落入安慶緒控製的“守夜人”手中。
同時,他們也偽造了“安慶緒”下達給某位態度曖昧的叛軍將領的“密令”,要求其“密切監視史思明使者動向,若有不軌,可就地處決”。這封“密令”的副本,又被巧妙地送到了史思明使者的落腳點。
釜底抽薪,剪除羽翼:在淩素雪的策劃下,一次針對性的暗殺行動悄然展開。目標並非史思明或安慶緒本人難度太大,且易導致瘋狂報複),而是雙方陣營中態度最為強硬、主戰最力、且對對方抱有深刻敵意的幾個中層將領和謀士。行動由淩素雪親自帶領最精銳的人手執行,乾淨利落,不留痕跡。這些人的突然死亡,在其各自陣營內部引發了恐慌和更多的猜忌,都懷疑是對方下的黑手,使得主和或搖擺派的聲音暫時被壓製,主戰派則人人自危,進一步加劇了內部的對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效果立竿見影。安慶緒對史思明的疑心達到頂點,開始暗中調動兵馬,加強對皇宮和重要府庫的控製,並嚴密監視史思明一係官員。而史思明在長安的使者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敵意和危險,不斷向範陽發送告急文書,陳述安慶緒的“背信棄義”與“剪除異己”之舉。
叛軍聯盟的裂痕,在淩素雪與“守文社”的精心運作下,被迅速撕開、擴大,從暗流洶湧,逐漸走向公開的對峙邊緣。長安城內,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氣氛,籠罩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北疆大營
杜豐很快接到了來自蜀中和長安兩方麵的密報。
看著柳明瀾信中關於蜀中新政深化、軍工擴張的詳細彙報,他滿意地點點頭。有了這塊穩固的基石,他進可攻,退可守,底氣足了許多。
而當淩素雪的密信送到他手中,詳細描述了離間之策的進展與成效時,杜豐更是撫掌輕笑:“好!素雪此計,甚合我意!叛軍內亂,勝過十萬雄兵!”
他立刻召來蘇瑾與張順。
“叛軍內訌在即,此乃天賜良機!張順,命‘跳蕩營’與‘紙鳶’加大活動力度,重點襲擊史思明派往長安方向的信使和補給隊,搶奪其與安慶緒往來的文書,坐實其‘勾結’或準備火並)的跡象!但要做得像是安慶緒的人乾的!”
“蘇瑾,以我的名義,再修書一封給郭元帥,將長安‘星火’所獲情報適當修飾來源)呈報,建議郭元帥可趁此良機,或施壓,或誘降,進一步瓦解叛軍士氣。”
杜豐站在營帳門口,望著南方長安的方向,又看了看西方蜀中的方位,心中豪情湧動。蜀中在為他鑄就最堅實的後盾與最鋒利的刀刃,長安的星火則在敵人心臟裡點燃了分裂的烈焰。而他,這位被架在火上烤的“砥柱”,正穩穩地立於這驚濤駭浪之中,布子天下。
“快了……”他低聲自語,眼中閃爍著洞悉未來的光芒,“這盤棋,該輪到我們掌控節奏了。”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