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票風波的平息,如同一次淬火,讓杜豐推行新政的意誌更為堅定,也讓朝野上下清晰地看到了這位年輕參政所擁有的能量與韌性。然而,表麵的平靜之下,被觸動了根本利益的反對力量,正在以更隱蔽、更激烈的方式積聚著反撲的怒火。
元載閉門思過,其黨羽看似蟄伏,但杜豐通過“察事司”的耳目,清晰地感知到一股針對他的暗流正在加速湧動。彈劾他的奏疏並未減少,反而轉向更為刁鑽的角度:有指責他“以商亂政”,借“興業社”與柳明瀾之手操控市場的;有攻訐他“權欲熏心”,借新政之名結黨營私、架空六部的;甚至有人舊調重彈,將西域戰事中的某些細節翻出,暗示他“養寇自重”。
這些攻擊雖未動搖肅宗對杜豐的基本信任,卻也如同蚊蠅嗡鳴,令人不勝其煩,更在無形中消耗著杜豐的政治資本。杜豐心知,這不過是暴風雨前的騷擾,真正的致命一擊,必然與軍權相關。他失去了河西節鉞,但他在軍中的影響力,尤其是與北庭、安西將領的密切關係,始終是某些人的心頭大患。
這一日,杜豐正在東宮與太子李豫商議如何將河西“以商養軍”的經驗,逐步推廣至朔方、隴右等邊鎮,以減輕朝廷財政壓力,蘇瑾卻一臉凝重地匆匆尋來,遞上一封來自河北的密信。
信是杜豐安插在河北的眼線,通過“察事司”的秘密渠道送來。內容簡短,卻字字驚心:
“範陽節度使副將阿史那承慶,近日頻繁聯絡舊部,暗中囤積軍械糧草,其麾下突厥、契丹騎兵異動頻繁。疑與朝中某位顯宦密使往來。恐有不臣之舉,望公早作提防。”
阿史那承慶,安祿山舊部,降將出身,素來桀驁,因其熟悉河北情況且手握部分胡兵,朝廷為安撫河北,仍令其駐守範陽。此人若反,無疑將在剛剛平息的河北再掀波瀾!
更讓杜豐心驚的是“與朝中某位顯宦密使往來”這一句!他幾乎立刻就想到了正在“思過”的元載!若元載為扳倒自己,不惜勾結邊將,甚至引發動亂……此等行徑,已與叛國無異!
“杜師,何事如此驚慌?”太子李豫見杜豐臉色驟變,連忙問道。
杜豐將密信遞過,沉聲道:“殿下,河北恐生變亂!阿史那承慶異動,恐與朝中之人勾結!”
太子看完,亦是臉色發白:“這……這如何是好?是否立刻稟報父皇?”
“不可!”杜豐斷然否定,“此信僅為風聞,並無實據。若貿然上奏,打草驚蛇不說,反會被指誣陷邊將、危言聳聽。元載等人必會借此反咬一口!”
他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大腦飛速運轉:“當務之急,是確認真相,掌握證據!同時,需做最壞打算,預作防範!”
他立刻做出部署:
1.令淩素雪:動用“察事司”在河北的所有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查清阿史那承慶的真實意圖、兵力調動情況,以及與之聯絡的“朝中顯宦”究竟是誰,務必拿到確鑿證據!同時,嚴密監控元載府邸一切對外聯絡。
2.令蘇瑾:以巡查武庫、校驗軍械為名,持其參知政事文書,秘密接觸北衙禁軍中可信的將領如曾隨他征戰西域的舊部),不動聲色地提高戒備,確保長安城防萬無一失。
3.親自修書:以私人名義,用極其隱晦的言辭,分彆寫給北庭渾瑊、安西梁宰,提醒他們注意邊防,整軍備武,但未提及具體事由,以免落下“交通藩鎮”的口實。
安排完這一切,杜豐猶覺不安。他深知,若阿史那承慶真與元載勾結,其目標絕不僅僅是製造邊患那麼簡單,很可能意在京城,意在顛覆!自己雖在朝中有太子支持,但在軍中,尤其是在拱衛京畿的北衙禁軍和可能被利用的河北軍麵前,並無直接指揮權。
“殿下,”杜豐看向憂心忡忡的太子,“此事凶險萬分,臣需殿下相助。”
“杜師但說無妨!”太子李豫毫不猶豫。
“請殿下近日多往陛下身邊侍奉,若……若真有變故,殿下在陛下身邊,一則可安聖心,二則……可確保詔令出於陛下本意!”杜豐意味深長地說道。他擔心有人狗急跳牆,對皇帝不利或矯詔行事。
太子瞬間明白了杜豐的深意,鄭重地點了點頭:“孤明白!”
接下來的幾日,長安城依舊繁華似錦,但杜豐及其核心圈子的所有人,都繃緊了一根弦。淩素雪親自潛入河北,如同暗夜中的魅影,追蹤著每一絲線索;蘇瑾則如履薄冰地在北衙禁軍中謹慎活動;柳明瀾也調動“興業社”的資源,協助監控物資異動和可疑人員的流動。
壓力與等待,最是煎熬。
終於在第五日深夜,淩素雪風塵仆仆地潛回杜府,身上還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腥氣。
“督主,查清了!”她的聲音因疲憊而沙啞,卻帶著冰冷的殺意,“阿史那承慶確已與元載勾結!元載許諾事成之後,保其為新的範陽、平盧節度使!他們計劃於三日後,趁陛下於驪山華清宮沐浴之時,由阿史那承慶派死士潛入,控製陛下與太子,同時由其子在範陽起兵,以為呼應!元載則在朝中發動,以‘清君側’之名,除掉督主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著,她呈上幾封密信副本和一份口供:“這是截獲的元載與阿史那承慶往來密信,以及抓獲的一名雙方信使的口供!鐵證如山!”
杜豐看著這些觸目驚心的證據,饒是他心誌堅毅,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元載竟敢行此弑君謀逆之事!其瘋狂與狠毒,遠超他的想象!
“華清宮……三日後……”杜豐眼中寒光爆射,“好一個裡應外合,好一個清君側!既然如此,就彆怪我心狠手辣了!”
他不再猶豫,立刻攜證據入東宮,喚醒已歇息的太子李豫。太子聞聽此驚天陰謀,嚇得幾乎癱軟,隨即便是無邊的憤怒!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太子咬牙切齒。
“殿下,事不宜遲!我們必須立刻行動,搶先下手!”杜豐沉聲道。
當夜,一場針對叛逆的雷霆行動,在夜色的掩護下悄然展開。
太子李豫手持杜豐提供的證據,連夜叩闕,緊急求見肅宗。與此同時,杜豐與蘇瑾持太子手令及部分證據,直撲北衙禁軍大營,迅速控製了幾名已被元載拉攏或態度曖昧的將領,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管了部分關鍵防務。
紫宸殿內,燭火通明。肅宗看著太子呈上的密信和口供,臉色由震驚轉為鐵青,最後化為滔天怒火!
“元載!阿史那承慶!安敢如此!”肅宗猛地將證據摔在地上,氣得渾身發抖,“朕待元載不薄,他竟敢謀逆!”
“父皇!杜參政與蘇將軍已控製北衙,請父皇立刻下旨,擒拿元載及其黨羽,並詔令河北諸鎮,討伐阿史那承慶!”太子疾聲道。
“準!立刻擬旨!”肅宗毫不猶豫。
頃刻間,禁軍出動,直撲元載府邸。當全副武裝的禁軍破門而入時,元載正與幾名心腹密議最後細節,見狀麵如死灰,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與此同時,八百裡加急攜皇帝密旨與討逆詔書,星夜馳往河北、北庭、安西……
三日後的驪山華清宮,風平浪靜,並無任何刺客蹤影。而範陽的阿史那承慶,尚未等到約定的信號,卻等來了朝廷討逆大軍壓境和內部被渾瑊、梁宰派人策反的部將倒戈的消息,頃刻間眾叛親離,兵敗身死。
這一場未遂的宮廷政變與邊鎮叛亂,被杜豐以精準的情報、果斷的行動和太子的全力支持,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當肅宗看著跪伏在地、麵無人色的元載及其一眾黨羽時,心中後怕與憤怒交織。他再次將目光投向沉穩立在一旁的杜豐,這個一次又一次挽狂瀾於既倒的年輕人。
“杜卿,”肅宗的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鄭重,“你又救了朕,救了太子,救了這大唐江山!”
杜豐躬身:“此乃臣之本分。”
肅宗長長吐出一口濁氣,眼中閃過一絲決斷。經此一事,他徹底看清,有些積弊,已到了非革不可的時候;有些臣子,已到了必須賦予更大重任的時刻。
朝堂的格局,即將迎來一場徹底的洗牌。而杜豐,站在這場風暴的中心,砥柱中流,目光已然投向了風暴之後,那亟待重建與革新的萬裡山河。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