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豐初得麟兒的喜悅,尚未在府中暖熱,便被河西緊急軍情帶來的肅殺之氣衝散。他即刻更衣,命人備馬,直驅皇城。夜色中的長安,依舊燈火璀璨,但杜豐的心,已飛向了數千裡外風沙凜冽的邊關。
紫宸殿內,燭火通明。肅宗被連夜請起,臉色在燭光下更顯灰敗。太子李豫、兵部尚書、以及幾位值守的宰相、將軍均已到場,人人麵色凝重。
兵部尚書率先稟報詳細軍情:“陛下,吐蕃大論宰相)論欽陵,親率十萬之眾,號稱二十萬,已突破邊境防線,兵分兩路,一路直撲河西重鎮涼州,另一路繞道隴右,威脅關中門戶!其先鋒騎兵已與我在洪源穀、大鬥拔穀的前哨守軍發生激戰,我軍……損失不小。”
“論欽陵!”肅宗咬著牙念出這個名字,帶著深深的恨意與一絲不易察覺的恐懼。此人乃是吐蕃一代梟雄,用兵狡詐狠辣,一直是大唐西陲最大的威脅。
“郭子儀老將軍何在?”肅宗急問。
“郭帥已接到軍報,正從河中府調兵,然路途遙遠,恐需時日方能馳援河西。”
殿內頓時彌漫起一股焦慮不安的氣氛。安史之亂方息,朝廷元氣大傷,精銳多在河北、西域布防,關中及河西隴右兵力相對空虛。論欽陵選擇此時大舉入寇,時機可謂歹毒。
“諸位愛卿,有何退敵良策?”肅宗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一直沉默不語的杜豐身上,“杜卿,你曾總督西域軍事,熟知吐蕃情勢,你有何見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杜豐身上。這位剛剛還在推動文教改革的宰相,轉眼間便要麵對最殘酷的軍事考驗。
杜豐出列,神色沉靜,並無慌亂。他走到懸掛的巨幅軍事輿圖前,目光銳利地掃過吐蕃進軍路線,緩緩開口:“陛下,諸位,論欽陵此來,看似洶洶,實則有其致命弱點。”
“哦?弱點何在?”太子李豫迫不及待地問。
“其一,勞師遠征,補給線長。”杜豐手指劃過吐蕃高原至涼州、隴右的漫長路線,“吐蕃雖悍勇,然其國力遠不及我大唐,十萬大軍深入我境,糧草輜重轉運艱難,利於速戰,難以持久。”
“其二,分兵冒進,首尾難顧。”杜豐指向隴右方向,“其分兵一路欲威脅關中,看似奇招,實則分散兵力。我河西、隴右諸軍雖暫處守勢,然隻要穩住陣腳,依托堅城,使其兩路不能相顧,便可尋機破之。”
“其三,國內不穩,後方堪憂。”杜豐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據‘察事司’密報,吐蕃讚普年幼,論欽陵雖掌大權,然其內部貴族並非鐵板一塊,尤其其宿敵蘇毗等部,早有異心。若戰事遷延,其國內必生動蕩!”
他條分縷析,將看似危急的局麵層層剝開,指出了敵人的軟肋,讓在場眾人焦灼的心情稍稍安定。
“然則,當前之勢,我兵力確然吃緊,如何應對?”兵部尚書問道。
杜豐早已胸有成竹,轉身麵向肅宗,肅容道:“陛下,臣請旨:”
“第一,嚴令河西節度使劉晏、隴右節度使李抱玉,務必堅守涼州、鄯州等核心城池,避敵鋒芒,耗其銳氣,絕不可浪戰!同時,發動沿線堡寨、百姓,堅壁清野,斷其糧草補給!”
“第二,即刻傳令北庭節度使渾瑊、安西節度使梁宰,各抽調五千至一萬精騎,東進馳援,威脅吐蕃側後,使其不敢全力進攻!”
“第三,命朔方、河東節度使,即刻整軍,做出東出姿態,牽製可能與之呼應的回紇、黨項等部,穩定北線。”
“第四,請陛下授權,由臣總攬此次禦吐蕃之戰全局調度,協調各方,並請蘇瑾將軍即刻前往隴右前線,統一指揮隴右諸軍,阻敵於隴山之外!”
杜豐的部署,立足於防守反擊,充分調動了帝國尚能調動的軍事力量,形成了一個東、西、北三麵牽製,核心區域堅守待援的戰略態勢。尤其調動北庭、安西軍東援,是一步險棋,也是一步妙棋,既利用了他在西域的舊部關係,也考驗著他對全局的掌控力。
肅宗聽著杜豐清晰果斷的部署,昏黃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一絲光亮。他看向杜豐,這個一次次在危難中站出來的年輕人,似乎總能帶來希望。
“準!一切皆依杜卿所奏!”肅宗用力一拍禦案,“即日起,由杜豐全權負責對吐蕃戰事,各地節度使、將領,皆需聽其調遣!違令者,斬!”
“臣,領旨!”杜豐深深一拜,接過這沉甸甸的擔子。
退出紫宸殿,已是黎明前夕。杜豐沒有絲毫耽擱,立刻返回政事堂,以宰相兼前線總指揮的身份,簽發一道道措辭嚴厲、調度精準的軍令。信使手持令箭,背負著帝國的命運,紛紛衝出長安,馳向四麵八方。
安排完軍務,天色已微明。杜豐揉了揉布滿血絲的雙眼,對侍立一旁的淩素雪道:“加大對吐蕃內部,尤其是論欽陵政敵的情報搜集和滲透力度。必要時,可以許諾重利,策動其後方生亂。此戰,不僅要勝在疆場,也要勝在廟算。”
“明白!”淩素雪領命,身影融入晨曦前的黑暗中。
杜豐又看向蘇瑾:“隴右乃關中屏障,萬不可有失!你此去,不必急於求勝,穩守為上,待北庭、安西援軍抵達,或河西穩住陣腳,再尋戰機!”
“末將明白!必不負大帥重托!”蘇瑾抱拳,甲胄鏗鏘作響,轉身大步離去。
處理完這一切,杜豐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府中。柳明瀾已然醒來,正靠著床頭,抱著繈褓中的孩子輕聲哼唱。見杜豐回來,她眼中流露出關切:“郎君,邊事緊急,你可要保重身體。”
杜豐走到床邊,看著兒子安睡的稚嫩臉龐,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他輕輕撫過孩子的臉頰,低聲道:“放心吧。為了你們,為了這大唐的萬家燈火,此戰,我必須贏。”
他深吸一口氣,眼中疲憊儘去,取而代之的是鋼鐵般的意誌。烽火已燃照邊關,他這位帝國的砥柱,將再次以他的智慧與決斷,引領大唐渡過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朝堂上的科舉風波,在迫在眉睫的戰爭麵前,暫時偃旗息鼓。所有人都明白,若此戰失利,一切新政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帝國的命運,再次係於杜豐一身。而他,已然執子落定,準備與那高原上的梟雄,在這千裡疆場上,展開一場決定國運的豪賭。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